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行阴魔相分(三)
- 一具示始终(二)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一蹑前想阴尽相(阿难)
- 二状示行阴区宇(生灭)
- 二终破显露妄源(若此)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二中间十计(十)
- 一二种无因(三)
- 一标由示坠(阿难)
- 二分条详释(二)
- 一本无因(三)
- 一据己见量(一者)
- 二谬成邪计(便作)
- 三失真堕外(由此)
- 二末无因(三)
- 一据己见量(二者)
- 二谬成邪计(今尽)
- 三失真堕外(由此)
- 一本无因(三)
- 三结成外论(是则)
- 二四种徧常(三)
- 一标由示坠(阿难)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心境计常(一者)
- 二四大计常(二者)
- 三八识计常(三者)
- 四想尽计常(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三四种颠倒(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双约自他(一者)
- 二约它国土(二者)
- 三约自身心(三者)
- 四双非他自(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四四种有边(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约三际(一者)
- 二约见闻(二者)
- 三约彼我(三者)
- 四约生灭(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五四种矫乱(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八亦矫乱(一者)
- 二唯无矫乱(二者)
- 三唯是矫乱(三者)
- 四有无矫乱(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六十六有相(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或至)
- 二总勒名数(皆计)
- 二更成转计(从此)
- 一正成本计(二)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七八种无相(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见其)
- 二总勒名数(此质)
- 二更成转计(又计)
- 一正成本计(二)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八八种俱非(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色受)
- 二总勒名数(如是)
- 二更成转计(又计)
- 一正成本计(二)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九七际断灭(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具显其相(二)
- 一分条详释(或计)
- 二总勒名数(如是)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十五现涅槃(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具显其相(二)
- 一分条详释(或以)
- 二总勒名数(迷有)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一二种无因(三)
- 三结害嘱护(三)
- 一示因交互(阿难)
- 二迷则成害(众生)
- 三嘱令保护(二)
- 一嘱作摧邪知识(汝等)
- 二嘱作趣真导师(教其)
- 一具示始终(二)
- △四行阴魔相竟
- ○五识阴魔相分(三)
- 一具示始终(二)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一蹑前行阴尽相(阿难)
- 二状示识阴区宇(于涅)
- 二终破显露妄源(若于)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二中间十执(十)
- 一因所因执(三)
- 一两楹之间(阿难)
- 二邪解执背(能令)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二能非能执(三)
- 一两楹之间(阿难)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三常非常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四知无知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五生无生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六归无归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七贪非贪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八真无真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观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九定性双闻(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于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十定性辟支(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于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一因所因执(三)
- 三结害嘱护(三)
- 一示因交互(阿难)
- 二迷则成害(二)
- 一总标迷妄(众生)
- 二分害重轻(外道)
- 三嘱令保护(汝等)
- 一具示始终(二)
- ○三结示超证护持分(二)
- 一先示超证(三)
- 一诸佛先证(如是)
- 二识尽所超(三)
- 一识尽根融(识阴)
- 二顿齐等觉(二)
- 一法说(从互)
- 二喻说(如净)
- 三示超诸位(如是)
- 三圆证极果(入于)
- 二后示护持(三)
- 一首明遵古辨折(此是)
- 二正令谙识护持(二)
- 一先令自己谙识(三)
- 一谙识邪魔(魔境)
- 二诸魔不现(阴魔)
- 三二果无障(直至)
- 二转令呪护众生(三)
- 一正教劝持(若诸)
- 二兼通写带(若未)
- 三总结魔伏(一切)
- 一先令自己谙识(三)
- 三叮嘱钦古教范(汝当)
- 一先示超证(三)
- ○二因请重明五阴起灭分(二)
- 一蹑前请问(三)
- 一领前请后(阿难)
- 二具陈三问(三)
- 一问生起妄想(如佛)
- 二问灭除顿渐(又此)
- 三问阴界浅深(如是)
- 三愿利现未(惟愿)
- 二酬请具答(二)
- 一具答三问(二)
- 一答生起妄想(三)
- 一标说妄想之由(三)
- 一推原生起元虗(三)
- 一明真本无阴(佛告)
- 二表阴皆妄生(皆因)
- 三喻妄生非实(斯元)
- 二判决倒计非是(二)
- 一直示二计俱妄(妄元)
- 二纵夺况显必妄(阿难)
- 三结归故说妄想(是故)
- 一推原生起元虗(三)
- 二详示五重妄想(五)
- 一色阴妄想(三)
- 一示体因想(汝体)
- 二引喻详释(二)
- 一双引二想(如我)
- 二辨显虗妄(悬崖)
- 三结妄想名(是汝)
- 二受阴妄想(二)
- 一转想成受(即此)
- 二推广结名(由因)
- 三想阴妄想(二)
- 一身念相应(由汝)
- 二推广结名(寤即)
- 四行阴妄想(三)
- 一体迁不觉(化理)
- 二双诘是非(阿难)
- 三推广结名(则汝)
- 五识阴妄想(四)
- 一纵夺真妄(二)
- 一约性纵真(又汝)
- 二验忆夺妄(何因)
- 二正申喻示(阿难)
- 三的指灭时(非汝)
- 四推广结名(故汝)
- 一纵夺真妄(二)
- 一色阴妄想(三)
- 三总结妄想所成(阿难)
- 一标说妄想之由(三)
- 二答阴界浅深(汝今)
- 三答灭除顿渐(三)
- 一生灭次第(此五)
- 二顿渐始终(理则)
- 三责妄前教(我已)
- 一答生起妄想(三)
- 二结劝传正(汝应)
- 一具答三问(二)
- 一蹑前请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