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久执缘影既不能全体放下则于妙明见性必不能直下承当此是但听说法不知反观心性之通病也惟其不肯反观心性仍计缘心实能听法而不知缘影无性决无听法功能能听法者即是本元心地之力用耳。
二开示二初以喻总明二就体别简。
今初。
须知阿难此时仍未全舍缘心所以听佛法音不能直下反观自性却于法音之上变成一段昭昭灵灵光景现在目前唤作见性所以不敢谓是我之真性不知设有昭昭灵灵一段光景使是物件而非见性矣故佛以非物破之。
二答中三初约迷悟明无差而差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三正示见性非物。
今初。
此正悬知阿难意中误认昭昭灵灵之物以为见性故蹑而破之也文有三节初若见是物下以见既是物物应可见破之次又则汝今下以见既是物物亦能见破之三阿难若汝见时下双承二义结属当人也。
初文意者若使此见不是汝性而是一物者则汝之见既是一物佛之见亦是一物而汝亦可见佛之见矣又汝若但以与佛同见前物者即名为见佛之见则佛见时既见佛见之处佛不见时何不亦见佛不见之处乎葢彼既谬谓见是一物则佛放出此一物时见其放在眼前佛收拾此一物时亦当见其收拾在一处也又若妄谓见有一个佛不见处此则但是汝不见处自然非彼如来分中不见之相矣岂可以汝妄心中所想不见之相谓是如来不见之相哉如此展转破竟方结示云若汝实不见佛不见之地则此见性自然不是昭昭灵灵之一物云何而非汝性耶次文意者又若妄计见是一物则物亦当能见是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物体见性纷然杂乱不知谁能谁所谁自谁他谁为正报谁为依报破坏世谛法相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又岂有是理哉此繇阿难全迷见性认作一物故得以此破之若达一切惟心则境智互炤便成四句法门深显第一义谛而世谛法相仍无破坏矣第三文者承上破竟方正结云阿难若汝见时但是汝见而非佛见则见性周徧非汝之真性而更属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本在汝而不以为真反取我言以求实何耶。
二示无大小义二初疑问二答释。
今初。
此繇阿难意中仍以昭昭灵灵之物唤作见性故虽如来重重结属彼则重重疑惑终不敢认耳必我非余者承上非汝而谁之语而言之也至此尚不肯认为自己故佛以迷己为物责之故知合前一节的是同显见性非物之旨而分作三番二番者皆谬也。
二答释二初破执二会通。
今初。
是义者无是非是之义也终者义所归竟始者义所从来答中本是妙明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正显是义之所始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正显是义之所终又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则是非方始繇是真精妙觉明性则是非终息矣。
四世尊安慰。
此正重明不变之见性举全体而随缘别无自体可得也即明暗塞空求见性之自体了不可得离明暗塞空别求一见性之自体又安可得哉若外道所计冥谛则以空暗而为自体所计神我则以空明而为自体不伦甚矣。
二对世谛简因缘二初转计二破斥。
今初。
此责其闻法而不观心不能通达全性之修也奢摩他微密观炤者即是圆顿止观始从名字终至究竟靡不繇之而今但事强记则有闻无慧所以不了全性所起之止观不达见见非见之体性也。
二合明二妄二初直示二妄二进退合明。
初中二初总标二别释。
今初。
前责迷中业已并拂不和合义今阿虽承上破和合文更复转计见见非见之性迥然超于见相二分之外故曰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缘尘指相分念虑指见分此譬如闻说真月非是二月遂谓二月之外别有一真月也。
二破斥又二初破非和二破非合。
今初。
梵语塞犍陀此翻为蕴古翻为阴蕴谓积聚阴谓覆盖也凡夫五法积聚见思覆盖真谛二乘五法积聚尘沙覆盖俗谛菩萨五法积聚无明复盖中谛佛界五法积聚恒沙称性福慧覆盖法界一切众生皆名为蕴亦皆名阴。
二别释五初明色阴即藏性(至)五明识阴即藏性。
今初。
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三初请问二说示三领悟初又二初阿难密请二匿王显问。
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