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55

金光明经玄义科

△三譬喻释竟。

  • 四附文释(二)
    • 初标(第四)
    • 二释(三)
      • 初对前显胜(二)
        • 初总对上义辨(上来)
        • 二别约四事辨(何者)
      • 二正明附文(二)
        • 初委明所附文相(二)
          • 初通论诸品名事(始从)
          • 二的示一部文相(三)
            • 初正示诸文(序品)
            • 二明通三世(若信)
            • 三结遍一经(一部)
        • 二结示无量甚深(二)
          • 初正结示(一处)
          • 二劝审思(而不)
      • 三例同诸经(二)
        • 初例指事立名(又二)
        • 二例以经名事(又诸)
  • ○五当体释(二)
    • 初标(第五)
    • 二释(二)
      • 初反常情立今正义(二)
        • 初叙古寄俗名真(有师)
        • 二明今则真名俗(二)
          • 初对他略立(俗本)
          • 二称理委示(二)
            • 初约义委示(何者)
            • 二引教诚证(五)
              • 初引华严则真立俗(华严)
              • 二引大经真具名实(大经)
              • 三引大论随理立名(龙树)
              • 四引净名事由理造(净名)
              • 五举诚教劝物生信(经论)
      • 二用今义立当体名(三)
        • 初明经从当体立名(今言)
        • 二明人从所证立称(菩萨)
        • 三问答科简人法(二)
          • 初核人(二)
            • 初以能仁立妨(若尔)
            • 二约通别为酬(二)
              • 初明别称允同诸佛(释迦)
              • 二辨通名皆具三法(三)
                • 初引一文明同具金之三义(故赞)
                • 二引二文明同证性之三法(三身)
                • 三引文定此经题非从譬立(故树)
          • 二研法(二)
            • 初设执譬问(问旧)
            • 二约双存答(二)
              • 初答双存(答非)
              • 二被二根(若钝)

