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第五
将释此品。有其二义。一解品名。二释文义。题云无自性相品者。谓无自性略有三种。一相无自性性。二生无自性性。三胜义无自性性。无自性言显三无性。故言无自性也。相即体相。或谓相状。此三无性。如其次第。即用三性。以为体相。此品广明三无自性体相相状。故言无自性相品(深密经云成就第一义菩萨问品者〔人从〕立名。译家别故)。
世尊以无量门。曾说诸蕴所有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
以无量门。曾说诸界所有自相。种种界性。非一界性。永断遍知。
以无量门。曾说念住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信修。增长广大。
以无量门。曾说八支圣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
世尊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未审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
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解释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
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
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显故。
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
譬如虗空。唯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
善男子。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胜义生当知。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若诸自相。都无所有。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有灭。若无生无灭。则本来寂静。若本来寂静。则自性涅槃。于中都无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
是故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无为。一切杂染不相应故。
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故无为。由无为故无生无灭。
是故。我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复次胜义生。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彼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随起言说。
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由言说熏习心故。由言说随觉故。由言说随眠故。
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执著遍计所执自性。
由此因缘。或为烦恼杂染所染。或为业染所染。或为生杂染所染。于生死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
或在那落迦。或在傍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索洛。或在人中。受诸苦恼。
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隐变坏法已。
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
修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未能如实了知相无自性性及二种胜义无自性性。
于一切行。未能正厌。未正离欲。未正解脱。未遍解脱烦恼杂染。未遍解脱诸业杂染。未遍解脱诸生杂染。
为欲令其于一切行能正厌故。正离欲故。正解脱故。超过一切烦恼杂染故。超过一切业杂染故。超过一切生杂染故。
彼闻如是所说法已。于生无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简择思惟。如实通达。
由言说不熏习智故。由言说不随觉智故。由言说离随眠智故。
由此因缘。于一切行。能正厌患。能正离欲。能正解脱。
复次胜义生。诸声闻乘种姓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槃。诸独觉乘种姓有情。诸如来乘种姓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槃。
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究竟清净。更无第二乘。依此故密意说言唯有一乘。
非于一切有情界中无有种种有情性。或钝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别。
善男子。若有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
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弃背利益诸众生事。由彼一向怖畏众苦。是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
我终不说一切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当坐道场。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既解脱烦恼障已。若蒙诸佛等觉悟时。于所知障。其心亦可当得解脱。
由彼最初为自利益修行加行脱烦恼障。是故如来施设彼为声闻种性。
解深密经疏卷第四
将释此品。有其二种。一解品名。二释文义。题云一切法相品者。自有两释。一云三性非一。故言一切。皆持自性。轨生物解。名之为法。相谓体相。或相状相。谓所执等。是一切法体性相状。总说三性。名一切法。即持业释。若一一性名一切法。是依主释。以一一性非一切故。一云一切法者。略有二释。所谓有为及无为等。中即有五。谓心心法等。广有百法。谓八识等。然此三性是一切法体性相状。故名一切法相。若依此释。于三性中。前之二性。名一切法相。即持业释。二性皆具一切法故。后圆成实。名一切法相。是依主释。是一切法之体相故。虽有两释。后释为胜。下经文不违理故。如下经说。所执依他。皆云一切圆成实性。是一切法。平等真如。此品广明一切法相三性道理故。名一切法相品(深密题云。圣者功德林菩萨问品者。梵本经文有此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