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答前来二百句问。问一答十。以显无尽。成其二千。普贤胜行故。英公叹云。云兴二百问。瓶泻二千酬。释此二千。略首五门。一约因果。二分行位。三显普别。四明统收。五辨行相。前问例此。今初有四。一约大位。于六位中。前五为因。后一为果。或后四门为果。余皆是因。二约细辨。一一行门皆彻佛果。故诸文末皆结得佛。是则二千。普通因果。三或总属因。普贤行位示成佛故。四或皆属果。下文多云。虽得成佛不断菩萨行故。

二分行位者。亦有四义。一束行成位。成六分故。二总属位。以行并是位中行故。三总属行。普贤行体不依位故。四一行徧通于六位。位位徧修故。如此无碍。方为普贤行。然文正显后之二段。以揽行成位。位虗行实故。故问答并举。不分六番。意在此也。

三普别者。谓一行相必徧一切。然恒不杂。以不杂故。六义殊分。以必徧故。普义该摄。犹如锦文。众色成文。常普常别。缕缕交彻。此如绣成。行法亦尔。即普是别。即别成普。皆无障碍。若尔此则普别具足。何以独名普贤行耶。非谓守普而不能别。亦非作别而失于善。实谓能别而不坏普。故名普贤行也。又普必有别。但语一别。未必有普。譬如一缕非锦故也。以其非是锦中缕故。

四统收摄者。复有四重。一以位收位。六位各各收一切位故。一位即具二千行门。为万二千。故上经云。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诸地功德。二以门收门。即二百门一一各收一切行门。即成二百个二百。为四万行。三以行收行。一行具收一切行故。则有二千个二千行。成四兆行。四以略摄广。此二千行。下颂结云。如大地一尘。以此一尘之略说。不离十方之广地。是故摄广亦无不尽。此乃等无极之法界。越无际之虗空。故下颂云。虗空可度量。菩萨德无尽。斯之谓矣。

五辨行相。即随文释。释寄相别。即分六段。今初二百句。答前信行二十句问。文分三别。初九门明自分行满。次八门胜进行圆。后三门明二行究竟。今初一门以为一类。即为九段。然二百门多分五别。一总标。二征数。三列释。四结数。五显修胜益。或阙后二。或阙第五。至文当知。今此依中。文具有五。初总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十五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