△初约教义释竟。

  • ○二约观行释(二)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设二问答示观心所以(二)
        • 初明解须行成故于心作观(二)
          • 初问起(何故)
          • 二释出(二)
            • 初正释(上来)
            • 二引证(净名)
        • 二明心为行要故观必研心(二)
          • 初约简数观王问(问心)
          • 二约心净法融答(二)
            • 初约离性先观内心(三)
              • 初约贵论金(答夫)
              • 二约照论光(夫萤)
              • 三约益论明(若心)
            • 二约合修自融诸法(二)
              • 初徧融诸法迭显光明(又知)
              • 二约显一性结成三法(得此)
      • 二附十法明观心成行(二)
        • 初举上教义为所附之法(上约)
        • 二明今观门为能显之行(十)
          • 初三道(二)
            • 初示观(二)
              • 初释(二)
                • 初通约三道明圆正观(二)
                  • 初兼通数祇于报障义立三道之境(今观)
                  • 二约圆乘即障显德以明妙观之功(心王)
                • 二别约三道以空助道(三)
                  • 初约假实观苦道(二)
                    • 初约六分观假人(三)
                      • 初举经文总标观法(如净)
                      • 二于观境穷逐假人(若头)
                      • 三明治道助开圆理(如此)
                    • 二就五阴观实法(二)
                      • 初结上人空(观身)
                      • 二例观实法(观色)
                  • 二约爱见观烦恼道(二)
                    • 初简示身因之境(次观)
                    • 二正明体法之观(三)
                      • 初举经文约句简判(二)
                        • 初直举经文(净名)
                        • 二简非经意(二)
                          • 初明虽有四句(四)
                            • 初标列句法(应作)
                            • 二指示因果(云何)
                            • 三去取业惑(今且)
                            • 四约人对句(四果)
                          • 二明不随一相(如此)
                      • 二于惑境顺经修观(二)
                        • 初推本不生(随一)
                        • 二结随一相(心尚)
                      • 三明治道助开圆理(二)
                        • 初正明体法功成(随一)
                        • 二更明余观助道(既得)
                  • 三约动作观业道(三)
                    • 初举经文总标观法(次观)
                    • 二于六作体本无为(二)
                      • 初约行缘明观(观举)
                      • 二例余作亦尔(观行)
                    • 三明治道助开圆理(是为)
              • 二结(是为)
            • 二结位(夫有)
          • 二观三识(三)
            • 初标观显理(次观)
            • 二附法作观(三)
              • 初略示境观(谛观)
              • 二广阵观相(二)
                • 初明一心三观(三)
                  • 初空(何者)
                  • 二假(于此)
                  • 三中(识者)
                • 二明双亡双照(二)
                  • 初约义立(识于)
                  • 二引经证(故净)
              • 三结成附法(以照)
            • 三结法判位(是名)
          • 三观三佛性(二)
            • 初标观显理(次观)
            • 二附法作观(二)
              • 初约三观所显明佛性(三)
                • 初直约义立(观一)
                • 二引经证成(三)
                  • 初引净名病本明心即二谛(更引)
                  • 二引华严无差明心即佛性(华严)
                  • 三引般舟念佛明佛即三谛(二)
                    • 初引法喻二文(又般)
                    • 二释皆成三谛(四)
                      • 初释法文(皆是)
                      • 二释喻文(又以)
                      • 三明亡照(又释)
                      • 四显一心(常见)
                • 三结法判位(观心)
              • 二约六法境智明佛性(二)
                • 初正释(二)
                  • 初约境智明佛性(复次)
                  • 二约六法明三因(二)
                    • 初对显三因(今观)
                    • 二引证六法(故经)
                • 二示意(观三)
          • 四观三般若(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约圆标举(谛观)
              • 二寄次别释(三)
                • 初假(一念)
                • 二空(一切)
                • 三中(双亡)
              • 三依圆对智(二)
                • 初对智(如是)
                • 二明圆(是三)
            • 三结(是为)
          • 五观三菩提(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约圆总举(谛观)
              • 二寄次别释(三)
                • 初破假入空(何者)
                • 二破空出假(即假)
                • 三破边入中(空是)
              • 三依圆对法(二)
                • 初明圆(说时)
                • 二对法(一心)
            • 三结(是为)
          • 六观三大乘(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总立观法(谛观)
              • 二约境明观(三)
                • 初明四运为境(何者)
                • 二明三运为观(观一)
                • 三明对失显得(若随)
              • 三以观对乘(二)
                • 初约法对(即空)
                • 二约人叹(三乘)
            • 三结(是为)
          • 七观三身(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立观显法(三)
                • 初明十相(谛观)
                • 二辨难易(登难)
                • 三结唯心(故知)
              • 二约心明观(三)
                • 初空(若观)
                • 二假(若即)
                • 三中(二)
                  • 初著二斥偏(如此)
                  • 二亡三显中(善观)
              • 三以观对身(言即)
            • 三结(是为)
          • 八观三涅槃(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约报心观性净(谛观)
              • 二约起心观圆净(若妄)
              • 三约诸数观方便净(又以)
            • 三结(是为)
          • 九观三宝(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立观显法(谛观)
              • 二附法明观(二)
                • 初约谛智及和就名共论三宝(三)
                  • 初依经立名(何者)
                  • 二约义释相(三谛)
                  • 三结归宝义(三种)
                • 二约修性及和克体各立三宝(三)
                  • 初约性德三俱不觉(复次)
                  • 二约修德三俱是觉(知即)
                  • 三约相应三俱和合(即中)
              • 三结法归题(即中)
            • 三结(是为)
          • 十观三德(三)
            • 初标(次观)
            • 二释(三)
              • 初直列三观(谛观)
              • 二约观明德(二)
                • 初正观德(二)
                  • 初约圆示观(二)
                    • 初示观(即空)
                    • 二明圆(虽言)
                  • 二寄佛明德(二)
                    • 初明德从观立(诸佛)
                    • 二明德受藏名(一一)
                • 二叹心境(二)
                  • 初据经叹要(故净)
                  • 二例三无差(当知)
              • 三结法归题(得此)
            • 三结(此为)
      • 三对斥邪空显观心功德○
  • ○三对斥邪空显观心功德(三)
    • 初叙彼邪空(世间)
    • 二以事对破(若逢)
    • 三明今观德(我以)
  • ○二约义重明二字(二)
    • 初标(今更)
    • 二释(二)
      • 初约真谛解(真谛)
      • 二明今师释(二)
        • 初明应具三义(三)
          • 初标名略示(今明)
          • 二释出三义(帝则)
          • 三引经证成(此经)
        • 二依三义解释(二)
          • 初约教义释(二)
            • 初明十种三法皆具三义(将此)
            • 二明十种经王皆能摄法(二)
              • 初标列(既得)
              • 二释相(二)
                • 初正明摄三(三)
                  • 初摄法门(初摄)
                  • 二摄众教(二)
                    • 初摄诸部(第二)
                    • 二摄一切(此举)
                  • 三摄六位(二)
                    • 初明十法本位(第三)
                    • 二明十法摄位(三道)
                • 二明摄三意(所以)
          • 二约观行释(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约帝慧王明观(次观)
              • 二会同金光明示位(观心)
            • 二结意(若不)

