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自在菩萨章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无上妙觉。徧诸十方出生如来。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第一文殊一章。通为上中下三根之人开解。第二普贤一章。通为上中下三根之人开行。第三普眼一章。依文殊之解及普贤之行。入二空观。兼倣修法界观。既入观方有疑。故有第四刚藏一章。发起三疑。请问于佛。既有疑必推究轮回根本。故有第五弥勒一章。请问断除轮回根本。佛令断贪爱之心。既断贪爱之后。行人到此行解具足。必有所证。故有第六清净慧一章。安排凡贤圣果地位阶降。掇送行人从凡入圣。所以道因解起行。因行入观。因观起疑。因疑有断。因断有证。问云。行人于普眼章入二空观。证入圆觉成佛否。答。成佛。又难云。既入二空观已成佛了。何故更有刚藏之疑情。弥勒之贪爱。清净慧章之地位耶。答。能所分故。谓普眼一章。即行人能观之智。刚藏与弥勒二章。皆是行人观中所断之惑。清净慧一章。亦是行人观中所证之地位。是知此三章经文。皆是观中所除之节病。病尽只就观中成佛。离观之外更无别有经文也。又难云。既是观中去节病之经何故却于观后宣说耶。答此谓之言不并出。文不累书。理不顿显。所以在后。今威德章者。由世尊广开方便说法度人。或有一类上根之人。于前六章经文中。闻佛开示二空观行相。并断贪爱。轮回根本。及示证入地位阶级。莫不一时踊跃欢喜。悟明心地。证入圆觉。譬如出厩良驹才见鞭影而行也。其间更有一类中根之人。亦于六章经文中。闻佛如是开解。如是开示观门。如是遣疑惑。如是证入差别。但以根劣。执麤不能入二空等观。譬如大宝埋在尘土之中。于是威德自在菩萨。伤迷救悮接下垂方。以此之故。遂起请问。世尊作何方便。救度中根之人。故有此章经文。又云别明观行者。此别之一字。乃对前通明观行得名。此有二义。一则由一类上根之人。已依前二空观门证入毕。更不假修三观诸轮故称别。二则此三观诸轮。各各自别只如三观。或是一人具修三观。或只修一观。或修二观。或单复交络。遂成二十五轮。被二十五种人故。称别也。于中。前二章经三观修行。后二章经两重除障。今威德章。即正明三观行相也。
四明聪讲师曰。实相体寂。因元静乃称止。本觉虗照。因常明故曰观。妄风俄动假妙奢摩他。而止之心珠久昏。须毗婆舍那而观矣。故圣人设教非秪一端。或止。或观。或云谛境。或云止观。病既多端。药亦随转。威德随顺觉性。承佛圆音。启三观之雄规。导四门之正路故。有□□□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