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问答分别。
问以何意故。辨六相耶。
答法藏师云。破定报见。以显缘起圆融之法。此理现前。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行德一成一切成。始终皆齐。因果同时等。(广说如经)。
问其四句八不等有何差别耶。
答不自生不他生等四句。及不有不无等四句。并不生等八不十不等。皆悉会事入理。以顺一寂。今此入理圆融彼事。使相即相入。成普贤法。有斯左右耳。
问何故。唯六。不多不小耶。
答泛诸缘起法。要有三门。一末依于本。有起不起。(谓论云别依本者。明依总开别。满彼本者。还能成总也)二彼所起末。既带于本。是故。相望有同有异。三彼带本之末。既为本收。是故当体有存有坏。若不具此三。不成缘起。三中各二故。但唯六。
问缘起法。一切处通。难穷其趣。冀礭陈其相也。
答法藏师。今且略就缘成舍辨。
问何者是总相。
答舍是。
问此但椽等诸缘。何者是舍耶。
答椽即是舍。何以故。为椽令独能作舍。若离椽。舍即令不成故。若得椽时。即得舍耶。
问若椽全自独作舍者。未有瓦等。亦应作舍。
答未有瓦等时。不是椽故不作。非谓是椽而不能作。今言能作者。但论椽能作。不说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缘。由未成舍时无因缘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毕令成。若不令作。不名为椽。
问若椽等诸缘。各出小力作。不令作者有何过失。
答有断常过。若不令成。但小力者。诸缘各少力。此多个少不成一令舍。故是断也。诸缘并少力。皆无有令执有令舍者无因有。故是常也。又若不令成者。去却一椽时。舍应犹成在。舍既令不成。故知非小力并令成故。
问无一椽时。岂非舍耶。
答但是破舍无好舍也。故知好舍令属一椽。既属一椽。故知椽即是舍也。
问既舍即是椽者。余栰瓦等。应即是椽耶。
答总并是椽。何以故。却椽即无故。所以然者。若无椽即舍不成。舍不成故。不名栰瓦等。是故。栰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栰瓦等并皆不成。今既并成故。故知相即耳。一椽既尔。余椽例然。是故。一切缘起法不成即已。成则相容融。无碍自在。圆极难思。出过情外。法性缘起。一切处准知。
问第二别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别于总故。若不别者。总义不成。由无别时即无总故。此义云何。本以别成总。由无别故。总不成也。是故。别者。即以总为别也。
问若总即别者。应不成总耶。
答由总即别故。是故得成总。如椽即是舍。故名总相。即是椽故。名别相。若不即舍。不是椽。若不即椽。不是舍。总别相即。可准思之。
问若相即者。云何说别。
答只由相即。是故成别。若不相即者。总在别外。故非总也。别在总外。故非别也。(思之可解)。
问若不别者。有何过失耶。
答有断常过。若无别椽瓦。无别椽瓦故。不成总舍。故是断也。若无别椽瓦等。而有总舍者。无因有舍。故是常也。
问第三同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和同作舍。不相违故。皆名舍缘。非作余物故。名同相也。
问此与总相何别耶。
答总相唯望一舍说。今此同相约椽等诸缘。虽体各别。成舍力义齐故。名同相也。
问若不同者有何过耶。
答若不同者。有断常过也。何者。若不同者。椽等诸缘。互相违背。不得作舍。舍不得有。故是断也。若相违不作舍。而执有舍者。无因有舍。故是常也。
问第四异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随自形类。相差别故。
问若异者。应不同耶。
答只由异故。所以同耳。若不异者。椽既丈二。瓦应亦尔。怀本缘法故。即失前齐同成舍义也。今既舍成。同名缘者。当知异也。
问此与别相何异耶。
答前别相者。但椽等诸缘。迭互相望。各各异故。
问若不异者何失。
答有断常失也。何者。若不异者。瓦即同椽。丈二坏本缘法不成舍。故是断也。若坏缘不成舍。而执有舍者。无因有。故是常也。
问第五成相者何耶。
答由此诸缘。舍义成故。由成舍故。椽等名缘。若不尔者。二俱不成。今现得成。故知成相耳。
问现见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不作舍。何因得有舍义成耶。
答只由椽等诸缘不作故。舍义得成。所以然。若椽作舍去。即失本椽法故。舍义不得成。今由不作故。椽等诸缘现在前。由此现前故。舍义得成矣。又若不作舍。椽等不名缘。今既得缘名。明知定作舍也。
问若不成者何失。
答有断常过。何者舍本作椽等诸缘成。今既并不得有舍。故是断也。本以成舍名为椽。今既不作舍。故即无椽亦是断。若不成者。舍无因有。故是常也。又椽不作舍。得椽名者。亦是常也。
问第六坏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不作故。
问现见椽等诸缘。作舍成就。何故。乃说本不作耶。
答只由不作。舍法得成。若作舍者。不住自法者。舍义即不成。何以故。作者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问若作者。有何失。
答有断常二失。若言椽作者。即失椽法。失椽法故。舍即无缘。不得有。故是断也。若失椽法。而有舍者。无椽有。故是常也。
问约何道理。明六相耶。
答元晓师云。此中总别二相。标其法界缘起道理。以其别缘。而起总德。同异二相。明其缘起相应道理。(以别无同相不成总故。同无异相不成满故。以有别中有同异相。乃得相应成一总满。)成坏二相。显此缘起。离边道理。(以成故非无。以坏故非有。若但成非坏随增益〔是〕。唯坏无成。随损减边。今有成坏。故离二边。二边离故。即是中道有成有坏亦非一中。是谓甚深缘起道理)。
问论云除事事。谓阴界入等何耶。
答藏师云。此辨定具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上言言说解释者。是定故。谓于此中。安此六相之言说。为欲释经文。应知此意。又释此中释六相。非是此处。经文但是论主解释之意。应知。(谓此文出在下经第四大愿初中。经家自说。非是论主率意而作)又此中同相异相者晋经有相无相者。以此前类。名带于总。名有是同。然名互无。名无是异。故不相违。
问论云如世界成坏者何义耶。
答晓云。以易显难。如三千界成一世界。即成即坏。易可了知。又说此句举事喻理。谓如世界成时风轮等法。次第聚集。则有世界。世界坏时。山海等物次第散灭。则无世界。十句总别。其义相似。揽别成总。似世界成。不可说无。开散总作别。似世界坏。不可说有。但世界成坏。是事成坏故。成时非坏。坏时非成。六相成坏。是理成坏故。成即是坏。坏即是成。但取小分相似为喻。别藏师云。如百亿四天下令成一裟婆界。略言标显为成。若分别广说。百亿差别。令一娑婆无所依住。故为坏。隋慧远法师云。除事事。谓阴界入等。彼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今且就一色阴之中。同体具有恒沙佛法。谓苦无常空无我等一切佛法。是等诸法。义别别体同。其相缘集。以成一色。色名为总。就此总中。开出诸色。所谓苦色。乃至真实缘起之色。如是无量差别之色。是名为别。苦等法上。皆有色义。名之为同。色义虽同。然彼色苦。异色无常。是名为异。义门虽殊。其体不别。色摄为一。是故□成。成犹□也。然虽□别。义门恒异。得为多。若色目之为坏。坏犹广也。拷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此乃大乘之渊[糸*园]。圆通之妙门。(懔法师诸门广述。繁言故略之)藏法师乃为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