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历圣位第二十七
五十七位。各随行相立名。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至)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地谓地步。言到此地步。入圣有基。所以不能优入圣域者。只抂执心上。执者守而不化之称。一味干慧。不如无智无得之为妙。坐忘论云。慧而不用。寔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所以一味干慧品为人位之初心。要知干慧之与金刚干慧。初无两心。温陵之说。近为江左太冲殷公所驳。良有至理。下文云。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犹云适得吾体也。非等觉后心也。故甞拟之炼金。三增进中。如金杂沙矿。销之使尽。只有一味金体。从此加以盐矾。转转明净。即信住行向等心也。如是鑛尽。即为真金。不复重为鑛矣。到此始见十分精莹本体。故云始获金刚心中干慧初地。谓始终洞彻。因果圆成。如经云。等觉圆明是已。金刚干慧。与前初心。只是一心。的非等觉后心也。
△十信心
予按十信心即一心也。但重重入妙耳。非有等级之相悬。可以循序而渐进者。
△一信心住
夫圣位以信为初因。纯真无妄之谓信。又相应之谓信。必先审中中圆妙之道。以纯真无妄之心体而行之。使心法相应。然后圣域可造也。
欲习初干但有慧耳如来法流则悲智双圆者故不落边际是为中流中中流者如射之中的 边际谓真俗二边欲习初干未与如来(至)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欲尽干枯。根境不偶。执心虗明。直到干慧地。步犹在凡地。未便与如来法流水接。更当审中中道。于如来萨婆海中中流而入。中流谓不落边际也。如是则圆妙开敷。从真妙圆之中。不立所明。便所发者。皆是真妙。如是则心法相应。而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中之道。纯真无妄。故名信心住。余皆由此增进。更无别法。但随位依真如性。净治惑习。单复磨炼。使纤尘不立。即登妙觉矣。
予按十信法门。皆依性而不依慧。此慧而不用也。然慧在性中。所以审中中道者。更是何物。
△四加行
△精研七趣品第二十八
△狱趣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至)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自妄发生。非本来有。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至)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不断三业。各各有私。众同分中。非无定处。
众生所造之业不出情想各以多少而别升沈佛告阿难快哉斯问(至)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性动于内曰情。故情为内分。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因诸爱染而起。能滋爱水。润业润生。轮回不断。职由于此。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至)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水性润下。故情积之业。多从沦坠。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至)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意缘于外曰想。故想为外分。想人之阳气。有冀者也。故因渴仰而复。以阳积故。能生胜气。吴兴云。外分不出三界。虽云圣境冥现。但是胜气之习。非真圣境也。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至)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虽得水饮。亦化为火。故能害己。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至)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洞火轮即入热狱。入风火交过地。谓超寒狱入热狱。热狱第八。曰五无间。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至)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阿鼻此云无间。谓受罪苦具身量劫数寿命五者。皆无遮间。名五无间。此惟情量最重者坠入。劫坏乃出。若兼谤大乘等罪。此劫虽坏。更入十方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答前问。为有定处。纯情所造。虽则自招。同业所感。不无定处。各随元由也。
阿难此等皆是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三渐次功夫。直到等觉地位。皆此法门修入。十二颠倒。即动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