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佛谛听之诫。钦此钦遵。故曰奉教。闻佛当说之许。载欣载承。故曰欢喜。主伴重重。同共摄心领受。故曰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师资缘合竟。
△三应求开示二。一长行。二偈颂。初四。一开示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二开示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三开示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四开示回入尘劳几种方便。初三。一略明。二详示。三结成。初。
初众中具仪。此中以辩音为主。(以其久修轮观。起无碍慧。成无碍辩。能问能传持故)余众皆伴。故云在大众中。
○大悲下。谢前闻异。悟后仍垂怜愍。故称大悲世尊。如是法门者。即前三种观门。甚为希有者。略有二义。一大用繁兴。不至徧取有为。二大患无虑。任运直至佛果。余俱准前可知。
△二请后显慇。
先修三摩。即以三摩中变化之力。作种种境界教化众生。显三摩已成也。三摩既成。大悲轻安。永不至沉空滞寂。惧入二乘境界。即是证取寂灭。而禅那成焉。结名中。先修三摩。后修禅那。义可准思。叠复修竟。
△二具足修二。一中先后具足。二中后先具足。初。
以寂灭力。种种自性者。言菩萨不似二乘躭寂。不思度生。今以寂灭之力。乃见众生有种种自性。在所应度。虽在所应度。必先以奢摩安定其心。然后依三摩钵提。而乃起诸变化。随顺自性而度脱之。结所修名。如文可思。
△二后中先具足。
△二两问两答开解分二。一弥勒章。二净慧章。初三。一谢前请后。二师资缘合。三应求开示。初二。一具仪谢前。二请后显慇。初二。一众中具仪。二谢前成信。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