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助以呪力分(二)
- 一正以劝持赞胜(三)
- 一戒不能除(若有)
- 二转教呪遣(汝教)
- 三赞呪最胜(斯是)
- 二况显除习无难(二)
- 一促举无修尚证(三)
- 一举爱习甚深(且汝)
- 二示蒙宣脱证(我一)
- 三表无修速资(彼尚)
- 二况显发心必除(二)
- 一明发无上心(云何)
- 二喻除之最易(譬如)
- 一促举无修尚证(三)
- 一正以劝持赞胜(三)
- ○二略示场中定慧分(二)
- 一因戒生定(三)
- 一牒戒择师(三)
- 一牒前持戒(若有)
- 二正教择师(要当)
- 三不遇难成(若其)
- 二诵呪结界(戒成)
- 三定中求佛(我于)
- 一牒戒择师(三)
- 二因定发慧(二)
- 一约戒愿久定(三)
- 一历举行人(阿难)
- 二牒戒明愿(心灭)
- 三尅期久定(出入)
- 二许显加发慧(我日)
- 一约戒愿久定(三)
- 一因戒生定(三)
- ○二重请详示分(二)
- 一重请说道场(二)
- 一阿难重请(二)
- 一述己开悟(阿难)
- 二代请轨则(末法)
- 二世尊重说(三)
- 一道场建设(五)
- 一所见坛式(二)
- 一涂坛地(二)
- 一正用牛粪和香(佛告)
- 二拣用黄土合香(四)
- 一拣不堪用(若非)
- 二别用黄土(别于)
- 三合十种香(和上)
- 四细罗涂地(以此)
- 二定坛相(方圆)
- 一涂坛地(二)
- 二所设庄严(四)
- 一坛心华钵(坛心)
- 二钵外列镜(取八)
- 三镜外华炉(镜外)
- 四炉焚沉水(纯烧)
- 三所献供养(二)
- 一八味陈供(取白)
- 二两时致享(每以)
- 四所奉尊像(三)
- 一四外幡华(令其)
- 二四壁内圣(二)
- 一总标(于檀)
- 二别列(二)
- 一当阳五如来(应于)
- 二左右二菩萨(诸大)
- 三门侧外护(帝释)
- 五所取照映(又取)
- 一所见坛式(二)
- 二修证节次(二)
- 一三七初成定慧(二)
- 一三七工夫(三)
- 一一七礼诵行道(于初)
- 二二七专心发愿(第二)
- 三三七一向持呪(第三)
- 二末日定慧(三)
- 一佛现摩顶(至第)
- 二定心成就(即于)
- 三慧心成就(能令)
- 一三七工夫(三)
- 二百日顿证圣果(三)
- 一先防不成由不清净(阿难)
- 二正示满期有证初果(从三)
- 三后开未成亦见佛性(从其)
- 一三七初成定慧(二)
- 三结答酬请(汝问)
- 一道场建设(五)
- 一阿难重请(二)
- 二重请说神呪(三)
- 一会众重请(二)
- 一述己自请(三)
- 一述遭术遇救(三)
- 一述多闻未证(阿难)
- 二述被邪呪禁(遭彼)
- 三述赖呪转救(赖遇)
- 二叙蒙呪未闻(虽蒙)
- 三请重宣广利(惟愿)
- 一述遭术遇救(三)
- 二同众普请(于时)
- 一述己自请(三)
- 二如来重说(二)
- 一正说神咒(三)
- 一咒前光相(四)
- 一如来放顶光(尔时)
- 二光中现如来(光中)
- 三化佛放顶光(顶放)
- 四光中现金刚(一一)
- 二大众钦听(大众)
- 三神呪章句(南无)
- 一咒前光相(四)
- 二说呪利益(二)
- 一诸佛要用(三)
- 一指示全名(阿难)
- 二备彰诸用(三)
- 一总标因果(出生)
- 二别列要用(六)
- 一降魔制外用(十方)
- 二现身说法用(十方)
- 三自他授记用(十方)
- 四拔苦救难用(十方)
- 五事师嗣法用(十方)
- 六摄亲转小用(十方)
- 三总结始终(十方)
- 三更明无尽(若我)
- 二众生利赖(二)
- 一别指胜名(亦说)
- 二备彰威力(三)
- 一首示行人心赖以劝持(二)
- 一正示诵方远魔(汝等)
- 二开许不诵书带(阿难)
- 二详伸护生助道以出由(二)
- 一总标二意(阿难)
- 二别列多功(二)
- 一约众生以显各益(三)
- 一救护灾难(二)
- 一纪时指人(若我)
- 二正明救难(二)
- 一恶缘不能成害(当知)
- 二恶生不能加害(二)
- 一不能加害(三)
- 一加呪不著(如是)
- 二加毒即化(心得)
- 三起恶不得(一切)
- 二仍加守护(频那)
- 一不能加害(三)
- 二助成道业(六)
- 一资发通明(三)
- 一明圣眷护呪(阿难)
- 二举散心亦从(设有)
- 三呪菩提心人(三)
- 一先以标人(何况)
- 二冥加开发(此诸)
- 三圆证通明(是人)
- 二远离杂趣(三)
- 一标时至果(从弟)
- 二不生神鬼(生生)
- 三不生贫贱(是善)
- 三常生佛前(三)
- 一共佛功德(此诸)
- 二共佛生处(由是)
- 三共佛薰修(无量)
- 四众行成就(五)
