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文为三一心如幻化下明识徧诸根假令眼耳不对于尘心亦追缘预念故言驰骋如人坐驰天下以愚痴故不知根尘空险故为贼害如大经云云。
【记】追缘过去预念未来驰骋犹奔走也如人下举例也端坐一室而心思天下爱染尘缘名曰坐驰自非妙空莫息驰想以愚下释六贼所害也如大经者德王品云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箧令人瞻养若令一蛇生瞋恚我当准法戮之都市其人怖畏舍箧逃走王时复遣五旃陀罗拔刀随后一人藏刀诈为亲害其人不信投一聚落欲自隐匿既入聚中不见人物即便坐地闻空中声云今夜当有六大贼来其人恐怖复舍而去路值一河其水漂急即取草木为筏截流而去既达彼岸安隐无患菩萨亦尔闻涅槃经观身如箧四大如蛇五旃陀罗即是五阴诈亲即贪爱空聚即六入六贼即外六尘河即烦恼筏即道品到于常乐涅槃彼岸。
二明识常在根尘。
【文句】二心常依止下明识常在根故言六根识常在尘故言境界若谓识不在根尘那忽即对即觉以即觉故故常在根尘释论云根不坏心欲闻复有声众缘和合故得闻即此义也。
【记】即对即觉者对尘便觉也引释论证即觉义既云心欲闻则知识在根经随行平声。
三明识常去还。
【文句】三心处六情下明识之于根乍出乍入如鸟在网出入间关啄一舍一周而复始无暂休息识在根网亦复如是或在于耳或在于眼去还无定虽复无定而得论常在云云。
【记】乍出乍入者对尘故乍出不对即乍入出入间关者应法师云谓出入也亦设置之貌庄子云小智间间隔碍也啄一舍一者舍一网目复啄一网目隔碍难出得论常在者以尘对即觉故。
三结二境二初标示。
【文句】从身空虗伪下一行是第三结上生法二空境也。
【记】二牒释二初结生空境。
【文句】妄想故起五句明实法起之因缘由妄想不了一念托胎五阴得起也业力机关者善恶业是机关主色阴是机关具受想行阴于中动作去来进止以自娱乐识阴依六入住故言空聚四大所造故言成立也。
【记】亦是妄想一念托胎与前不异但前成于假人今则成于实法假实和合成一报身修二空故破于二执故分二境机关主者如机关木偶假人转动主即弄机关人也故以业因喻所弄木偶以阴果喻之色阴如木偶形质故云机关具三阴如木偶动作去来识阴如看人故云以自娱乐也。
二明集相吞噬。
【记】文二初通释四句三初约初二句明空观二初释初句二初就五阴观。
【文句】何处有人者点出理观也何处者若色处有人则不须四阴若色处无人四处亦无人五处都无人故言何处有人。
【记】言点出者已用如是总示三观今以四句明示三观故皆言点出今检无人义当理观。
二就因果观。
【文句】又果处既无人无明行因处亦无人因果合亦无人离因离果亦无人故言何处有人也。
【记】二例次句。
【文句】人既无众生十六知见等皆无故言及以众生也。
【记】二约第三句明中观。
【文句】本性空寂者点出非事非理观也本性无事亦复无空空本空事既其无事空何所空无事故事寂无空故空寂本性如此非今始然故言本性空寂也。
【记】不以本性为能观者非中观也即一切法非理非事名为本性非别有也故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般若赞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本无无明岂有众生本无空慧岂有于佛既无生佛何度之有非破非立双非亦忘名本空寂。
三约第四句明假观二初由迷俱立二初正释二初直约事理释。
【文句】无明故有者点出事观也若其空而复空那得此事既有事即有空既有空即有非事非理此之三种悉由无明故有。
【记】诸法虽即本性空寂由具性染故起事染由破事染故立空慧欲忘染净故立即中此之药病悉由无明。
二委就迷悟释。
【文句】以有无明痴故有行有行即有生法既有生法即有助事之观助来助正即有空理之观正助显本即有非事非理之观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记】生法是果成由惑业故云以有无明等也既有下欲空生法须论三观助事观者助道事想观也即不净流溢等是所助正道即二空契理之观正助二修为显一性故立非事非理之观也是事下以今知三验其无明是事不知三皆事者以在修故不二门云修虽具九也。
二引证。
【文句】净名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病生故则有药起即此义也。
【记】以众生实病生菩萨权病示病意者为明法药也。
