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示见性主空无迁义二初请二初庆喜密请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虗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二匿王显问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二演说二初开示二初明身有迁变四初明肉身从坏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二明未灭无知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消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二明性无生灭三初佛问真性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二王答不知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二如来开示二初垂许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二正示二初约见河历示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二结真性斥疑二初示真性无变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二斥引邪致疑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二领悟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疏】天台曰此科则以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乃至昏扰扰相为客尘。宝明妙性。取喻如百千澄清大海者为主空。认悟中迷。则以主作客。所谓迷中倍人也。
【觧】温陵曰因王问答。反动疑尘。以谓性有生灭可说遗失既无生灭云何能遗。
○二竖手明以倒为正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二指相斥其颠倒二初指相斥其以正为倒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二显法示其倒正名称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徧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三兴慈广示二初兴慈遍告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徧告同会。
○二示以倒源二初示其本真二初征经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二示义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二责其迷妄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三原始要终发明倒正之所由三初约迷示其始终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二约悟示其大小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虗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三斥失结成颠倒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四示见性主空无还义二初示缘心可还是客非主二初陈请二初感泣领旨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二陈其未悟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二演说三初斥迷正示三初法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二喻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三合汝亦如是。
○二约性纵夺二初纵三初法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
○二喻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三合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
○二夺二初夺其离尘无性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二夺其悟属邪宗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二正辨境见二初明境可还二初示八境二初显境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虗之中徧是空性郁𡋯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二明还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虗还空郁𡋯还尘清明还霁。
○二明该摄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二明见无还三初标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
○二释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三结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三指心责迷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二示广大明差而无差义二初明物境差别二初聊指前尘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徧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二历尘简见二初总敕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二历简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徧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六示见性主空遗物独立义三初约机应对辩二初随情以己同人许见即物三初标情若见是物。
○二许同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三示同若同见者名为见吾。
○二示正法以人同己夺见非物三初指遗物独立处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觧】真际曰若汝认见为物。吾见亦同是物汝应可见。温陵曰同见者依物之迹也。不见者离物之体也。若谓吾汝同见一物是见吾之见。特迹而已。吾当离物不见之时其体何在。既无处可见定非是物矣。
【疏】天台曰。此释当机之伏疑也。恐阿难见性不精以主作客。故先标情云。若见是物。汝主是客。则吾主亦同是客。故曰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依物之迹主客相对而同见。可曰见吾。设吾不见时。乃离物之体无宾之主。不依物。不依根。堂堂独立。汝于何地而见吾哉。故曰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此段则以物为客。以见为尘。拣去客尘。则主空之理显。
【觧】长水曰此之文意展转结归应有五重。经文存三而隐二意。若具论者合云。若不见吾不见之地亦不见吾见处。既不见吾见处吾见自然非物。吾见若非是物汝见亦非是物。汝见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见。
