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

△增历圣位第二十七

△十信心

予按十信心即一心也。但重重入妙耳。非有等级之相悬。可以循序而渐进者。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四加行

△十地

△十法云地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十地果满。智悲功圆。无复自利。纯是利他。故大悲之阴。充满法界。无心无缘。而应彼心缘。施行利润。而本寂无作。称合如来大寂灭海。故云覆涅槃海。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十地菩萨。混俗利生。与如来同。而所趋顺逆。与如来异。盖如来逆生死流。出同万物。菩萨顺涅槃流。入趋妙觉。但入觉际。则与佛无间矣。入交谓觉际相交也。以其顺流。故名等觉。等觉言与佛等也。若逆流而出。妙同万物。则名妙觉矣。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至)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金刚心中。初干慧地。不特一味干慧而。一味干慧但是初因。加以四十一心妙圆加行。𣷉养纯熟。至于等觉地位。方能尽此干慧之量。鄙见请正颇与江左太冲国师合惜为面印故云始获初心乃因之果也。盖初之干慧。譬之蓄火。此则焰慧炽然。充满大千。然后能尽火之量。到此始得。元初一点蓄火之力。经意似是如此。故环师诸说。皆在所简。

或问。四十四心皆不言慧者何。曰。戒定与慧。佛之三无漏学也。四十四心之中。审中中道者非慧邪。有时发光发焰者非慧邪。但慧而不用。实智若愚耳。又干慧即般若。舍是则入圣无繇矣。不用者。韬光不露。乃养道之方也。

通结大意非到此别有坊用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复即重义。十二恐宜当作十四。信住行地回向皆十也。四即加行。吴兴以二为干慧等觉。而遗十回向。予意未妥。

又按温陵重历诸位之说。窃有疑焉。道之增进也。如土长苗。始培其根。终结其果。一气呵成。既到果地。不应又复归根重新。长养一番。方始成熟。况十信十住等位。由浅而深。由生而熟。由勉而安。自有次第重历。则为烂饭重嚼。何异学生念书熟。又复重温一遍。大修行人。恐难与童蒙。学究同论也。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至)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金刚。即金刚干慧心也。种种地。十四位也。十喻者。幻人阳𦦨水月空华谷响干城梦影像化奢摩他毗婆舍那。此云正观了法。如此则顿忘情解。纤尘不立。故曰。清净修证。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三增进三渐次也。圣位资之。以成就五十五位。信住地行向为五十。干慧位及四加行为五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至)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阿难自叙。大众闻经获益。开示密印。至增上妙理。通指前经奥义。印证藏心。清净含覆。一切决了。是谓密印般怛啰义也。以明心见性为因。等妙极证为果。情解两忘。心虑灰凝。细惑顿断。是谓禅那进修。增上妙理。修道所断俱生细惑。大乘八地永伏。至佛地方断。小乘分二果。分为九地。地各九品。初果断欲界前六品而证二果。断后三品而证三果。断上三界各九品而证无学。今此增上顿断。故言三界六品。其余三品必须佛地方断。虽三果能断九品。特分段渐伏而

△精研七趣品第二十八

△狱趣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至)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自妄发生。非本来有。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至)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不断三业。各各有私。众同分中。非无定处。

众生所造之业不出情想各以多少而别升沈佛告阿难快哉斯问(至)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性动于内曰情。故情为内分。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因诸爱染而起。能滋爱水。润业润生。轮回不断。职由于此。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至)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水性润下。故情积之业。多从沦坠。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至)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意缘于外曰想。故想为外分。想人之阳气。有冀者也。故因渴仰而复。以阳积故。能生胜气。吴兴云。外分不出三界。虽云圣境冥现。但是胜气之习。非真圣境也。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至)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虽得水饮。亦化为火。故能害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至)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洞火轮即入热狱。入风火交过地。谓超寒狱入热狱。热狱第八。曰五无间。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至)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阿鼻此云无间。谓受罪苦具身量劫数寿命五者。皆无遮间。名五无间。此惟情量最重者坠入。劫坏乃出。若兼谤大乘等罪。此劫虽坏。更入十方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答前问。为有定处。纯情所造。虽则自招。同业所感。不无定处。各随元由也。

阿难此等皆是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十因

十习之业。皆先言所感之境。次言所报之事。

习谓历劫习气乃众生之妄业有情有想云何十因阿难一者婬习(至)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如来为导师。故色目以警之。菩萨为行人。故深怖以避之。二习具彼此。与交字相暎。

夫气有出入有吸无呼如人知贪而不知予者吸则易且寒相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至)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贪因爱心计着。吸取而发。吸积风为寒风。结水为氷。故有积寒冻裂之境。咤咤波波罗罗。忍寒之声。青赤白莲。寒氷之色。此为寒氷地狱。

水平则不流驰流不息故积而成波不平甚矣故我慢者似之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持(至)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慢者自见自是。先后人。谓上无可事之君。下无可使之民。中无可交之友。轻世傲物。浩然长往。如水之驰流不息。莫可挽回。骄佚奔波。驰流不息之像也。慢为魔民。魔能害物。故血河灰河。热沙毒海。以成其毒。慢能滋痴。坚明立碍。故融铜灌铁。以食其报。痴水西国水名。

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至)菩萨见瞋如避诛戮。

心属火。气属金。瞋者以心使气。而反动其心。加之冲击抵牾。则心火转盛。金气转刚。故曰。心热发火铸气为金也。断刑曰宫。肉刑曰割。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至)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诈习因奸智起恶。而渐渐滋蔓。如水浸田。草木滋长。由调引相延。故感绳木延引之报。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至)见诸虗妄如临毒壑。

见习有五。一萨迦耶。此云身见。谓执身有我。种种计着。二边见。于一切法。执断执常。三邪见。邪悟错解。拨无因果。四见取。非果计果。如以非想为涅槃。五戒禁取。非因计因。如以持牛犬戒为生天因。五者总名恶见。顺邪反正。故云发于违拒。出生相反。由其违反。故感王吏执证之境。权作推鞠之报。路人相见。一去一回。喻所见违反也。五恶见能陷法身。故名见坑。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至)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排挤剉也。漉沥也。衡横也。谓迫蹙其体。沥漉其血。又以迫隘苦具。横冲而度。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至)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讼非官讼。公发其覆之谓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