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濵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虗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魏译云。云何净诸觉。何因而有觉)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魏译云。何因见迷惑。何因有迷惑)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魏译云。寂静及次第。唐译云。及无影次第)。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唐译云。云何诸有起)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魏译云。何因见诸法。何因断所见)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𦦨。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世如虗空华。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虗空譬。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𦦨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唐译云。道理几不同。解释几差别)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唐译云。如来有几种。本生事亦然)。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云何施设量。(唐译云。云何唯假设)唯愿最胜说。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云何长苦僊。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唐译云。云何为众生。广说医方论)。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僊闼婆充满。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𦦨得向。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唐译云。云何因譬喻。相应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唐译云。众林与迷惑。如是真实理。唯心无境界)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兔毫窗尘虮。羊毛[麸-夫+广]麦尘。钵他几[麸-夫+广]麦。阿罗[麸-夫+广]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㝹。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唐译云。几尘成芥子。几芥成草子。复以几草子。而成于一豆。几豆成一铢。几铢成一两。几两成一觔。几觔成须弥)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火𦦨几阿㝹。风阿㝹复几。根根几阿㝹。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僊。揵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僊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咤成。
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
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
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
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魏译云。寂静见。非寂静见)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唐译云。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唐译云。有句。非有句。无句。非无句)俱句。非俱句。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唐译云。大种句。非大种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明句。非明句。(魏译云。通句。非通句)虗空句。非虗空句(魏译云。虗妄见。非虗妄见)。
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𦦨句。非尔𦦨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𦦨句。非𦦨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唐译云。火轮句。非火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婬欲句。非婬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唐译云。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治句。非治句。(唐译云。医方句。非医方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唐译云。支分句。非支分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
僊句。非僊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唐译云。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
杂句。非杂句。(魏译云。种种见。非种种见)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唐译云。住持句。非住持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魏译云。大慧。了别识。分别事识。彼二种识。无差别相。递共为因)。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虗妄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魏译云。外道有七种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起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缾。不作缾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唐译云。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自心虗妄所见)。
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𦦨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虗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虗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虗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楞伽阿䟦多罗宝经心印卷一
音释
参
(疏㬱切丛立貌)。
庭
(他定切径庭隔远貌)。
棙
(力至切)。
溟涬
(溟莫逈切涬下顶切混茫貌)。
赝
(鱼㵎切)。
眚
(所景切)。
揵
(渠年切)。
推
(通回切)。
褦襶
(褦奴代切襶丁代切)。
箜篌
(箜苦红切篌胡钩切)。
[麸-夫+广]
(古猛切)。
佉
(丘伽切)。
㝹
(奴钩切)。
咤
(丑亚切)。
覆
(方禄切)。
埵
(都火切)。
剌
(郎达切)。
分齐
(俱去声齐剂同)。
楞伽。山名。此山纯以楞伽宝成。故以宝名山。山在南海。夜叉所居。因其王请佛说法山上。又即以山名经。枣栢大士云。此经于南海中楞伽山说。如来道经山下。罗婆那夜叉王。与摩帝菩萨。乘华宫殿。来请如来入山说法。其山高峻。下瞻大海。傍无门户。得神通者。堪能升往。表心地法门。无修无证者。方能升也。下瞻大海。表心海清净。因境风转。识浪波动。达境元空。心海自寂。心境俱寂。事无不照。犹大海无风。日月参罗。焕然明现。此经为根熟菩萨。顿说种子业识为如来藏。异于二乘。灭识趣寂。亦异般若修空菩萨。乐空增胜。直明识体。本性全真。便成智用。如彼大海无风。斯境像明彻。心海不摇。境风非别。但能了真。即识成智。枣栢固深悉楞伽宗趣也。此经初译自刘宋求那䟦陀罗。成四卷。名楞伽阿䟦多罗宝经。至元魏菩提流支。复译成十卷。名入楞伽。唐实叉难提与复礼等。译成七卷。名大乘入楞伽。唐译简切。终不如宋译高古奥渺。故自古至今。犹从初译。梁武时。达磨大师航海至魏。壁坐少林。因授可祖法曰。此土唯楞伽四卷。可以印心。并以付汝。自是楞伽遂为宗门秘密。今禅者空疎。至有生平未尝展卷。可叹也。求之义学。惟洪武初宗泐。如玘。奉诏合疏。万历末。德清笔记。崇祯中。智旭义疏。外此不少槩见。达磨大师尝曰。此经五百年后。翻为名相之学。谛审斯语。良深惭悚。大师葢谓吾宗失传。岂异人事哉。昰自顺治辛丑。先华首示寂。明年。先大日相继谢世。壬癸两载。生趣顿尽。促居雷峰。旋徙芥庵。乘兹夙志。兼酬禅问。聊以自悦。未敢示人。唯念道法滥觞。所谓见性。几同神我。透脱一路。无异冥初。不自生。非不生。圣言具在。乃有不达缘起。究堕拨无。任情坏法。较之拘滞名相。功罪又相径庭也。此经直指种子业识。为如来藏。实有迷悟。不。则以流注为自心。反成生识之过。疏中深切著明。惟先血脉。所引经论。但取入理之近。互相发明。至于机语。犹切矜重。夫机。以转有言之关捩。教。以导无言之指归。正在深谈。不辞明破。而徒以剿绝之语。溟涬真诠。诬罔名言。乌焉成马。此时禅病。所为真赝难辨也。我大师首创无言。并传四卷。区区隐虑。昰请与天下后世。仰奉慈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