【疏】栢庭云。至哉吾不见处。正是如来遗物忘我独立之地。使阿难知之亦则到此独立境界。安有真性而不悟哉。故曰自然非物。不必更加二重。加则赘矣。天台曰。如来有三语。一随自意语。说自证境界。吾不见时是也。二随他意语。说众生境界。前文所示见精是也。三随自他意语。说自他共有境界。何不见吾不见之处是也。吾不见时。已直指真见。何不见吾不见之处。此又如来亲手提携阿难同入如来藏也。
【疏】天台曰。此科以器界方圆大小为客。以有舒有缩为尘。以无大无小无舒无缩为主空。
【觧】孤山曰既观初天则惟见一四天下。言娑婆者举其通名耳非指大千也。补注曰。前文泛叙见用。意显真性本来周徧特圣凡见量之不齐耳。今阿难以所视广狭而疑见体舒缩故有斯问。
○二答释二初正破二初总破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二别破二初譬显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不应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虗空方相所在。
【疏】天台曰此科以见性非色空为客。即色空为尘。离即离非为主空。
【觧】孤山曰向云迷己为物失于本心故为物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是则所见山河皆我妙性。故云今此妙性现在我前。此领旨也。见必我真下阿难尚存能所。谓所见既是真性则我能见复是何物。若谓身无见性而今分别非虗。若言现前是见则彼之外物别无心智反辨我身。若彼外物实是我心现今能见。则成外物是我内身非我。温陵曰物能见我谓见在物而不在身。是物能见我矣。
○二答释二初斫破二途三初如来破执二初牒疑总非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二立理别破二初约离绝是见二初推前境反问二初总叙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二别推二初指前境且今与汝坐祇陀林徧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
○二令推寻三初令指见精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二历境逐破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成见何者为物。
○三敕令答示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二迷无是仰答二初仰答二初明前境惟物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二明不能出见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二印成佛言如是如是。
○二约即绝非见二初牒前答反问二初牒答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二反问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二述无非仰答二初仰答阿难言我实徧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二印成佛言如是如是。
○二会通一理二初腾二疑哀请二初述意叙仪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二腾疑请说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尠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觧】温陵曰佛意为显见与见缘如虗空华于中本无是非是义。然此非有学小智所及故大众茫然失守而必须文殊请明也。二种者精明见元及前缘色空是非二义也。若此前缘下牒前罔措之意请明也。
【疏】天台曰无上菩提须为深种善根者说。如其不然鲜有不堕颠倒错乱生疑毁谤。若阿难之惶悚失守又则不然。盖为如来所示其意甚深。尚非无学徧空境界。况阿难初果有学能出此是非乎。文殊为通其情冀如来有以决之故其辞也如此。
【觧】温陵曰见与尘指妄根妄境也。观见尘而发明终沉妄想不出是非。由真精而发明可出是非得无分别。出指非指言是非双泯也。吴兴曰物为所指。见非可指。真性俱离故云出指非指。
【疏】天台曰文殊前章为众请问云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故今结答云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又云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故今结答云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疏】天台曰此科以计自然为客。计因缘为尘。此约理内理外而分之也。若约麤细言之则以计因缘者为客。计自然者为尘。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者为主空。
【觧】吴兴曰觉谓菩提。缘即色空闻见等。如前文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温陵曰觉缘即觉性徧缘无乎不在者也。然黄发之流亦说真我徧界。及所立冥谛谓真性冥冥体非生灭则与佛说何异。盖外道不见性真但依赖耶妄计混滥真说。故此问难冀佛甄别也。外道通称梵志。投灰苦行外道也。
【疏】天台曰觉缘领菩提妙净明体。遍十方界领显见性广大。湛然常住性非生灭领显见性不动不迁。阿难犹未忘缘故称觉缘。惟其未忘是以还挟外计为疑。
○二开示二初斥疑总示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二历境别破二初定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二破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二历境破执二初破因二初定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二破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二破缘二初定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二破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二正破四初双微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二分答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三对破二初正难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二例并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四结责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二约俗谛明破妄显真以酧三摩二初牒前说疑请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二约二义酬答二初约二种见妄明真妄和合成生死因以释见见令远离和合及不和合二初约二见开示二初呵诫许宣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三结显三初结示是故当知色实存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二例显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揑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揑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三贴合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二例合二初正例合二初单合二初示惟妄无真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二显全真起妄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
