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胜义生。如是于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
由深密意。于所宣说不了义经。以隐密相。说诸法要。谓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于是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鄣。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已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
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义。以无倒慧。如实通达。依此通达善修习故。速疾能证最极究竟。
亦于我所。深生净信。知是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现正等觉。
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鄣。已成熟相续。已多修习胜解。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
其性质直。是质直类。虽无力能思择废立。而不安住自见取中。
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秘密言说。虽无力能如实解了。然于此法。能生胜解。发清净信。
信此经典。是如来说。是其甚深。显现甚深。空性相应。难见难悟。不可寻思。非诸寻思所行境界。微细详审聪明智者之所解了。
于此经典所说义中。自轻而住。作如是言。诸佛菩提为最甚深。诸法法性亦最甚深。唯佛如来能善了达。非是我等所能解了。
诸佛如来。为彼种种胜解有情。转正法教。诸佛如来无边智见。我等智见。犹如牛迹。
如此经典。虽能恭敬。为他宣说。书写护持。披阅流布。殷重供养。受诵温习。然由未能以其修相发起加行。
由此因缘。彼诸有情。亦能增长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于后相续。未成熟者。亦能成熟。
若诸有情。广说乃至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复安住自见取中。
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不能如实解了。
谓一切法决定皆无自性。决定不生不灭。决定本来寂静。决定自性涅槃。
由得无见无相见故。拨一切相皆是无相。诽拨诸法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
若于依他起相圆成实相。见为无相。彼亦诽拨遍计所执相。
由于我法起法想故。及非义中起义想故。于是法中持为是法。于非义中。持为是义。
彼虽于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长。然于非义起执。著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广大无量善法。
复有有情。从他听闻。谓法为法。非义为义。若随其见。彼即于法起于法想。于非义中起于义想。执法为法。非义为义。
若有有情不随其见。从彼欻闻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便生恐怖。
由是缘故。我说若有于一切相起无相见。于非义中。宣说为义。
是起广大业障方便。由彼陷坠无量众生。令其获得大业障故。
善男子。若诸有情。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熟相续。无多胜解。未集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有力能思择癈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
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不能如实解我甚深密意言说。亦于此法不生信解。
作此解已。于是经典。诽谤毁骂。拨为虗伪。以无量门。毁灭摧伏如是经典。
由此因缘。复为如是业障所障。如是业障。初易施设。乃至齐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无有出期。
善男子。如是于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
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诸法自性恒涅槃。谁有智言无密意。
相生胜义无自性。如是我皆已显示。若不知佛此密意。失坏正道不能往。
依诸净道清净者唯。依此一无第二故。于其中立一乘。非有情性无差别。
微妙难思无漏界。于中解脱等无差。一切义成离惑苦。二种异说谓常乐。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密意语言甚奇希有。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
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
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
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苦谛。苦谛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
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行中相。由遍计所执相不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
如于圣谛。如是。于诸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中。一一皆应广说。
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正定。及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
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
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应安置。
世尊。如彩𦘕地遍于一切。彩𦘕事业。皆同一味。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复能显发彩𦘕事业。
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复能显发彼诸经中所不了义。
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羞诸饼果内投之熟苏。更生胜味。
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置于一切不了义经生胜欢喜。
世尊。譬如虗空。遍一切处。皆同一味。不障一切所作事业。
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不障一切声闻独觉及诸大乘所修事业。说是语已。
复于此义。善作譬喻。所谓世间毗湿缚药杂彩𦘕池熟苏虗空。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
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客。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
虽更甚深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
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说甚深了义言教。
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受诵温习如理思惟。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难闻喻知。吾今为汝。略说少分。
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分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数算计喻邬波尼煞昙分亦不及一。
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煞昙分。亦不及一。
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煞昙分亦不及一。说是语已。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于此胜义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胜义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曰。自下第五释密意教意解差别。于中有三。初略标依教意解差别。次善男子下。广辨依教意解不同。后善男子如是已下。总结依教意解差别。此即初也。释此经文自有释。一云。善说即三藏中素怛缆藏。善制法者。是达摩藏。毗奈耶者。即毗奈耶。一云。善说。即是三中。素怛缆藏。阿毗达摩。善制法毗奈耶者即毗奈耶。一云。善说善制法者。通举三藏。如来善说善制法故。毗奈耶者。此云调伏。三藏皆有调恶之用。名毗奈耶。又亦名灭。三藏皆有灭恶之义故。无性摄论云。或一切善能灭众恶。名毗奈耶。言善说善制多。瑜伽八十三云。道理所摄故。任持胜德故。文义巧妙故。谓文句善圆满故。故名善说。制立一切所应学处故。名善制法。毗奈耶者。瑜伽九十八云。八圣道支会正理故。说名为法。能灭一切诸烦恼故。名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者。辨能说者说法意乐。然说法意乐。诸说不同。若依龙猛。说法有二。一生死之说法。必依寻伺。二法身菩萨说法。不依寻伺。故智度论第十七云。复次尔时菩萨常入禅定。摄心不动。不生觉观。亦能为十方一切众生。以无量音声说法而度脱之。是名禅波罗蜜。问。如经中说。先有觉观思惟。然后能说法。入禅定中无语觉观。不应得说法。汝今云何言禅定中不生觉观而为众生说法。答曰。生死人入禅定。先。以语觉观。然后说法。法身菩萨。离生死身。知一切诸法常住。如禅定相。不见有乱。法身菩萨变化无量身。为众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阿罗汉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此亦无散心。亦无摄心。是福德报生故。随人意出声。法身菩萨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是无量福德禅定智慧因缘故。是法身菩萨。种种法音随应而出。广说如彼。无有寻伺说法众中。如来最胜。故言最极清净意乐所说。若依亲光。八地已上皆无寻伺。而能说法。彼说寻伺。唯有漏故。无有寻伺。说法众中。如来最胜。故言最极清净意乐所说。依护法宗。金刚已还诸菩萨众。为他说法。必假寻伺。于药病等。未遍知故。由此道理。八地已上。无漏寻伺亦能说法。于佛果位已究竟故。无功用说不假寻伺。而能说法。故成唯识第七卷云。未究竟位。于药病等。未遍知故。后得智中。为他说法。必假寻伺。非如佛地无功用说。是故说言最极清净意乐所说。问。十地菩萨。依寻伺说。智度所说。如何会释。答。论者意异。不可会释。如智度说。寻伺俱起。弥勒等宗。必不俱起。如是等异。其例非一。故不须会。问。依护法宗。十地已还。皆依寻伺。金刚喻定。是第四定。既无寻伺。应不说法。答。虽无第四静虑寻伺。而由元起下地寻伺。于等觉位。亦得说法。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亦唯此释。言善教法中者。是所说教。瑜伽九十四云。由四种相。应知世尊所说圣教名善说法。一能趣寂静。能定证得有余依涅槃界故。二能般涅槃。能令证得无余依涅槃界故。三能趣菩提。能令证得声闻独觉无上正等三菩提故。四善游分别最极究竟现量所显无上大师所开示故。具上诸义。故言善教法中。言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者。此即正明意解不同。有其四种。一信解教义。二唯信教义。三信教不信义。四教义俱不信。故言种种。如后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