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十七(入第四十七经下半)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初来意者。前品总明果法。此品别显相德。近答前品佛身之问。远答普光眼等六根。非唯眼等徧于法界。而其各各具多相用。难思议故

二释名者。如来十身标人显德。言相海者。依人显相。如来十身并如前释。福报奇状。炳著名相。相德深广。故称为海。故经文有十莲华藏微尘数相。相体广矣。一一用徧。相用广矣。一一难思。互相融入。体用深矣。若此之相。唯属圆教。所以但标十身故也。观佛三昧海经。辨相有三类。一略中略说。有三十二相。二略说八万四千相。三广说有无量相。如杂华经中为普贤贤首等说杂华。即此经异名。三中初通权小。示同于人。端正不乱故。次唯大乘。菩萨修八万四千波罗蜜故。后唯一乘。谓一乘修无尽行故。又初约化。次约报身。后属十身。十身之相海。依主释也。又初凡圣同见。次唯地上。后唯圆机。然通五位。若语其体。初以形色。次即定慧。后以无尽法界。若语其因。后通纯杂。如初会说。故一一相果。皆周法界。前二相因。如瑜伽智度等论涅槃大集等经。广如别章说。

三宗趣者。显说无尽相海为宗。令物共修无尽之行显成为趣。

后正释文。文有三别。初告众许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至)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所以普贤说者。相海普周故。令行普行。获普相故。普贤本是会主。前说穷。此便说故。或前品末经来未尽。更应别答国土等问。

△二正陈相状。略举九十七相。相相之中。文通有五。一依处。二列名。三体严。四业用。五结数。或略不具。至文当知。或加成益。业用中摄。然名但依体用以立。是故皆以体用释名。或单从体用。或双从二。随文思之。或名与体用义不相似者。即是文略。义则包含。细论一相各依一处。则为九十七段。经自标次。今以类例相从。依十八处。即为十八段。始自于顶。终至于足。斯即顺观如来相海。今初依顶。文三。初约处总标。

佛子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宝庄严。

通显体严事实。则云皆摩尼等为庄严故。亦显智宝圆净严故。一一相中。皆有事理二严。随宜解释。

大人相。

大人之相故。

△二别列名相。三十二相。文各唯四。以依处一种。总标故。此处独有三十二相者。理实应多。为显圆融。一即一切。故一顶中。便具权教三十二数。若尔。余何不然。显顶尊胜故。善生经云。一切世间福不及如来一毛功德。一切毛功德不及一好功德。一切好功德不及一相。一切相不及白毫。白毫不及无见顶相。故知胜也。此约相好。相对明之。若约人具。有好为胜。故相伏于人。好胜天故。余处则说好为微细。

