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义谛相品第二
尔时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即于佛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言。
最胜子言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二。
最胜子。如何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非无为非有为。
若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即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不成实故。非是有为。
谓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正等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有为。
若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即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不成实故非是无为。
谓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正等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无为。
尔时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言。
最胜子。如何此事。彼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正等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或谓有为。或谓无为。
善男子。如善幻师。或彼弟子。住四衢道。积集草叶瓦砾等。现作种种幻化事业。
所谓象身车身马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壳库藏等身。
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实有象身。实有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壁玉珊瑚种种财糓库藏身。
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
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糓库藏等身。
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之想。乃至发起种种财糓库藏等想。或彼种类差别之想。
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
如是若有众生。是凡夫类。是异生类。未得诸圣出世间慧。
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实有有为无为。
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痴妄。
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无实有为无为。
然有分别所起行相。犹如幻事迷惑觉慧。于中发起为无为想。或为无为差别之想。
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痴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
如是善男子。彼诸圣者。于此事中。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正等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有为。谓之无为。
尔时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佛说离言无二义。甚深非愚之所行。愚夫于此痴所惑。乐著二依言戏论。彼或不定或邪定。流转极长生死苦。复违如正智论。当生牛羊等类中。
从此东方过七十二殑伽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具大名称。是中如来号广大名称。我于先日从彼佛土发来至此。
我于彼佛土。曾见一处。有七万七千外道并其师首。同一会坐。
为思诸法胜谛义相。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寻求时。于一切法胜义谛相。竟不能得。
唯除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互相违背。共兴诤论。口出矛𥎝。更相𥎝刾。既恼坏已。各各离散。
我于尔时窃作是念。如来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亦有通达作证可得。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现开解施设照了。
我说胜义是诸圣者内自所证。寻思所行。是诸异生展转所证。
法涌当知。譬如有人。尽其寿量。习辛苦味。于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由欲贪胜解。诸欲炽火所烧然故。于内除灭一切色声香味触相。妙远离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由言说胜解。乐著世间绮言说故。于内寂静圣默然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由见闻觉知表示胜解。乐著世间诸表示故。于永除断一切表示萨迦邪灭究竟涅槃。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法涌当知。譬如有人。于其长夜。由有种种我所摄受诤论胜解。乐著世间诸诤论故。于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离诤论。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如是法涌。诸寻思者。于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
尔时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
谓世尊言。胜义谛相。微细甚深。超过诸法一异性相。难可通达。
世尊。我即于此曾见一处。有众菩萨等正修行胜解行地同一会坐。皆共思议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异性相。
于此会中一类菩萨。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一类菩萨复作是言。非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然胜义谛相异诸行相。
有余菩萨疑惑犹豫。复作是言。是诸菩萨。谁言谛实。谁言虗妄。谁如理行。谁不如理。或唱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唱是言。胜义谛相。异诸行相。
世尊。我见彼已窃作是念。是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于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解了。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此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于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解了。
善清净慧。非于诸行如是行时。名能通达胜义谛相。或于胜义谛。为得作证。
由于二缚不解脱故。已见谛者。应不能得无上方便安稳涅槃。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见谛者。于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是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诸行相堕杂染相。此胜义谛相亦应如是堕杂染相。
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一切行相名胜义谛相。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胜义谛相非堕杂染相诸行共相名胜义谛相。
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胜义谛相。于诸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差别。
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于后时。更求胜义。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
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于后时。更求胜义。
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善清净慧。如螺贝上鲜白色性不易施设。与彼螺贝一相异相。
又如一切行上无常性。一切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补特伽罗无我性。不易施设与彼行等一相异相。
又如贪上不寂静相及杂染相。不易施说此与彼贪一相异相。如于贪上。于瞋痴上。当知亦尔。
如是善清净慧。胜义谛相。不可施设与诸行相一相异相。
善清净慧。我于如是微细极微细。甚深极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超过诸法一异性相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正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
行界胜义相。离一异性相。若分别一异。彼非如理行。众生为相缚。及为麤重缚。要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
解深密经疏卷第二
释此品文。略有二义。一释品名。二正释文。言胜义谛相品者。谛中之胜号。谛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言世俗者。世是隐覆义。俗是麤显义。谓瓶衣等。世麤显物。隐覆胜义。故名世俗。名胜义者。胜谓胜智。义即境义。谓真如理。是胜智之境义。故名胜义。即六释中依主释也。或复义者即是义利。谓涅槃果。即胜义利。名为胜义。即六释中持业释也。或复圣道用胜为义。故名胜义。是有财释。今于此中。且依初义。谛有二义。如瑜伽论五十五说。一如所说相不舍离义。二由观此故到究竟。故名为谛。相谓体相。或是相状。离言等五皆是真如自体相故。或一真如有离言等五相状故。于此品内。明胜义谛五相之义。故言胜义。谛相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