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第四之下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徧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虗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长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唐译云。若因及所缘。诸取根灭。不相续生。自慧分别苦乐受者。或得灭定。或得四禅。或复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于得解脱想。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识藏之名)识藏。七识流转不灭。(唐译云。若无藏识。七识则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
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唐译云。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诸法无我。随地次第而渐转灭。不为外道恶见所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唐译云。为三昧力诸佛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及本愿力。不住实际。及三昧乐)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智现法乐住。不舍方便。
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设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唐译云。令诸声闻见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二译皆云。差别之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妙色。计著已。无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已。贪恚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
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唐译云。此事如是。决定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
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见性异相。
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魏译云。入法云地已。次以三昧力自在神通诸华庄严如来之地)得如来地已。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
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
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唐译云。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余。是说为名。(唐译云。依彼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异。是名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唐译云。彼名彼相。毕竟无有。但是妄心展转分别。如是观察。乃至觉灭。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
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云何世尊。为如说而受。为更有余义。惟愿如来哀愍解说。佛告大慧。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
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唐译云。我以凡愚诸外道等心恒执著常与无常)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鼈轮收摩罗(失兽摩罗。云杀子鱼)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
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
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
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
如压恒沙。油不可得。(二译皆有大慧譬如四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
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可知故。云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虗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唐译云。了知外境自心所现。分别转依名为解脱。非灭坏也)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𦦨。一切诸法。悉皆寂静。(唐译云。离分别心。无别众生。以智观察内外诸法。知与所知悉皆寂灭)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犹如恒河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是则为平等。
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魏译云。内法外法。唐译云。有受法。无受法)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唐译云。举要言之。五取蕴法。以心意意识习气为因而得增长)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唐译云。凡愚于此而生分别。谓善不善。圣人现证三昧乐住。是则名为善无漏法)。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唐译云。无异体生。生已即灭)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别摄受。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魏译云。阿黎耶识名如来藏。唐译云。如来藏名识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
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大慧。若得无间。(魏译云。如来证法。唐译云。若得证法)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圣未曾不圣。如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覆之说。于内外一切法作刹那想。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二译俱有。云何满足)。
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我我所摄受计著。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乐色声香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唐译云。谓诸凡愚著我我所。执取二边。求诸有身。贪色等境。如是修行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
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觉堕摄受涅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己涅槃乐。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于诸趣摄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计著。为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波罗蜜。起上上方便。
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黎耶波罗蜜。
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空无常刹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灯种子。而作刹那想。刹那息烦乱。寂静离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物生则有灭。(魏译云。初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
无间相续性。妄想之所熏。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间有何分。(魏译云。若无明为因。能生诸心者。乃至色未生。中间依何住)相续次第灭。(魏译云。即生即有灭)余心随彼生。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以从彼生故。不如实因生。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唐译云。若缘彼心起。其因则虗妄。因妄体不成。云何刹那灭)。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世间不坏事。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见刹那。犍闼婆幻等。色无有刹那。于不实色等。视之若真实。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别。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
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化佛化作佛事。
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为无余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离声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
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
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
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来不磨灭。(唐译云。无有佛涅槃)一切佛所起。说离诸过恶。为诸无间智。及无余涅槃。诱进诸下劣。是故隐覆说。诸佛所起智。即分别说道。诸乘非为乘。彼则非涅槃。
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意识之所起。识宅意所住。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愍为演说。愚夫所贪著。臭秽无名称。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惟愿为我说。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唐译云。为未来现在非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得速成无上菩提。
恶邪论法(唐译云路伽耶等。此云顺世。又云善论)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心来。展转因缘尝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唐译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此云屠者)及谭婆(此云食狗肉人。又猎师也)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呪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尝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魏译云。是故买者与杀无异)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纲。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唐译云。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尚唯法食。岂况如来。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大慧。我已洗涤一切习气。我已善择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视众生犹如一子。云何而许声闻弟子食于子肉。何况自食)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唐译云生邪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由食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有因。是故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由是悉远离。十方佛世尊。一切咸诃责。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类。臭秽可厌恶。所生常愚痴。多生旃陀罗。腊师谭婆种。或生陀夷尼。(魏译作罗刹女)及诸食肉性。罗刹猫狸等。徧于是中生。
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诸佛及菩萨。声闻所诃责。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痴冥。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妄想不觉知。故生食肉处。
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食如服药想。(唐译云。净食尚如药)亦如食子肉。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偈曰。
前接辩七种无常文以显涅槃真常德已竟。
△下示如来藏自性清净以显涅槃真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