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曰。此二禅初天也。此天主梵故云统摄。具戒定慧故云圆满梵行。结上行也。此天定心增明故云澄心不动。定光发越故云寂湛生光。此天已离觉观无有语言。但以定心发光以光胜劣分位次。喜相初生慧光初发故名少光。
○二无量光天。
议曰。此二禅第三天也。此天已离语言光能说法故云吸持圆光以为教体。但见光明心即了悟宣流净行故云发化清净。随机开演故云应用无尽。以二禅无前五识。但用光明而为表诠。以光为音名光音天。
[??卍]二结示当天得名。
议曰。此三禅初天也。圆光成音乃前天行相也。以光为教体表诠妙理。今披光音显发微妙故云露妙。以所显理发为妙行故云发成精行。灭前喜相而生妙乐故云通寂灭乐。初入此定故名为通。始得此乐故名少净。
○二无量净天。
议曰。此三禅第三天也。前虽彻意地乐止在身心未名为徧。今则徧于依正世界身心无处不徧故云一切圆净。殊胜妙乐以成净德故云净德成就。即此妙乐是所托处已证此乐故云归寂灭乐。名徧净天。
[??卍]二结示当天得名。
议曰。此结德四禅四天名也。此天离八灾患胜前地故名不动地。以有劫数寿尽还舍故云非真不动。俱舍云。然彼器非常。情俱生灭。凡夫修定味著受生名有所得。以定慧均等能舍苦乐名功用纯熟。前三乃实报凡夫。此名外道天。
○次凡圣同居五天分三。
[?(○/(○*○))]初总标因果总相。
议曰。此不还五天中初二名也。前虽苦乐两亡而欣厌尚存待心未泯。今已灭对待故云鬪心不交。以有对待觉识烦动。无对待则无烦矣。微烦曰热。唯一舍心故云独行。对境亦泯故云研交无地。定障既寂心得清凉故云无热。
卐三善见天。
议曰。此结四禅天名也。梵语那含此云不还。以是圣人所居。无漏定力殊胜。故四禅天王有漏凡夫所不能见。此十八天超越欲染一味定心故云独行无交。尚有色碍故云未尽形累。
[△@○]三无色界四天分二。
[?╳]初总示当界圣凡因果之相分二。
[?(●/(○*○))]初列示分二。
[??卍]初寄显界外因。
议曰。此略结三界虗妄也。谓欲界已上由昔人中修因感果。但不了妙觉明心。虽欲修因其实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之相。未得真修。报尽入轮。故妄随七趣沈溺。永在生死。故云补特伽罗各从其类。梵语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
上明天趣竟。
◎七示阿修罗道因果之相分二。
[□@(?(○/(○*○)))]初标名。
议曰。此结劝修也。前云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故云要除三惑等。言要必断乃为真修也。由前问云。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故此结云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上精研七趣曲示迷中差别之相竟。
△二详辩阴魔曲示悟中差别之相分。
[○@●]初示五阴魔事分十二。
[□@◇]初世尊无问自说。
议曰。此略示魔事因缘也。诸三乘人回心趣菩提者如前已说真修行法矣。但禅定中微细魔事汝犹未识。故须详辩以防邪悟也。若不说破恐魔境现前心中不明错认为真。如无闻比丘妄证谤法自取地狱。故不得不为子细分别耳。
[□@◇]三示迷悟之本。
议曰。此色阴第十境界也。以前定心研究精极。由昔经邪师闻熏邪种。定研习变。故见善知识形体变幻。此由邪心含受邪魅。或天魔入心无端说法非圣证也。以定力愈深故魔事益盛。故后四阴渐次深入理固然也。
[△@△]三诫勗深防。
议曰。此结色阴将破十种禅那境界之相也。故总指云皆是色阴用心交互。若一念顿破根本无明五阴齐消则无此事。今次第研穷习气激发故云用心交互。若迷而不识便言证圣堕大妄语。今令宣示觉知魔事庶可保护成无上道也。
[○@◇]二受阴分三。
[△@△]初当阴未破。
议曰。此预示受阴尽相也。受尽则无执受故心能离身。身在心中故返观己面。四大已消无可执受故无复留碍。见浊依受阴而有。以见有根身可受领纳执取故为见浊。今受阴尽故能超之。以含受虗明之相故名虗明妄想。
[△@△]二示定境差别向下十段。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徧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议曰。此诫勗深防也。以定力精严无明未尽习随定现故变现斯事。理智未分故云用心交互。迷而不识则堕大妄语。诫令将如来语宣示末法诸修禅者早悟其相。勿令天魔得其便也。
[○@◇]三想阴分三。
[△@△]初当阴未破。
议曰。此预示想阴尽相也。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故想消如去尘垢。想消行现故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以烦恼浊依想阴而有由妄想浊乱。故想阴消则超烦恼浊。以想能融通心生形取故云融通妄想。
[△@○]二示定境差别向下十段。
[△@○]二色界四禅天分二。
[?╳]初列示当界因果之相分四。
[?(●/(○*○))]初禅三天分二。
[??卍]初列示其相分三。
○初梵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