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谓之二同。已堕数量。谓之善得中道。即觉中道也。有觉则必有迷。至此数量迷觉俱不可得。脱世情量。犹名世第一。若进十地。极乎妙觉。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乃出世第一也。
十地者。蕴积前法。至于成实。一切佛法。依此发生。故谓之地。自十信已来。位皆蹑迹相资。直趋妙觉。于中不无断证。是皆不断而断。不证而证也。
想体轻举。故纯即飞升。然此特纯善。故止于生天。必生天上者。据下情少想多但在四天之下。验今纯想所生应是忉利以上。若单修善禅。则性生上界。若兼于福慧净愿则。二习交时感变倍胜。此于飞心中旁论福慧。故皆云兼。
此明证果渐次也。前令识妄无因。此复令除妄本者。谓识妄无因方堪修断故。此即于本因乱想立三渐次以修断也。下经云是人即获无生法忍者。即除六乱妄想而入三摩地也。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者。干慧即圣位也。而岳师判获无生忍为初住。又指初住已上为圣位。斯皆失此经本旨。逐他经所说也。盖他经有指初住获无生忍。或指八地获无生忍。随经所说各各不同。殊不知此经云获无生忍即得入三摩地。由得入三摩地即阶干慧。故知干慧即圣位也。故想阴文云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岳师又解三增进为通明修行。五十五位名别示凡圣。不以第三增进而成干慧。非惟经文前后不接。亦使干慧起自无因也。况下经云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岂可不以第三增进成干慧地乎。又经云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盖从初心进至等觉。等觉还得初心。故云获初干慧。岳师又谓此经有二干慧。曰信前干慧。金刚干慧。以经云金刚心中初干慧故。而不知总结文云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等渐次深入。则知信前干慧即金刚干慧。非有二干慧也。况后经云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岂信前干慧非金刚干慧耶。岳师又解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云干慧非真。则因心不真矣。何能究竟无上妙觉哉。且初信文云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岂干慧非真耶。然下注皆依经正意解释。此恐欲知会解与今注异同。故兹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