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濵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虗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𦦨。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唐译云。云何起计度。云何净计度。云何起迷惑。云何净迷惑)。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唐译云。云何诸有起)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犍闼婆城。世间热时𦦨。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世如虗空华。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虗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密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何等二无我。云何尔𦦨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魏译云。法复有几种。解义复有几。唐译云。道理几不同。解释几差别)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云何施设量。(魏译作施假名。唐译作唯假设)唯愿最胜说。
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唐译云。六时摄。旧注。西域两月为时。年分六节。外道有六节师)云何一阐提。(一阐云信。提云不具。谓信不具之人)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二译皆作修行进)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魏译云。教何等人修。令住何等法)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唐译云。仙人常苦行。是谁之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皷。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二译皆以天师作世尊)。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此领上问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牒意该三界六凡也)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此领上云何说觉支。及与菩提分。盖广牒三十七品助道。四圣法也)诸阴身往来。(领上众生生诸趣)正受灭尽定。(领上及与灭正受二句)三昧起心说。(领上何因从定觉四句)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乘及诸种性。(此领上云何名为藏已下至非我义八句。总归四门)金银摩尼等。(领上谁生诸宝性等)一阐提大种。(领上云何一阐提。然大种无问。盖世尊意指阐提外道所计大种为生因者。非特言四大也)荒乱及一佛。智尔𦦨得向。(荒乱。领上云何国土乱。一佛。领上迦叶等是我。智尔燄。领上尔燄净二句。得向。领上解脱修行)众生有无有。(领上及与我无我)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领上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领上悉檀及与见。唐译云。云何因譬喻。相应成悉檀。谓四悉檀。皆因譬所成者。故并意牒之。然能作所作皆属妄见)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上句领云何世俗通。谓众生心想邪见稠密如丛林也。下句领云何出世间。唐译云。众林与迷惑。如是真实理。唯心无境界。魏译云。相迷惑如实。但心无境界。此盖牒出其义也)诸地不相至。(领上何因度诸地)百变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如文可知。此诸山须弥地已下。至毛孔眉毛几。乃大慧问不到处。而世尊指而出之)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兔毫窻尘虮。羊毛[麸-夫+广]麦尘。
钵他几[麸-夫+广]麦。阿罗[麸-夫+广]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又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㝹。名舍梨沙婆。几舍利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火𦦨几阿㝹。风阿㝹复几。根根几阿㝹。毛孔眉毛几(唐译云。火风各几尘。一一根有几眉及诸毛孔。复各几尘成)。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犍闼婆庄严。(唐译云。云何诸妙山。仙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旧注。此四因。领上云何俱异说)云何现已灭。(领上云何见已还)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领上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领上云何建立相四句)唯愿广分别。(二译皆无此一句)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此犹属建立相四句义)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领上种种名色相)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领上云何三昧心)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领上谁生语言二句。及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二句)云何成及论。(领上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为饮食。(上一句。领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二句。下三句。综领男女及不男。及众生生诸趣四句意)聪明魔施设。(此一句。综领魔及诸异学已下六句意。及云何念聪明一句)云何树葛藤。(领上云何为树林。云何为蔓草二句)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下自有领刹土形状之句。此应是领何故刹土化一句之意)仙人长苦行。(此领云何长苦仙二句)云何为族姓。(此领云何为释种四句)从何师受学。(领禅师以何法二句)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此一句。领云何修行退二句)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咤成。(此领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四句。阿迦腻咤。此云色究竟天)云何俗神通。(领上云何世俗通)云何为比丘。(领上毗尼比丘分二句)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此一句领上僧伽有几种二句)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领上云何日月形已下十句)心地者有七。(领上云何为七地)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唐译云。此及于余义)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
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唐译云。生句。非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魏译云。生见。不生见。常见。无常见。相见。无相见)。
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魏译云。离自性见。非离自性见。空见不空见。唐译云。自性句。非自性句)。