△别名竟。

  • ○二释通名(次释)
  • ○二辨体(二)
    • 初标列(第二)
    • 二解释(三)
      • 初释名(二)
        • 初约字略示(释名)
        • 二就义广释(二)
          • 初约二名总释(三)
            • 初标(何为)
            • 二释(三)
              • 初一体二名(若依)
              • 二简通从别(三)
                • 初约义简(法性)
                • 二引文示(文云)
                • 三据文结(故知)
              • 三为四章主(二)
                • 初法(但是)
                • 二喻(类众)
            • 三结(故以)
          • 二就三义别释(三)
            • 初应金名以礼义释(二)
              • 初直明字训(故书)
              • 二会同体义(当知)
            • 二应光名以底义释(三)
              • 初约字训立(复次)
              • 二引文证成(释论)
              • 三以今义结(此与)
            • 三应明名以达义释(三)
              • 初约字训立(复次)
              • 二引文证成(释论)
              • 三以今义结(此与)
      • 二引证(二)
        • 初具引四文(二引)
        • 二结成一体(当达)
      • 三料简(二)
        • 初问(三料)
        • 二答(二)
          • 初正答(二)
            • 初明理非四句(答法)
            • 二赴机须四说(虽非)
          • 二结示(门乃)
  • ○三明宗(二)
    • 初标(第三)
    • 二释(二)
      • 初约义略明(三)
        • 初示字义(宗谓)
        • 二定因果(二)
          • 初泛举他释(说者)
          • 二寻究二经(今寻)
        • 三正明宗(二)
          • 初的约果德(今此)
          • 二释出所以(何者)
      • 二附经委释(二)
        • 初明今师正释(二)
          • 初正释(二)
            • 初据经文立义释(二)
              • 初约佛寿对法性明宗(三)
                • 初明得果真体(更附)
                • 二称体立能(二)
                  • 初立义(法性)
                  • 二示文(四佛)
                • 三约释疑明宗(二)
                  • 初约疑明失(此见)
                  • 二约宗显得(若不)
              • 二约报化对法性明宗(三)
                • 初明果有总别(二)
                  • 初明余经别举智断(又说)
                  • 二明此经总于二三(今经)
                • 二明宗体融妙(二)
                  • 初约三身称性故互摄(果上)
                  • 二约二身即法故难思(若能)
                • 三托疑者彰失(此不)
            • 二约化事比况释(二)
              • 初立况(又如)
              • 二结释(法性)
          • 二显得(若见)
        • 二简古师非义(二)
          • 初叙(旧用)
          • 二斥(皆以)
  • ○四论用(三)
    • 初标示通名(第四)
    • 二正释此典(二)
      • 初示四名(灭恶)
      • 二明经意(二)
        • 初明果智成由功德(夫一)
        • 二示文旨力用铨次(三)
          • 初明忏赞两品(二)
            • 初明二行成果(三)
              • 初明二品先后(若是)
              • 二明能成宗体(将此)
              • 三明五义俱备(体题)
            • 二明二品互具(但忏)
          • 二明空品一文(空品)
          • 三明下诸文(四王)
    • 三牒文结摄(摄此)
  • ○五判教相(二)
    • 初标(第五)
    • 二释(二)
      • 初破他异解(三)
        • 初破旧师判属不定(二)
          • 初叙(旧明)
          • 二破(二)
            • 初破非五时次第(三)
              • 初举彼义定(是义)
              • 二引鸯掘并(鸯掘)
              • 三核成次第(若到)
            • 二破非偏方不定(三)
              • 初举彼义定(若言)
              • 二引方等破(陀罗)
              • 三引众经破(又华)
        • 二破一师判属法华(二)
          • 初叙(又一)
          • 二破(是义)
        • 三破真谛判在三月(二)
          • 初叙(真谛)
          • 二破(二)
            • 初夺破(三)
              • 初总夺(是义)
              • 二引经(法华)
              • 三结破(诸经)
            • 二纵破(二)
              • 初踪而核之(纵令)
              • 二验其无据(若属)
      • 二明今正判(二)
        • 初以文义定(二)
          • 初简异余时(今既)
          • 二定属方等(二)
            • 初以文定(二)
              • 初引方等文(案下)
              • 二引三乘文(方等)
            • 二约义定(二)
              • 初明方等部元不局(而难)
              • 二明列众文或未来(难者)
        • 二以教味判(如此)

金光明经玄义科(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