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五

于是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前说三观行相分明。未审诸位菩萨所修。为复一人具三。为复三人各一。为前后。为同时。为依次。为超次。故辨音菩萨乘机发问有几修习也。楞严明二十五圆通。此明二十五种轮。虽方便不同同归圆觉。故曰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轮者运转义。一切菩萨皆运此轮到如来地故。轮者摧碾义。一切菩萨皆运此轮摧惑障碾无明故。初有三轮单修三观。次有二十一轮互修三观。最后一轮圆修三观。合为二十五轮。此二十五轮亦在觉与未觉妄功用中渐次修证。故有差别。下文二十五轮观名悉依圭峰略疏。

若诸菩萨惟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惟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先明单修三观。一澄浑息用观。以静力断烦恼证涅槃。虽是菩萨其行与二乘无异。名单修奢摩他。二庖丁恣刃观。由达诸法如幻。能以佛力变化种种作用。备行清净妙行。如华严十行品所说。虽行万行而又不失寂灭及静慧相者。名单修三摩钵提。三呈音出碍观。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犹是二乘作用。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是入地菩萨作用。烦恼有二谓界内界外。单断界外者是二乘作用。并断界内者是菩萨作用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初七轮以取静为首功而兼幻寂交互成七。以明无假无中无不空也。一运舟兼济观。修定出尘是运舟。发慧化物是兼济。二湛海澄空观。海湛则波涛不动。空澄则水性清明。三首罗三目观。三观俱修犹如三目。四三点齐修观。三点梵书伊字。一人具修三种名齐。非谓同时。五品字单双观。先单修次双修犹品字。故曰单双。六独足双头观。白泽图中有山精。头如鼓有两面前后俱见而独足。双修二观如双头。单修一观如独足。七果落华敷观。谓以静定树结寂灭果如果落。复以幻观度众生如华敷。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次七轮以幻为首而兼静寂交互成七。以明无空无中无不假也。一先武后文观。如武王伐纣后铸甲兵为农器。二功成退职观。发慧利物名功成。习寂内修名退职。三幻师解术观。先起变化作术法。后归静体是解术。四神龙隐海观。起幻度生如神龙散雨。归体入寂如隐海。五龙树通真观。先起幻后归静寂。如龙树初行幻术广化邪途。后修真乘自阶圣果。六商那示相观。商那和修即优波曲多之师。先以神力示相降伏曲多弟子慢心。后乃入定归寂。七大通宴默观。大通如来先化物后归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此七轮以寂为首次兼静幻交互成七。以明无空无假无不中也。初宝明空海观。寂如宝明。静如空海。二虗空妙用观。寂体如空。幻化如用。三舜若呈神观。舜若空神遇佛光映之暂现。如此先寂次静后幻。四饮光归定观。先证体次起神通后入定。五多宝呈通观。多宝佛先成佛证体。后于塔中发大音声如静幻无碍。六下方腾化观。即地涌众从下方现。七帝青含变观。此宝含诸物像。对即变应。应而还空。如寂体含用应缘起幻而复安静。此二十一轮极显理事无碍。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以圆觉慧圆合一切者。是显事事无碍也。若性若相若静若幻乃至折旋俯仰唾骂戏笑皆不离无上妙觉者。所谓一切障碍即究竟觉。是名圆修三观。无非随顺圆觉清净自性也。善男子下总结正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此结示修观威仪法式及用心方便也。梵行是戒。寂静是定。思惟即正念。观察是慧。忏悔者发露先业也。各安标记者精祈一行也。若自信一门则不须祈卜。若狐疑不决即凭圣力以卜应修。随手取之不宜拣择。故随手取结。依所取结开而示之便知顿渐。莫贪余观。若存一念疑悔则心不专而志不一即不成就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顿渐修者。顿修即末后一轮。渐修即二十四轮也。唯除顿觉人者。谓不立阶级及文字法相。如前所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则一断永断一证永证。是上上根截法而过。或不借此而修。或信根不具不肯随顺者亦不依此修。其余三贤十圣一切修菩萨行者皆当依此法轮随顺勤修也。修而复加勤者励之也。