- 一成具戒行(是故)
- 二成精进行(未精)
- 三成智慧行(无智)
- 四成清净行(不清)
- 五成斋戒行(不持)
- 五诸罪消灭(四)
- 一破戒罪灭(二)
- 一轻重齐销(阿难)
- 二食噉并宥(从经)
- 二违式罪灭(二)
- 一不净即净(设著)
- 二不坛即坛(从不)
- 三极重罪灭(若造)
- 四极远罪灭(二)
- 一积罪未忏(阿难)
- 二诵呪灭尽(若能)
- 一破戒罪灭(二)
- 六速证无生(不久)
- 一资发通明(三)
- 三称遂愿求(二)
- 一生前愿求(四)
- 一求男女(复次)
- 二求长命(求长)
- 三求果报(欲求)
- 四求身色(身命)
- 二命终往生(命终)
- 一生前愿求(四)
- 一救护灾难(二)
- 二约国土以显普益(三)
- 一诸难消除(三)
- 一先举难处(阿难)
- 二安城迎供(二)
- 一教以安呪(写此)
- 二供佩身家(令其)
- 三结难消除(一切)
- 二兆民丰乐(阿难)
- 三恶星不现(二)
- 一略标(亦复)
- 二详释(二)
- 一释诸星现灾(是娑)
- 二释镇消方量(有此)
- 一诸难消除(三)
- 一约众生以显各益(三)
- 三承明行人心证以结劝(二)
- 一承明故说保安(二)
- 一保护安隐(是故)
- 二远离魔冤(更无)
- 二正明无过必证(三)
- 一举现未之人(汝及)
- 二明不犯四过(依我)
- 三决必得心通(是善)
- 一承明故说保安(二)
- 一首示行人心赖以劝持(二)
- 一诸佛要用(三)
- 一正说神咒(三)
- 三会众愿护○
- 一会众重请(二)
- 一重请说道场(二)
- ○三会众愿护分(二)
- 一外众护持(五)
- 一金刚力士众(说是)
- 二两天统尊众(尔时)
- 三八部统尊众(复有)
- 四照临主宰众(复有)
- 五地祇天神众(复有)
- 二内圣护持(三)
- 一指人叙仪(尔时)
- 二显本久护(世尊)
- 三正明护持(四)
- 一定散俱护(世尊)
- 二魔魅尽袪(二)
- 一正明尽袪(纵令)
- 二开除发心(除彼)
- 三违越必灭(世尊)
- 四常令如意(恒令)
- 一外众护持(五)
- ○二说禅那令住圆定历位修证分(二)
- 一阿难谢教请位(三)
- 一具仪陈白(阿难)
- 二谢请之言(二)
- 一述过谢益(二)
- 一述多闻未修(我辈)
- 二谢蒙教获益(蒙佛)
- 二正以请位(二)
- 一确指果前(世尊)
- 二历请诸位(云何)
- 一述过谢益(二)
- 三拜同众仰(作是)
- 二如来对示缘起(三)
- 一如来赞许(尔时)
- 二大众诚听(阿难)
- 三正以说示(二)
- 一总以略标(二)
- 一所依真如(佛言)
- 二所起生灭(二)
- 一略示染缘起(囚妄)
- 二略示净缘起(灭妄)
- 二各以详示(二)
- 一详示染缘起则徧成轮回(二)
- 一劝识颠倒(三)
- 一按定问意(阿难)
- 二劝先识倒(先当)
- 三结皈所问(颠倒)
- 二征释二倒(二)
- 一征释众生颠倒(三)
- 一征起(阿难)
- 二正释(三)
- 一顺流成有(三)
- 一推叙从无而有(阿难)
- 二晓示虽有恒无(此有)
- 三判决依无建立(本此)
- 二邪复成非(三)
- 一本无可复(迷本)
- 二诸复皆非(二)
- 一先以况显(二)
- 一先明正复犹非(将欲)
- 二况显邪复益非(非真)
- 二后以详陈(非生)
- 一先以况显(二)
- 三结惑成业(生力)
- 三总明招感(同业)
- 一顺流成有(三)
- 三结成(由是)
- 二征释世界颠倒(三)
- 一征起(阿难)
- 二正释(二)
- 一释成世界名数(二)
- 一释成名字(是有)
- 二释成数量(三世)
- 二推由六想成轮(三)
- 一示吸尘次第(是故)
- 二明成业轮转(六乱)
- 三结循尘旋复(是故)
- 一释成世界名数(二)
- 三结成(三)
- 一总以结成(乘此)
- 二别以详列(二)
- 一别列类生(三)
- 一卵胎湿化四生(四)
- 一卵生(由因)
- 二胎生(由因)
- 三湿生(由因)
- 四化生(由因)
- 二色想有无四生(四)
- 一有色(由因)
- 二无色(由因)
- 三有想(由因)
- 四无想(由因)
- 三有无俱非四生(四)
- 一非有色(由因)
- 二非无色(由因)
- 三非有想(由因)
- 四非无想(由因)
- 一卵胎湿化四生(四)
- 二勒成名数(是名)
- 一别列类生(三)
- 三申结互妄○
- 一征释众生颠倒(三)
- 一劝识颠倒(三)
- 二详示净缘起则历成诸位○
- 一详示染缘起则徧成轮回(二)
- 一总以略标(二)
- 一阿难谢教请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