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胜-力+天]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维。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此阿难因佛告匿王而疑前普告大众之语。前佛辨见今并言闻余根可例知矣。夫虽知不生灭而不知根境即是自心本无动相便成颠倒。岂知不生灭即非颠倒耶。故阿难之问非也。
○二正为开演。他师科立十重显见。此为第四科。窃观阿难问中有一见字祗是牒前。然亦兼问闻性。如来答中无一见字而以为显见何哉。葢此文乃佛第二番进明圆理。前第一番中进明圆理则论唯心。退明别教则辨见性。而佛意必在于圆。故第二番复揭唯心以破颠倒。不过鬯前所说。文中色心依正既唯一心岂但辨见而已。为三一喻显倒正。
汝执见性是物亦应物即是见。则汝见物时物亦见汝而体性纷杂矣。又汝见是物我见亦是物外物复即是见。自他不分情无情无辨一切俱不安立。葢若论世谛必汝是汝。我是我。情与无情逈然各别方安立也。若失本位岂安立之道耶。
○三结责当机。
诸佛常依二谛说法。世谛有因缘。第一义谛不属因缘。葢外道不知因缘生法但言见者是我。佛说见具四缘破彼我为能见之执。虽破外道但是世谛非第一义。
○二明二谛三。先破世谛。此文与初卷盲人瞩暗见性是同义亦无别。葢重举之以破世谛耳。前明见性是心非眼正离内根。不赖明缘。亦离前尘。今明见性不赖明缘。是离前尘。暗中有见何藉内根。辨见将终双脱根尘以结归前之见性。向下谈见见非见与是心非眼何以异乎。
云如世间人者下文自有例释。能例如所例故云如也。病目见影亦可称别业。但文意不过以为能例而已。葢以别业之易知例别业之难知也。目本无病灯亦无影。赤眚为妄见之因圆影为妄见之境。眚翳之类。如人病目多红色也。
○二正破二一破即。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揑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揑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此文即以边畔而破边畔之义。谓纵许有畔。即明际外有见。际中无见。见与明遂不相及。如是。则见不知明之所在而不相接。有畔即是。无畔并非。和之义自难立矣。再往观文似乎以边破畔。畔不成则边亦不成。
○二例破余境。
○三明见性常住二一请二一庆喜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