二由悟俱忘。
【文句】若知无明本性空寂尚无无明那得事理非事非理毕竟清净故称空慧也。
【记】若知无病用三药为此之泯忘空品意也。
二别释初句二初明所破人执二初总示我相。
【文句】但我见深重为觉道大障凡夫所作恒与我俱我行我住坐卧言语无离于我我行施戒乃至我行智慧。
【记】五住之初三界之主若破我者纵起结使不生四趣故云深重小乘大乘俱贵无我我不复断四教贤圣入之无路故云大障凡夫下明起我处初徧六作次徧六度。
二别示利钝二初钝。
【文句】若揽他遗体而计我者此我疏钝。
【记】揽他遗体而起者是俱生惑与身俱生名俱生惑如诸蝡动实不推理而举𧑃张。
怒目自大底小凡劣何甞执见行住坐卧常起我心常时自起故名疎钝。
二利二初明密利。
【文句】若执法尘而计我者此我密利。
【记】执法尘起者是分别惑以对意根故曰法尘因分别生迷理之惑此名利使藏之初果通之见地别之初住圆之初信皆断此惑。
二明相状二初略论十使二初正明使相二初明十为枝叶。
【文句】如执一法谓我知我解于法起我随执一句是实余皆妄语即是边见非道谓道即是戒取非理谓理即是见取不当谓当即是邪见自是陵他即慢拨之即瞋誉之即爱破之即疑不了即痴。
【记】执一法者不问邪正大小偏圆随执一句即生十使前五是利后五是钝乃利中钝也。
二明我为根本。
【文句】十使烦恼以我为根本不自觉知日夜增长。
【记】二兼示其人二初明具邪禅慧。
【文句】纵令世智辩聪如长爪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难水水竭难火火灭去道弥远假令随禅梵世极至非想我心常在将出复还。
【记】长爪即拘𫄨罗身子舅也勤学不暇剪爪时人呼为长爪梵志根性最利是外道中高著者故举之鍱腹者金七十论云优楼僧伽外道中有一众首至金地国头戴火盆铁鍱其腹与僧论义难石等者大论二十六云萨遮尼干子难人乃至树木瓦石流汗至非想者如郁头蓝弗已至有顶故云将出却堕飞狸故云复还。
二明不能破我。
【文句】如此凡邪尚无煖法那能破我。
【记】尚非小乘内凡岂同初果破我。
二重广我见。
【文句】广说此我即二十种身见谓即阴计五离阴计五我中有五阴阴中有五我是为二十。
【记】谓即色是我离色有我我大色小色在我中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阴各四即有二十。
二明能破空慧二初通明空慧二初就境智明生空二初别示二初于阴境推。
【文句】若一阴是我余阴无我若并是我即有五我是义不然若离阴有我既离于阴我是谁我是义不然若阴中有我是则阴盛于我如器盛果如屋贮人是义不然若我中有阴则阴在我内是义不然是为破二十种身见此约外境作如此说。
【记】还就即阴离阴阴中有我我中有阴四句推之是义不然者能破之观也据义合须二十徧言以破二十种身见也约外境者望能观智是其内心故所观阴得名外境非他身也。
二明观智检。
【文句】而其内心犹计有我复当反观即智有我离智有我我中有智智中有我是义皆不然复破二十种身见。
【记】所观五阴既立于五能观之智任运成五五阴一一皆有四智悉应计我故须亦破二十身见。
二总总。
【文句】内外合数即四十种身见是名生空。
【记】以数显观令智不漏。
二约大小观人法三初毗昙。
【文句】毗昙云我见是共等因我见起时未动身口因我见后生思惟时方动身口断我见已悟众生空。
【记】我见是共等因者即共业别业合有四句略言共等此有门论阴中求我我空阴有我法两分故我见思惟前后而起我即众生思是实法故悟生空未得法空。
二成实。
【文句】成论明我见心即思惟能动身口断我见已即悟众生空亦悟法空。
【记】此空门论揽阴成我故我见思惟起不异时是故生法二空同悟。
三大乘。
【文句】大乘明我见即具诸法可不具于思惟悟众生空即是悟实法空。
【记】我见即具诸法者俗即真中何法不具我性如色性生空即法空。
二别明三观既云我见即具诸法合于三谛而破我见是故用上三句破之二初正破人我三初约理观检。
【文句】破二十种身见通上三句皆通用之若即事而理何处有人即阴离阴阴中无人人中无阴二十种见破故言何处有人能观之智智即是人离智有人人中有智智中有人此计亦破故言何处有人。
【记】二约非事非理检。
【文句】若作非事非理本性空寂观者本性空寂本无即阴离阴阴人人阴既无如此计破故言何处有人能观之智本性亦寂故言何处有人。
【记】我见即中岂存境智四十种执。
三约事观检。
【文句】若作助道不净观时若观恶心取境即是污秽五阴若善心惭愧即是方便隐没五阴是见皆依色色即不净以不净故无人无我故言何处有人能观观智亦复如是故言何处有人。
