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而此道场。无量无边人天大众。皆生渴仰。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
惟愿世尊。无缘大慈。无碍大悲。为诸众生分别演说。未离苦者令得离苦。未安乐者令得安乐。未发心者。令得发心。未证果者令得证果。同于一道而得涅槃。
尔时薄伽梵。以无量劫中修诸福智。所获清净决定胜法大妙智印。印文殊师利言。
善哉善哉。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来在修行地。皆曾引导初发信心。以是因缘。十方国土成正觉者。皆以文殊而为其母。然今汝身。以本愿力。现菩萨相。请问如来不思议法。
尔时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来最胜住持。平等性智。种种希有。微妙功德。
已善圆证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殊胜妙智。已能安住无碍大悲。自然救摄十方有情。
是薄伽梵。告诸佛母无垢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大善男子。此法名为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
法此犹如国大圣王。善能正治。若顺王化。获大安乐。若违法化。寻被诛灭。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作教他。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二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
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
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
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
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徧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水流。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𫏐住故。
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心如灯焰。众缘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须臾之顷不久住故。心如虗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𫏐住故。
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
心如埃尘。坌污自身生杂秽故。心如影像。于无常法执为常故。心如幻梦。于我法相执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种种功德法故。心如青蝇。好秽恶故。心如杀者。能害身故。
心如敌对。常伺过故。心如盗贼。窃功德故。心如大皷。起鬬战故。心如飞蛾。爱灯色故。心如野鹿。逐假声故。心如群猪。乐杂秽故。心如众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触故。
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著。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
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著二边。
一切贤圣性本空寂。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大小。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
此无垢性非实非虗。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所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等不平等。体无异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我今于此大会众。开演成佛观行门。此法难遇过优昙。一切世间应渴仰。
十方诸佛证大觉。无不从此法修成。我是无上调御师。转正法轮周世界。化度无量诸众生。当知由悟心地观。
一切有情闻此法。欣趣菩提得授记。一切有缘得记人。修此观门当作佛。诸佛自受大法乐。住心地观妙宝宫。受职菩萨悟无生。观心地门徧法界。后身菩萨坐觉树。入此观行证菩提。此法能雨七圣财。满众生愿摩尼宝。此法名为佛本母。出生三世三佛身。此法名为金刚甲。能敌四众诸魔军。此法能作大舟船。令度中流至宝所。此法最胜大法皷。此法高显大法幢。此法金刚大法螺。此法照世大法炬。此法犹如大圣主。赏功罚过顺人心。此法犹如沃润田。生成长养依时候。我以众喻明空义。
是知三界唯一心。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恶想善心更造集。过现未来生死因。依止妄业有世间。爱非爱果恒相续。
心如流水不𫏐住。心如飘风过国土。亦如猿猴依树戏。亦如幻事依幻成。如空飞鸟无所碍。如空聚落人奔走。如是心法本非有。凡夫执迷谓非无。
尔时如来。于诸众生。起大悲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为灭世间大力邪见。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宣说观心陀罗尼曰。
唵(一)室他(二)波罗(二合)底(丁以反三)吠惮(四)迦卢弭(五)
尔时如来。说真言已。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呪时。举清净手。左右十指。更互相乂。以左押右。更相竖握。如缚著形。名金刚缚印。成此印已。习前真言。盈满一徧。
胜于读习。十二部经。所获功德。无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复退转。
△四文殊启问心地用观佛果必成。
由二卷之首。正宗之初。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等云。我今演说心地玅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乃至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彼虽标定。未及详明。时有五百长者。不信大乘。佛为就机。一时权便。且说四恩应报。引入菩提。自尔已来。或因前起后。或随问释疑。或法或喻。短颂长篇。多赞出家。广明兰若。及种种观门行德。然心地二字。于彼诸品。虽义具而文隐。由是文殊大士。恐失大利。特问云何为心。云何为地。佛答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以完未了之公案也。故有此科。分二。一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