△三正释文。

其中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方普放无量大光明网。

第一相中四者。一列名。名从用立。

一切妙宝以为庄严宝发周徧柔輭密致。

二体严。

一一咸放摩尼宝光(至)悉现佛身色相圆满。

三业用。

是为一。

四结数。下之四节。皆倣此例。

次有大人相名佛眼光明云。

云义如初会。

以摩尼王种种庄严(至)如眉间毫相所放光明。

体严即释光明义。毫相放光。如现相品说。

其光普照一切世界。

业用释佛眼义。佛眼无不照故。余体严业用。并皆准思。

是为二次有大人相(至)摩尼王宝以为庄严。

摩尼名意。故不同如意。

常放菩萨𦦨灯光明(至)出妙音声充满法界。

辩业用。

如是皆从诸佛智慧大功德海之所化现。

因亦业用摄。

是为十一次有大人相(至)具足庄严弥覆法界。

辨业用。

自然演说四菩萨行其音普徧诸法界海。

四菩萨行者。瑜伽菩萨地云。一切菩萨略有四行。一波罗蜜行。二菩提分法行。三神通行。四成熟有情行。

是为十四次有大人相(至)以为庄严具足千轮。

梵本云。具千辐轮。

内外清净从于往昔(至)诸佛菩萨智慧妙藏。

示身智二光。俱显智慧。

是为二十一次有大人相(至)如来净眼以为庄严。

此通十眼。下显业用。

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亦通身智二光。净眼及光。释前普照。

于中普现去来今佛所有一切庄严之具。

是上轮义。即法轮故。

复出妙音演不思议广大法海是为二十六。

从二十七至三十一。并略无庄严。亦由名中含有故。

次有大人相名光照佛海云(至)一切法界庄严云。

下辨体严。

最处于中。

此居顶极。特显别处。故云处中。则知所余皆绕此相。略不明取。

渐次隆起。

正显其相。智论第五云。如来顶有骨髻如拳。观佛三昧经云。如合拳。即隆起之相也。

阎浮檀金因陀罗网以为庄严(至)是为三十二。

△三总结为严。

佛子如来顶上有如是三十二种大人相以为严好。

△二眉间唯有一相。自下诸文并有依处。故文有五。

佛子如来眉间有大人相。

依处。

名徧法界光明云。

显名。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至)犹如日月洞彻清净。

明其体严。谓此相若收。则右旋如覆瑠璃之椀。若展则具十楞。有大光明严。唯一宝光具多色。中表皆空。即是洞彻。

其光普照十方国土(至)复出妙音宣畅法海。

明其业用。复出下。即是法光。故此光名。从用而立。

是为三十三。

结数。

△三眼有一相。

如来眼有大人相(至)是为三十四。

△四鼻有一相。

如来鼻有大人相(至)是为三十五。

△五舌有四相。初一即舌广长相。

如来舌有大人相名示现音声影像云。

上显名。下体严。

众色妙宝以为庄严宿世善根之所成就。

宿善成者。此举因严。偏此说因者。令谮演一乘故。

其舌广长徧覆一切诸世界海。

即语其体。福德之人。舌长至鼻权佛至于发际。余大乘中。明现神足。方至梵世。或覆三千。今直语体。便覆一切。不假神变。次辨业用。

如来若照熈怡微笑(至)徧一切刹住无量劫。

演法之言释上音声。现佛之言。释上影像。

是为三十六。

△二舌掌之相。

如来舌复有大人相(至)犹如眉间所放光明。

掌谓近根。次辨业用。

其光普照一切佛刹唯尘所成无有自性。

光照诸刹。令应度者无俟更假观破抟聚。自晓佛刹。但合尘成。何性之有。

光中复现无量诸佛(至)是为三十七。

△三有二相。同在舌端。或居左右。或在上下。观文业用。但有展卷。二义不同。今依此科。初卷佛海于舌端。

如来舌端有大人相(至)是为三十八。

△二展诸佛于法界。

如来舌端复有大人相(至)是为三十九。

△六上腭有一相。

如来口上腭有大人相(至)是为四十。

上腭既有。下亦宜然。或是梵本脱漏故也。

△七牙有四相。

如来口右辅下牙有大人相(至)是为四十一。

谓左右上下四大牙故。故佛涅槃。四牙不碎。辅者颊也。亦有处云。烦车骨也。

如来口右辅上牙有大人相名宝𦦨弥卢藏云。

名弥卢者。显妙高故。

摩尼宝藏以为庄严(至)于虗空中流布法乳。

四中有法乳等三。同一演法。约资法身。名为法乳。

法灯。

照了万境。故称为证。

法宝。

令其圆净。故称为宝。即演三德涅槃之法。亦成三德涅槃之益也。

教化一切诸菩萨众是为四十四。

△八齿有一相。

如来齿有大人相(至)是为四十五。

△九唇有一相。

如来唇有大人相名影现一切宝光云。

上显名。下体严。

放阎浮檀真金色莲华色。

以唇色赤好。如日初出。红莲叶故。

一切宝色广大光明。

次辨业用。

照于法界悉令清净是为四十六。

上二各应分出上下。

△十颈有一相。

如来颈有大人相(至)绀蒲成就柔輭细滑。

绀蒲者。形如林檎。纹有三约。如前辨。

放毗卢遮那清净光明(至)是为四十七。

△十一肩有五相。

如来右肩有大人相(至)是为五十二。

右二左三。或亦脱也。

△十二胸有十二相。初一当中。

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卐字名吉祥海云。

卐字正翻。应云吉祥海云。谓以依形而立名故。先标形相。应回[乏-之+(艸-屮)]字。安名之下。以属体摄。无违前后。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至)是为五十三。

△二右有五相。

吉祥相右边有大人相(至)是为五十八。

△三左有五相。

吉祥相左边有大人相(至)是为六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十七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