○二双简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二破四初相杂何缘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辩杂何形像。
○二即离俱过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三名徧非和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四和失自性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二例破余境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二破合二初定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二破二初正破明合二初正破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二转破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二例破余境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二破非合二初定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二破二初正破非明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二例破余境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二约三科诸法明真妄体虗即涅槃果以答三摩令远离自然及与因缘二初总示本真二初略示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二广示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虗妄有生因缘别离虗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觧】长水曰梵语塞犍陀此云蕴。古翻为阴。蕴谓积聚。阴谓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
【疏】天台曰法性五阴体本真常。不真常者。生灭去来生死为之蔽。因缘自然为之悮也。如来欲为开迷而即悟。先且破有以归空。空华之相既无瞪目之劳自息。悟尚无得何因立迷。是所谓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故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寄喻破执二初喻阴相无生二初正示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二反破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虗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
【觧】温陵曰既了幻华无因。当知色阴虗妄本非因缘自然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余四例此。资中曰若知华相即空。则显色阴本如来藏。
【疏】天台曰非因缘自然者不出四性。文以目出为自生空出为他生二法合生即其生。三性同是因缘生不属因缘。即计自然。是故文中只作二推已摄得四二。天台法华三昧约四句推心。为因心故心即推法性属自生。为不因心故心即推无明属他生。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即推法性无明属自他共生。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即推离法性无明自他属无因而有生。今文清明目即喻法性。晴明空即喻无明。晴空虽无狂华。对目已成能所。所谓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忘。瞪目之事狂华之因不由之而生乎。
○二寄喻破执二初喻阴相无生二初正示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二反破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虗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二结虗妄离计是故当知受阴虗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觧】温陵曰空体常徧不应有择。掌当自出不应有待。又若从掌出出必有入。然合而出时掌虽有知。离而入时臂且不觉。既无定实全一虗妄耳。
【疏】天台曰如来藏性本无诸受。今有之者乃无故发生。如触之为法必托境生。徒有一身自不成触。今以二手于空相磨于一体中而妄生涩滑。岂有故哉。喻如来藏性遍周法界。情境皆如。待对斯绝。众生自无始来强觉忽生妄生人我根境斯分。于藏性中幻受损益。如来欲明不受而受受而不受以归正受。故今即喻而推离情以检。不从空来不属他生明矣。不从掌出不属自生明矣。离推既非合推不可。既非因缘亦非自然。三摩观照于焉得显。
○二寄喻破执二初喻阴相无生二初正示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三反破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踏悬崖与说相类。
○二结虗妄离计是故当知想阴虗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二寄喻破执二初喻阴相无生二初正示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二反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虗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二结虗妄离计是故当知行阴虗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觧】温陵曰前责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则身心真妄未辨虗实。又责念念生灭遗失真性则生灭者亦未能辨。故愿显出二义。而因匿王发起者明不生灭性在缠皆具。孤山曰外道有六师。一富兰那迦叶。所说诸法皆不生不灭。二末伽黎拘賖黎子。说众生虽有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三删阇多毗罗胝子。说于众生任运时熟得道。如缕丸所投极则停住。又言八万刼满自然得道。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说于众生当受苦报今以苦行拔发熏鼻麤衣代之。谓后受涅槃乐也。五迦罗鸠陀迦旃延。说于诸法亦有亦无。六尼犍陀若提子。所说皆由业定。无可改无逃避处。准今经所说。则有三人皆执断见。故匿王引旃延毗罗而问。后如来举末伽而斥。然则第一第四第六必执常见乎。
【疏】天台曰经家叙当机心念失心妄认。领前破妄心无体也。今日开悟。领前显真见有在也。失却本心。合前舍父逃逝。忽遇慈母。喻今始觉还家。父母虽分二体。本觉岂有二殊。若不分而分。则父喻本觉权理母喻本觉实理。维摩所谓实智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也。所以更母为喻者。谓一向虽则多闻未得无漏。如失乳等。今为显不生灭性。斯受真法之乳。故喻之若此。然又愿闻显出身心真妄等者。良由真性虽一而德量难思。如来所示义既未了。即阿难所悟理亦未精。盖人之身心。有真焉妄焉。虗焉实焉。生灭与不生灭焉。相即之言。谈之虽易。相即之理。悟之实难。故愿如来一一显出。如披沙若尽则金体自纯也。寂音谓如来此中示阿难真见破二种无明。文有九段。初四段叙动静。叙断常。叙倒正。叙彼我。令破根本无明。喻如生盲。神医以金錍刮去其膜。发其光明。次五段。叙大小。叙前后。叙坚执。叙成坏。令破现行无明。喻如夜行。导师执炬。破其疑暗亲证无惑。此等见解。非区区义学所能到。第根本现行之说未易分别。存而弗论可也。余尝以十义以节其文。与其大类。但麤细稍殊耳。已存诸科欲辨大同故兹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