先总明四相。妄想即指六七二识。于无中横计为有故曰执有。四相有二解。一迷世法执。二迷出世法执。初执世法我者。谓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易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此即迷世间法而执我也。由诸众生认此四种颠倒我相以为实体。由执我故。便于生爱。于他生憎。顺我者爱。逆我者憎。且四大五蕴本无有我。今执为我是虗妄。今于虗妄我体复起爱憎。则是妄上加妄惑中添惑。由此二妄相依遂兴妄业。既造妄业妄有果报轮转生死。至于厌生死而欣灭道者则妄见涅槃。由此我相不除欣厌未尽。所以不能入清净觉。非是清净觉心拒人而不容入也。但是求入之人不由觉路而入故不能入耳。是故动念者堕于生死故不入。息念者守乎涅槃故不入。且动念者不入固矣。何故息念者亦不得入。良以无明有二一根本。二枝叶。二乘但断枝叶无明。尚有根本无明为主宰故也。一切众生出母胎时即与无明俱生。故初生时即无慧目。不知四大身心有圆觉性。如生盲人不识乳色。岂知此无明者即是众生生死根本。但修行人不肯命根下手。譬如有人不肯自断其命处处护惜。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而爱之。有逆我者便相违拂以憎之。由此憎爱二心长养根本无明不觉不知。故二乘者虽名息念而无明未断暗长潜滋。以生灭心求不生不灭之果。是掘地觅天乌可得哉。下复详明迷出世法执我也。言不但凡夫小乘在四相中。即三贤十圣未断生相无明前皆四相中摄。除佛一人四相方尽。故下文以证悟了觉分四相始终唯以一我字贯之。若仲尼意必固我。虽分为四亦总一我之意。但彼约世间我此约出世我故不同耳。

此明四相若存不成圣果也。圣果二存若槩论。单断人我执不断法我执证二乘果。双伏我法二执证三贤果。双断分别我法二执。名断人相而证初地果。双断俱生我法二执。名断众生相而证八地果。若断生相无明。名断寿命相证菩提果。若不了四相。虽多劫勤修即有所得。但名有为增上善果。未出三界不成一切圣果。是故虽在如来正法即名末世。良以正法之时有教理行证。像法之时有教理行而无证。末世则有教理而无行证。以彼认一我而为涅槃无实修实证故也。若克定论。唯是十地上菩萨为圣果。二乘三贤皆是有为法中所收。以有证悟即名成就。正如认贼为子家宝日销。岂有成就之理乎。何故有证悟者终不成就一切圣果。以地前菩萨及二乘小果皆未断法我皆有我爱。既有我爱亦爱涅槃。由彼但伏我爱之根为涅槃相。实未曾断法爱根故。但列三贤不入圣位非真涅槃。既有我爱必有我憎。既有我憎必憎生死。不知即此法爱真生死本。乃不断法爱而别憎生死。是处溷而憎秽。所以不得成就法解脱而名为我也。云何当知有法爱者不得成就法解脱而名我耶。谓彼习菩提者但觉略有所证自谓得清净。不知爱根潜伏在内。法爱不除。生死未出。故知不得法解脱也。然则以何为验知其有我相而不得法解脱乎。若复有人赞叹彼所得法。彼即生爱心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法。彼即生憎心。则知我相坚固执持。彼之种子则潜伏藏识。彼之现行则游戏诸根。此则种现相生曾无间断。岂非认一切我为涅槃乎。故略疏云。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执犹坚潜藏相续。虽慧军数举魔众频摧。由阿赖城坚难攻主宰。末那常侍防护牢强。意识谋臣经营内外。旁监五识之将。以镇六根之门。由是贼主频通游戏。时时偷号惑我法王。往往侵疆扰我观境。虽外怯般若昼行夜伏。而内挟无明昼夜不断。然则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故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第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