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清扰而曰元性者。由迷真识而有生灭。则生灭皆为识性变现。行尽归元。元澄习旋。故曰如波澜灭。化为澄水也。众生生灭不停。故行尽即为超众生浊。此生灭微细。最为幽隐。故曰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四行境差别。分十。初二无因论。分三。初总标。
清凉疏云。第十一无因论师。计一切万物无因无缘。自然生。自然灭。故此自然是常。是万物因。是涅槃因。此计一切无染净因。如棘刺自纤。乌色非染。鹄色自白。瑜伽显扬俱云。由如是故。起无因见。立无因论是也。
上初二无因论竟。
△二四徧常论。分五。初总标。
色是我是计蕴中我也。我有色是计外色皆我徧也。色属我是计一切色法皆回转我也。我在色是计一切色中有我也。既计色我。共有四相。合受想行。共得十六。皆言死后有相也。不言识者。非其所见。亦全身识中为能计者。
△二别计。
此计烦恼菩提。实有两性。于我无碍。想阴属烦恼。是本有烦恼。由我而尽。烦恼既尽。则菩提在近。由我而证。故云竝驱也。不知有烦恼则无菩提。有菩提则无烦恼。一性无二。但转其迷。无有实相耳。
上二释竟。
△三结。
此非有非无之计也。于行现存。计以为有。前三既灭。计以为无。然今无昔有。今有后无。故云双计有无。又以现行之有。破前三之无。以前三之无。破现行之有。故云自体相破。四阴俱非。遂成八计。下文详出。
△二释。分二。初本计。
前言天魔候得其便。此言心魔自起深孽。盖因想破行现。生灭无依。真际未诣。随一起念。必入邪思。如来于此深切告诫。令知到此各自消息。传示将来。究竟觉路。无上标指。更无枝岐矣。
上四行阴竟。
△五识阴。分五。初行尽胜相。
识体圆常。非真常住。为行尽而显。湛入合湛。误以为常。已非明悟。更欲固身。同于精圆。贪留虗幻。久住尘劫。故曰贪非贪执也。固因已妄。趣果徒劳。成于虗妄。失正知见。阿斯陀此云无比。古仙名也。
△八真无真执。
上三想阴竟。
△四行阴。分五。初想尽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