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释经文三。初序分二。初证信序二。初说法时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内秘菩萨。外现声闻。破恶怖魔曰大比丘。千二百。即憍陈如三迦叶鹙子目连之徒。
△二叹德。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智水妙湛。不随欲有无明惑业而出名无漏。离分段生。应人天供。杀无明贼。名阿罗汉。华严叹众。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护持诸佛正法之轮。所谓佛子住持也。法华叹众。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所谓善超诸有也。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者。随刹现身正容悟物也。从佛转轮妙堪遗嘱者。道能助化。德足利生也。而又严毗尼而作范。示应身而度生。意非利彼一时。直欲拔济未来使皆超诸有尘累耳。此阿难同列之德也。凡经序众皆随缘起。此经以阿难起教示堕婬室。疑若未能住持佛法善超诸有。亏威仪。污戒律。不堪遗嘱度生拔济未来。故因叹同列之德。以显阿难示迹。实无亏污。意在拔济也。
△三列名。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𫄨罗。富楼邪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舍利弗。智慧无双。决了第一。大目连。圆明洞达。神通第一。俱𫄨罗。根性聪敏。博学第一。富楼那。具大辩才。说法第一。须菩提。从旷劫来。证得空性。优波尼沙陀。于六尘中。了悟色性。众有千二。特举六名者。表入法大旨也。夫欲于一切事毕竟坚固。必以智为先导。决了诸法。使圆明洞达。又博学以贯之。辩说以明之。了空了色。圆融自在。则首楞严王最初方便。如此而已。
△二来集众二。一声闻众。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辟支此云独觉。无学即罗汉。初心即有学也。自有愆失恣任僧举曰自恣。九旬禁足莫由觐佛。故于休夏。咨决心疑。自恣决疑。皆所以考九旬德业也。钦奉如来。而称慈严者。慈以恩言。严以威言。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徧十方界。
宣示深奥。所以为楞严发起。如法华以无量义为发起也。迦陵频伽仙禽也。其音和雅。佛音如之。
△二菩萨众。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文殊此云妙德。表根本智。楞严会上为择法眼。故居上首。
△二发起序八。初佛赴王命。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匿王舍卫国王也。宫掖王之内庭也。于内庭延佛。敬之至也。
△二圣众分应。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三阿难独异。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棃。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此叙其误堕淫室之由也。律制僧远出侣须三人。一上座一轨范师。所以严行止防误失也。钵曰应器。最后檀越谓未饭僧者。平等之慈。于己等心而化。使彼等心而施。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所以能成无量功德。若摩登者。即秽而微贱。阿难既无简择。所以误堕也。刹帝利王族。旃陀罗云杀者。即屠脍婬酒之家。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此叙平等行慈之意也。空生舍贫。饮光舍富。一谓富者易施。一为贫者植因。如来呵之。欲其心无遮限。而息不均之疑谤故。阿难钦仰以肃恭斋法。斋法者。齐整庄重次第行乞之谓也。或局维摩经谓非如来呵责。安知如来不呵独净名哉。
△四示遇恶缘。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婬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呪摄入婬席。婬躬抚摩将毁戒体。
摩登伽妓女也。娑毗迦罗此云黄发外道。所传幻呪名先梵天。实妖术耳。婬躬抚摩将毁戒体者。以身逼近欲染净戒之体也。后云心清净故尚未沦溺。则将毁而已。阿难于空王佛所。同佛发心功行固已侔佛。但本愿常乐多闻。护持法藏。不取佛果。则今之示迹。乃所以护持也。盖般若之后。慧学方盛。迷己之流。一向多闻。不修正定。为物所转。易遭邪染。宛转零落。则佛之法藏。殆无以护持。故假多闻之人邪染之事起教。以首楞之大定。资般若之大慧。使定慧均等学行双明。则倒妄可消。妙湛可得。不为物转。而能转物。同如来矣。当知。阿难方便真慈。俯为末学。后经辙迹。无非䇿砺也。
△五佛慈垂救。
如来知彼婬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佛常斋毕为施者说法。今遽归故。王臣随之以愿闻。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呪。敕文殊师利。将呪往护。恶呪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顶门为无上果。光有百宝色。谓之无畏者。能慑魔外。物无以胜也。世尊不自说呪。而于顶光化佛说者。示此呪乃无为心佛无上心法也。
△六阿难反省。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多闻之慧。必得正定。道力乃全。而不为邪摄。
△七因求今法。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奢摩他云止。三摩钵提云观。禅那云静虑。即圆觉静幻寂三观也。静观依觉灭尘。所以处己。幻观从定发行。所以应物。寂观双忘起灭。所以泯迹。三者齐运非三非一。故以妙称。即首楞正定之初门也。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凡资始于此。
△八时众乐闻。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上序分竟。
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此集者。依佛立言证法有所授而已。不必他说。一时之语亦因佛立。诸经通用。故不定指也。室罗筏亦曰舍卫。祇桓犹云祇树也。
△二法会听众二。一常随众三。一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