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边无边在十四问中悉是邪计。温陵曰分位有四。谓三际分位。见闻分位。彼我分位。生灭分位。幽溪曰。四种分位不外时之与处。如第一第四约时以言之。第二第三约处以言之。又以时为分。以处为位。合时与处成四种分位。
○二别显二初正明四一三世。
文有三意。一双计有无。二自体相破。三死后俱非。下二节皆具三意。行存是有受想灭是无是双计有无也。有中复有不有无中复有不无是自体相破。以相破故遂成俱非。有无四句是人咸具。
○二别显二初正明二一明见发之相。
命元是第八识。前文云观由执元其义是同。固妄者唯欲固其妄身。补遗云。趣长劳果恐取劳苦之义。庄周曰。劳我以生。今求长生延命非法性身秪成劳苦之果耳。妄延者。不知法身亘古亘今而欲希延寿命故曰妄也。
○八真无真执二一行穷识现。
前云洗心非正落于邪见今与相反。从奢摩他至魑魅句皆与前文对映。五十种魔孰非心垢。心垢至销灭是明内魔不生。天魔下明外魔不入。无乏少者。有此辨魔之法则助道无乏少也。下劣恐指二乘。以彼证小涅槃无心向大故。
○二钝根托秘呪。
补遗云。谓若只知妄从真起则有妄想因缘可言也。若能了妄即真无妄可起则妄想因缘亦无可言者矣。
○谓若知妄从真起便谓真因妄缘而生五阴。若了妄即是真岂复有因缘和合而复生五阴耶。
○知妄等者。谓见有妄法生起可说妄之因缘。若不见有妄法何因缘可论耶。
○二破自然。
○四行阴。此五阴发得境中。前二属贪爱大慢等烦恼境。想阴的是魔境。今行阴十种是见境。五识阴中。兼于禅见等执。最后二乘住立涅槃而不前进即二乘境。止观立十境而初观阴入有不得入者反因观心发得下九。皆当用十乘妙观观之一一令成不思议境。今经正为禅那行人因观不入反发魔事。故微细详明不令住著则正观可入也。为三一总示始终。又三一结前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