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39-A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具因果行位缘起理事。以不思议为宗。无上乘也。以为同也而横开百千法门其总非同。以为异也而会归实际理地其别非异。即同即异。义极于融。故同中有异。鸟翔空而前后齐彰。异中有同。波生水而泯绝一致。万法各住自位。有如水火陵灭而不相容。至理不隔纤毫。或若尘芥含容而无所碍。此非器界之所能通而思议之所可及也。然而非文字无以明义。非名句无以成文。则错综而华贯。行布而星分。此经之所以为经也。由文字名句以求之。则法法相似。地地有差。其多也百千万亿以为数。乃至不可为数。而未脱于有数也。其大也十方三际以为量。乃至不可为量。而未离于有量也。经之为经。既托于文句。其妙不过如是而。举世间极大不可穷尽者。则喻以海焉。所谓十海。若世界众生诸佛业报法界根欲法轮愿力神变佛化。皆生佛之极业。同名之海。而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悉波澜其间。无有能出者。其源无首。其流无尾。其边无旁。其下无底。则取海以为喻。是亦天下之极称欤。至求之天地之间。若形若器。能体融之义而曲当者。盖亦莫若海也。是经也。行于支那自晋义熙始。其文浩博。其义渊微。其道宏大。志劣者怠于编秩之多。智浅者瞢于旨意之妙。器狭者骇于果德之极。诵其文难其人。而况通其义且践修是道欤。譬犹海中之一物方为海所涵。讵能置海于度内耶。义熙距今几千岁。训释行于今者。独有枣柏长者论清凉法师疏。其说益侈矣。偃台通老法师。得华严三昧。虽受学于师。而取成其心。以广说之一句。而演之万言。以约说之一品。而摄以数句。万言而详味之。无一增语。数句而旁求之。无一缺义。计不待数而人见其多。度不必量而人识其大。法次地差。不相混滥。盖发挥在文句之表。而游戏于文句之间。卒不系于文字名句者也。取其约说。传于世。凡万数千言。名之曰吞海。海可吞耶。众必以为诞矣。然有可吞之理者。能造海者也。通公约说亦文句耳。奚造海之有。余所谓卒不系于文句者。学者绎其书。而加思焉。当得之矣。噫大千经卷一尘所覆。唯智者能出之。华严法海一嚃而不遗余滴。唯知道者能信之。或出或纳。岂外至哉。在我嘘吸之间耳。

No. 239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

一菩提场会

一世主妙严品。部类区分

经中有三世间。一智正觉世间。主能化佛。二有情世间。主人王天王。三器世间。主诸类神。若能依正互融。则难思之境俱是妙严。

意曰。世主差别相。妙严平等体。若世主之妙严。众生有佛德。若妙严之世主。佛德依众生。若世主即妙严。是法平等。若妙严即世主。则世间相常住。若具四句则成佛德。若泯四句为日用。若存泯无碍生佛平等。法本如此。不劳修证。

如是。一小乘。拣异外道经阿优。二始教。信顺之辞。三终教。不变曰如随缘曰是。四顿教。唯如为是。五圆教。如包是徧。

我闻。一小乘。识外有声。二始教。识变声相假我。三终教。净我声尘即心。四顿教。无我根尘俱尽。五圆教。一闻一切闻。

一时。一小乘。昼夜六时。二始教。时依识现。三终教。则不变随缘。四顿教。则般若现前。五圆教。则一时具一切时。

佛在。一小乘。丈六真身。二始教。千百亿化身。三终教。丈六即是常身。四顿教。丈六即是法身。五圆教。具足十身。

菩提树。一小乘。土石诸山。二始教。随机化迹。三终教。其地坚固。四顿教。一尘不立。五圆教。七处九会同一道场。

菩萨众。一小乘。不见闻。二始教。有四十二位。三终教。尽成佛。四顿教。无凡圣。五圆教。佛刹微尘数俱来集会。

经中。释迦如来初成佛时。具足本有十身。于一切法成正觉。

意曰。始成正觉者。旧佛新成也。处于此座者。开悟之处。量等法界如虗空。具普徧广容二义。量云。如来三业有法正容常徧宗。平等无分别故因。譬如虗空于诸国土平等随入。一尘为座。则成等正觉。若一毛为座。则转大法轮。尘数菩萨围遶者。主伴互严。

经中。列众。从内至外。偈赞佛德。从大自在天至普贤海众云集。一同生众。有二十种。普贤至普光菩萨。海月光至智生菩萨。二异生众。十种。执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道场神。主城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主药神。主稼神。主河神。主海神。主水神。主火神。主风神。主空神。主方神。主夜神。主昼神。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王。夜叉王。龙王。鸠槃茶王。干闼婆王。月天子。日天子。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天。大梵天。光音天。徧净天。广果天。大自在天。

经中。列众。从内至外。偈赞佛德。从外至内。有十佛刹微尘数毗卢遮那佛。一一皆有六十众围遶。形色部类各有区分。得佛解脱平等无二。

二普光明殿会

三忉利天宫会

十五十住品。直心正念真如法

经中。法慧菩萨。入于无量三昧。诸佛与智摩顶。从定而起。告诸菩萨言。有十种住。则是信满住初。便成正觉。

一发心住。见佛闻法或见剧苦。而自开悟如来十种智力。一是处非处智。二善恶业报智。三诸禅三昧智。四诸根胜劣智。五种种解智。六种种界智。七种种道智。八宿命智。九天眼智。十漏尽智。胜进心中。应学勤供养佛。乐住生死。心转增胜。

二治地住。发利益十种心。应诵习多闻虗闲寂静。

三修行住。观一切无常。应观察众生界世界明了法。

四生贵住。从圣教生。应学十法了知三世佛平等法。

五具足方便住。护救众生。应学知众生无边无著。

六正心住。闻赞毁三宝。心定不动。应学无相如幻。

七不退住。三宝有无。心不退转。说一即多多即一。

八童真住。三业无失。随业受生。知刹动刹供养诸佛。

九王子住。知众生受生烦恼。真谛法王善巧力持无畏。

十灌顶住。震动世界智。三世佛法智。增长一切智。

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念念契如为住。住有无量。开发本有菩提心时。有三种相。以三贤表之。今是下贤。直心有所闻法。即自开悟。不由他教。

尔时佛神力故。六种十八相震动。雨天妙华。极妙音声。

意曰。震即是声。动乃是色。从小至大有六种相。所以震兼吼击动兼起涌。六种相者。摇飏不安动也。自下升高起也。忽然腾跃涌也。隐隐出声震也。雄声郁遏吼也。𫐒碣作声击也。一切众生。见不超色。听不越声。迷昧本心。流转生死。华严经三天偈赞。句句之中透过色声。即今见闻一句一偈。为金刚种。能破于十法界圣凡色声。岂止铁城也。诸经震动。于此明矣。人皆罔测。更冀详之。

四夜摩天宫会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