【记】经文既云无明故有爱取心强须作不净助道之观观邪见恶心是秽恶阴若善直心惭于义天愧于圣人入方便位真理未明是隐没阴善恶虽异皆未破见岂有见心不依于色色须败坏故云不净不净之境何处有人今方便位义当五品也。
二更推法我二初明得悟推法破思。
【文句】若得悟为论破二十种身见是得众生空无复见惑而作二十种观者除于实惑实惑若除即入修道即应言何处有法。
【记】观虽圆修而其麤惑有除不除若以三观检我叵得见惑断者得入初信更于三谛修二十观者乃破法执即思惑也从二信位进至六信也。
二明未悟推法破见二初转计实法二初正明度入。
【文句】若未悟为论者虽作二十种观见惑未除而于假名上伏爱度入实法计我。
【记】妙观破见见惑未除见虽未除观已有力能于假名柔伏爱惑若其我执度入实法。
二引经及事。
【文句】故法华云众生处处著舍一取一如屈步虫。
【记】屈步虫者要因前脚得移后足方于假名伏惑又于实法起见如彼虫也。
二劝更修观。
【文句】须实法上更作二十种观使空慧分明处处作无咎。
【记】宜于五阴作二十观显我本性使空慧明随度入处以观逐之名处处作。
二明法空二初约经文释成三观二初正释二初立意分文。
【文句】从如是诸大下两行明实法观上生空得悟即解于法为未悟故更说尔文亦为三初两句即法而空次一行一句即法本性非空非假次一句即法而假例如生空三意也。
【记】我见即具一切诸法岂观生空不空实法钝根未了故今重说。
二随文释义三初明即法而空。
【文句】不善思惟两句明假观前不善思惟致今名色今不善思惟复有未来老死云云。
【记】前不善思惟即过去二支今不善思惟即现在三支经心行者即上思惟也斯乃举病必对于药假观彰矣。
二结劝。
【文句】虽名生法二空观即空即假即中其文炳然明与义会何所疑哉。
【记】名偏义圆名但云空而义乃是即空假中义既必当故明与经任运符契生空法空名义皆尔故劝修者息乎疑情仍须了知全秘密藏为生为法是故生法无非三德故观生法能所皆三境观名别其体不殊是故能所二即非二此乃今经二空观也。
二为钝人更说二初特示空观二别指假中良以初心于假名实法起见爱增强障道事重是故大师特陈空观不说假中此同释题观解三道三道正观举名而已但于假实三毒六作委破四性频示二空盖为始行我见弥隆故示真空以为要术初文二初示二初推人法二初推人。
【文句】更为钝人说空观相若假名自生不须实法若由法生非假名生若假实合生应有二假若离假实则无是处今之假名但有名字名不在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以不可得故是名观假名空。
【记】若假名下对于实法推无四性今之下四性被推执情稍薄但谓有名还须四性检令叵得所召之人既无生相能召名字四性亦忘略示八空其观如是。
二观法二初横推。
【文句】观实法空者若名色自生不应待业若业能生罗汉有业何故不生若业果共生各有名共各无宁共若无因缘生则无是处。
【记】以现名色对过去业推无四性罗汉有业者无始所造诸有业因其数何限无惑润故不受后身故曰不生各有等者如合两空岂成一色。
二竖推。
【文句】既不得生亦不得不生亦不得亦生亦不生亦不得非生非不生亦不得灭亦不得不灭亦不得亦灭亦不灭亦不得非灭非不灭无灭无生名为无生。
【记】计法之执如屈步虫舍一取一生被破故便计无生还是性执双亦双非计皆依生既悉无理复计于灭亦成四执八句之上皆云不得即是空观无灭无生者检灭检生俱不可得方乃得名实法无生。
二明观成二初明二执忘。
【文句】无生故假名坏假坏故则六十二见坏见坏故实亦坏。
【记】揽阴成人实无生故假名则坏于假无我诸见俱亡实既无因安得不坏。
二举二喻示。
【文句】既不然火是则无烟日中舞烬是亦无轮。
【记】不然火喻不执法无烟喻实法不生日中舞烬喻空心秉法是亦无轮喻不生我见。
二结。
【文句】是略示空观相。
【记】二别指中假。
【文句】中观假观在别记云云。
【记】言别记云云者具如止观假中破法行者应知今明三观圆修二空但为钝根见惑偏重故别指空对治此惑此惑若忘二谛自显故中假别指而已。
二明果上二空用二初分文。
【文句】我断一切诸见缠等下十二行半偈是第二果上生法二空用明观成证果文为二初三行半自行成后九行化他成自行文又二初两行智德满次一行半断德满。
【记】二释义二初明自行成二初明智德满。
【记】二经文二初分文。
【文句】此品有四十五行偈分为二初四行半叙欲说空次四十行半正说空。
【记】二随释二初欲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