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
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筭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徧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又第二人于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麤世界。麤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麤解尽无余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虗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复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知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葢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盖。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劝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于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徧照无数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余无能测。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佛子。复置此喻。假使复有第二人。于一念中能作前人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无数劫中供养之事。念念如是。以无量种供养之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经无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于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养。念念如是。以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供养之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尔许世界所有众生。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乃至住劫亦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虗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是心已。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徧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即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即得佛故。
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
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著。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一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徧动。等徧动。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击。徧击。等徧击。雨众天华天香天末香天华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作天妓乐。放天光明及天音声。
是时十方各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刹微尘数佛同名法慧。各现其身在法慧菩萨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于今者能说此法。我等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佛。亦说是法。一切诸佛悉如是说。汝说此法时。有万佛刹微尘数菩萨发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记。于当来世过千不可说无边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兴于世。皆号清净心如来。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我等悉当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须弥顶上说如是法令诸众生闻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虗空界诸世界中。亦说此法教化众生。其说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愿力故。为欲显示佛法故。为以智光普照故。为欲开阐实义故。为令证得法性故。为令众会悉欢喜故。为欲开示佛法因故。为得一切佛平等故。为了法界无有二故。说如是法。
尔时法慧菩萨普观尽虗空界十方国土一切众会欲悉成就诸众生故。欲悉净治诸业果报故。欲悉开显清净法界故。欲悉拔除杂染根本故。欲悉增长广大信解故。欲悉令知无量众生根故。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欲悉令观察涅槃界故。欲增长自清净善根故。承佛威力即说颂言。
初来意者。有六。一前是正位。今辨位中之行。故次来也。二前明诸位别行。今辨诸位通行。三前通道俗。今别显出家之行。四前明随相差别。今显会缘入实。五为显入住之因。谓自他二种梵行净故。则入初住也。六别显初住成佛。则类前诸位。位位成佛。不由他悟之相也。二释名者。梵是西域之音。具云勃㘕摩。此翻为净。拣上净行立梵行名。离染中极。故名为梵。即梵为行。故名梵行。持业释也。亦有云真境为梵。智契为行。或涅槃为梵。修因为行。此二依主。然前信中之净。随事造修。悲智兼导。至此纯熟。了心自性。悲智无二。故小有不同。三宗趣者。即以悲智无二。事理双修。观行为宗。疾满一切佛法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