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

△四行阴

△五识阴

△识阴狂解  其目有十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至)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识由行流。故识空则返元。既空行阴。故灭生灭。尚依识元。故寂灭未圆。而能渐破识阴。消磨六门。故六知根。㳷合无隔。诸类觉性。通融不二。故能入于圆元。圆元即融根隔。通诸类之识元也。若以此为真所归地。而立为真因。则堕因所因执。盖真因非所。有所皆妄。娑毗外道。认阿赖耶识未形之前冥然初相。为所归真因。正同此也。以心有所得。果有所归。即因即果。皆堕所妄。所以违圆通背涅槃。今人于真性。辄起识心。计因果生见解。有所得有所归。皆则得于识元。归于冥谛而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生大慢天成徧圆种。

执识元为自体。而谓一切众生自此流出。遂执我能生彼。而实不能。故曰能非能执。摩醯首罗。即色顶魔王也。妄计我能现起无边众生。亦能非能之类也。能为心能事果者。依我能为彼依。能成彼事也。大慢即醯罗也。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以识元为所归依。故疑彼能生我及一切法。遂计生起流出之处。为真常无生之体。此则在生灭中。妄计常住。既惑真不生性。又迷见生灭法。以非常为常。故名常非常执。既计彼能生我。即与计自在天能生一切者。同由依识元。妄计常住。故曰妄因依心。成妄计果。前计我圆生物。此计彼圆生我。故名倒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所知即所观识阴也。谓识有知。而一切法由知变起。因计知体。圆遍诸法。遂立异解。谓无情徧皆有知。无所拣择。故曰无择遍知。此则以无知为知。故名起知无知执。婆咤霰尼二外道也。执一切觉。谓执一切有知也。此谬计圆知。以为因心。则果终虗谬矣。以无知为知。是倒知也。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识阴尽者。消磨六门。诸根互用。今此未尽。才得随顺而。因随圆互。于是计一切法。皆能圆化。发生胜果。谓火能显发光明。乃至尘能成就器界。遂则邪求邪观。勤心崇事。谓能生胜果。而实不能。故名生无生执。即三迦叶波诸外道之俦也。即迷真心。从物求冀。则因果皆妄。颠倒化理。名颠化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观理不实。误堕虗无。故于圆明性中。计皆空虗。于是灭绝群化。归于永灭。而不知其非。名归无归执。舜若多此云空。言无想舜若。即执空外道也。以执断空故。圆虗无为之因心。成空亡之断果。永灭依。即外道涅槃也。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识阴精明。湛不摇处。名之为常。今见其常。乃执色身。同此精圆也。身本无常。实不可贪。以为长久。今坚执着。故云贪非贪执。阿斯陀此云长寿仙。彼虽延常。终归坏灭。今欲固妄身。以冀长住。则空长劳耳妄延耳。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以识阴为命元。而互通三际。以为识阴若尽。我命亦尽。谁证真常。故便于定中。化诸欲境。以留尘劳。不令销尽。依此邪思。欲证真常。而不知其非。名真非真执。咤枳迦罗能化欲境自娱。即欲顶自在天类也。因此邪思。感生天魔。惟恣尘欲。名炽尘果。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命明者。深穷识阴。深明众生受命因由也。以生灭由识。精粗由业。故依四谛分别决择。以苦集为麤伪。以灭道为精真。于是专修道因。求感灭果。以少为足。故居灭即休。斯特声闻上慢之俦也。此则圆精应为因心。成趣寂之小果。精应者即决择麤业。唯求精应。证于偏真。缠空趣寂而。背清净道。净谓常乐我净之德。四德之中。略举一耳。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至)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融净觉明。即识精也。虽无惑习。圆融清净。而未离于识。故名觉明。若以此为深妙。立为果证。则定性缘觉独觉而。此即圆觉㳷为因心。成湛明之滞果。湛明即圆融觉明也。所觉止于圆明。识精而定性不回。故名觉圆明不化圆种。以上陈五十魔境。皆是识精。错解邪悟。未得正见。拟心动念。皆堕其中。虽证缘觉辟支。犹为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所以觉皇苦口垂慈。勦心辩析。欲人不迷不失也。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至)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前妨心魔。此妨见魔。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至)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最后请益第三  微有删约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