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便分(大科六)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染污扰乱)。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阿难言)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施园建舍檀越之名)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阿难言)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佛告)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阿难言)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正定)。名大佛顶首楞严(无上一切究竟坚固心)王具足万行(各门修证)。十方如来。一门(千经共由)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园林。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佛告)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显)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物外。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室外)。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自信)耶。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预)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疑信相参)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椀(喻眼)。合其两眼(喻心)。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故)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心在眼故不见身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心在眼故能见身外)。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虗空。何成在内。若在虗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一本作即)有。亦非内外中间(指根里)三处。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触)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阿难言。见是其眼(惟眼能见)。心知非眼(心但能知非眼比也)。为见非义(不可言见)。佛言。(以下用喻以显能见惟心)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门即室之眼亦能见否)。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喻徒眼不能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徧体。为不徧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一本作所)。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徧体者。同前所挃。若不徧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不作妄执)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作又)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根尘)。为不兼二(根尘)。若兼二者(双兼眼色)。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有知无知相为敌对)。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心尚无有)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虗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龟无毛)兔角(兔无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呪。为彼所转。溺于婬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它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首与四肢)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尔时世尊。从其面门(眼耳鼻舌)。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动踊震起吼攀)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口耳之学)缘觉(偶触之知)。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煑沙欲成嘉馔(妙喻)。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不染烦恼)涅槃(不涉生死)元清净(不染不渉)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遣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不应入而入曰枉)入诸趣。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阿难言。如来见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直喝破)。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虗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应前)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欣慕三十二相)。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徧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丝麻之类)。诘(追问)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虗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转语警切)。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应前)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应前)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如来身心不能代己修)。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即时如来从胷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徧。徧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不可测知)性净(垢不染)明(暗不昏)心。得清净眼(见离眚病)。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赤焰)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覩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越翻越透)。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镕作一片)。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时憍陈那(亦云憍陈如)。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整)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青(日)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虗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作开合相)。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一本作言)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佛手是动)。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见性无动)。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盻。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盻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音释
般
剌(音钵腊)。
苌
(音长)。
𫄨
(音痴)。
属
(音烛)。
掖
(音亦)。
伫
(直吕切)。
臊
(苏曹切)。
遘
(音搆)。
瞩
(音烛)。
抟
(音团)。
秪
(音支)。
窍
(启呌切)。
挃
(音质)。
隳
(喧规切)。
翘
(祈尧切)。
矍
(居缚切)。
恡
(良刃切)。
揣
(初委切)。
昱
(音育)。
赩
(喜力切)。
握
(于角切)。
缕
(力主切)。
椒
(昌六切)。
隙
(乞逆切)。
盻
(匹苋切)。
〔疏〕经有五名题中存三而略其二谓大方广等是诸部通称今名取别故题从简言大佛顶者表于尊胜兼明密呪从顶说故。
〔温陵曰〕觉王示之以大法使不迷于小径而默得乎无外之体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相见而妙极乎无上之致。
〔疏〕如来者按经云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般若所谓诸法如义也今言密因即指众生本觉之心诸佛因此以成菩提所以名为如来密因因心本具隐而未显曰密修证显了受称从果则名如来故如来名通因通果有性有修从因趋果名菩萨万行以果通因则曰如来梵语首楞严涅槃翻一切事究竟即大定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