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唐译云。善巧句。非善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魏译云。寂静见。非寂静见。唐译云。无影像句。非无影像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唐译云。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唐译云。有句。非有句。无句。非无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唐译云。自证圣智句非自证圣智句。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唐释云。尘句。非尘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唐译云大种句非大种句)数句。非数句。(唐译云。算数句。非算数句)数句。非数句。
明句。非明句。(唐译云。神通句。非神通句)虗空句。非虗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唐译云。体性句。非体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𦦨句。非尔𦦨句。(唐译云。所知句。非所知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𦦨句。非𦦨句。(二译皆云阳燄)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唐译云。火轮句)犍闼婆句。非犍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婬欲句。非婬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唐译云。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治句。非治句。(唐译云。医方句)相句。非相句。
支句。非支句。(唐译云。支分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唐译无此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唐译云。种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唐译云。时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唐译云。种种句)说句。非说句。(唐译此下。有决定句。非决定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二译皆云。住持句。非住持句)字句。非字句(唐译云。文字句)。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虗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诸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
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见离自性。浮云火轮干闼婆城。无生。幻𦦨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虗伪。不离自心。
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唐译云。作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
于识境界摄受。(能取之心)及摄受者。(所取之境)不相应。
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境空心寂)自心起随入分别。(唐译云。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惟。恒住不舍。魏译云。如是思惟。观察自心以为生故)。
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
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此牒离妄想境界)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虗伪。(此牒离心意识)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虗伪过。(此指无始根本无明)妄想习气因。(因指八识中二障种子)三有思惟无所有。(观三界本空)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直观无生可到自觉圣智)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
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此摩尼喻牒上随入如来身等)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此教之以度生仪轨)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记曰。旧注。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又云城名。以山顶有夜叉王城故。山居南海滨。阿䟦多罗。此云无上。宝。贵重义。以通喻此经。是不可往无上宝经。非也。受公谓自觉圣智之境。非邪智可造。故云不可往。随色摩尼之珠。非世宝可比。故云无上。谓不可往处。有此无上宝也。此亦未尽然。华严论云。世尊于南海摩罗耶山之顶楞伽城中说法。其山高五百由旬。下瞰大海。无路可上。其城乃众宝所成。光映日月。无门可入。得神通者堪能升往。表心地法门。无修无证方能升也。此说固尔。愚居五台时。曾遇一梵师。于阗国人。发长丈余。不言其寿。但云入此土三十余年。精于禅观。兼明教乘。且善方言。愚请同住阿兰若三年。每于谈次。以经中所有梵语已明者。尝请试之。所说皆与古译㳷合。愚因问及楞伽经。师乃惊曰。遮里亦有此经耶。此是不可说不可得之法也。我土国王宝之。因问有多少卷。余曰。传者四卷。师笑曰。来未尽耳。此经有四十卷。此才十分之一。及扣经中旨趣。言言皆发明离心意识境界。不可具述。因问楞伽山在何处。师曰。此山在天竺国之南海中。又问何以楞伽为名。师曰。楞(去声呼)伽。乃宝名。其状八楞。视之浑圆。体极坚固。不可钻穿。常放光明。世间之宝。无有过上者。故阿䟦多罗。此云无上。以山纯此宝。是山以宝名。故曰楞伽阿䟦多罗宝山。山顶有城。此宝天成。无门可入。而为夜叉鬼王所据。佛在此山顶城中说此经。故经以处名耳。又问此山人能到否。师云人不能到。以其此山下细上大。每于阴云黑夜。或波涛汹涌。其山形益显露分明。光明愈盛。若海湛空澄。天无云翳。海空一色。其山即不见。然彼土僧有修禅者。于海岸经行。望之以入观耳。是则按华严论。准此梵师言。则山以宝名。经以处名。深有意焉。缘起经云。难入未曾有会中。说随他缘起陀罗尼智。名为楞伽王识。盖约处表法。又见深玄。然教称智海。性海。觉海。心海。至若宝明空海。此经云藏识海。且又以生死喻海。涅槃喻海。喻山。五蕴亦喻山。况夜叉。云可畏鬼。乃飞行而食生物者。然吾佛特住此海中宝山夜叉王城而说此经。显示自觉圣智境界。其经所诠者。乃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即处观法。其旨微哉。何则。经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洪波皷冥壑。无有断绝时。斯则智海无性。因觉妄而成凡。湛渊心海。变而为生死之业海。宝明妙心。变而为八识五蕴幻妄之身心。故宝有八楞。山高五百由旬。而为烦恼生死夜叉所据耳。然至昏云黑夜。或波涛汹涌之际。而山形愈显露者。所谓妄想兴而涅槃现。夜叉鬼王请佛说法者。所谓烦恼起而佛道成。抑益显此宝明妙性。虽住生死大海五蕴山中。不为烦恼所夺。不为生死波流。不为境界风动。无明黑暗。暗不能昏。长夜冥冥。灵光独露耳。且云海湛空澄。山即不现者。愈见智海圆澄。万象森罗炳然齐印。身心世界当下销融。生死涅槃应时平等。至此魔佛皆空。二俱不可得矣。噫。信乎此为自觉圣智无上尊顶法门也。且义翻此经名不可往。唯神通者能至。意显此法门。非心行处。唯上上根人。一入顿入。不许扪摸凑泊。不入。亦不许思量攀缘。但只于境界波涛烦恼黑暗中观之而已。不观。则不知生死海中有此物也。此经为根熟者。顿说业识种子为如来藏。名顿教大乘。古德云。楞伽说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故达磨大师指此为心印。马大师云。楞伽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是以宗门师匠教人。直须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而说者但只标名立法。不知空遣。奈何益使后之学者。臆度祖师心印亦如是而已。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