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瑜伽品第六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
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几是俱所缘境事。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是四种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
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引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
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
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何故非有异。以毗钵舍那所缘境心为所缘故。何故非无异。有分别影像非所缘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
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
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
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
善男子。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一者有相毗钵舍那。二者寻求毗钵舍那。三者伺察毗钵舍那。
谓由慧故。遍于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
谓由慧故。遍于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即由随彼无间心故。当知此中亦有三种。
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各有一种奢摩他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
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
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萨是利根性。
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云何名为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别法奢摩他钵钵舍那。
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种一分一聚作意思惟。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又说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云何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钵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缘各别契经乃至各别论议。为一团等作意思惟。当知是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当知是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若缘无量如来法教。无量法句文字。无量后后慧所照了。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乃至所受所思。当知是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齐何名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
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癈。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他。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麤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
若于彼相虽无麤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无名寻唯伺三摩地。
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止相。云何举相。云何舍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
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
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转送。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
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义。四者知所取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
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
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
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耶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
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或一瞻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
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
或三千大千世界无数百千微尘量等。于十方面无量无数诸器世界。
颠倒义者。谓即于彼能取等义。无常计常。想倒心倒见倒。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想倒心倒见倒。
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义。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于此觉了。
此中遍知事者。当知即是一切所知。谓或诸蕴。或诸内处。或诸外处。如是一切。
言遍知者。当知即是能取前二菩提分法。所谓念住或正断等。
谓贪瞋痴永毗奈耶及贪瞋痴一切永断。诸沙门果(自有本云永断毗奈耶者谬也。今勘草本经本瑜伽。皆云永毗奈耶也)。
及我所说声闻如来。若共不共世出世间所有功德。于彼作证。
于此觉了者。谓即于此作证法中诸解脱智。广为他说宣扬开示。
一者心执受义。二者领纳义。三者了别义。四杂染清净义。
一者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界。四者所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
解深密经疏卷第六
将释此品。略有二种。初释品名。后正文释。释品名者。梵音瑜伽。此云相应。然此瑜伽。依瑜伽释。两释不同。一云。通说三乘境行果等。(等言等取能诠教法)所有诸法皆名瑜伽。一切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义故。境瑜伽者。谓一切境。无颠倒性。不相违性。相随顺性。趣究竟性。(解云。如次如其自性。不违道理。随顺诸法。由此能取菩提涅槃)与正理教行果相应。故云瑜伽。此境瑜伽。虽通一切。然诸经论。就相随机。种种异说。或说观待等四种道理。如是乃至说蕴界处缘起谛等。皆名瑜伽。总具四性顺四法故。行瑜伽者。谓一切行更相顺故。称正理故。顺正教故。趣正果故。说名瑜伽。此行瑜伽。虽通诸行。然诸经论。就相随机。种种异说。或说正修诸行。说名瑜伽。或说三十七菩提分法。说名瑜伽。或说奢摩他毗钵舍那平等运道。说名瑜伽。如是乃至复说菩萨所有殊胜慧悲平等双转。名为瑜伽。具上所说四种义故。果瑜伽者。谓一切果更相顺故。合正理故。顺正教故。称正因故。说名瑜伽。此果瑜伽。虽通诸果。就诸经论。就相随机。种种异说。或有处说。力无畏等不共佛法。说名瑜伽。如是乃至或说有为无为功德。皆名瑜伽。具上义故。如是圣教。亦名瑜伽。称正理故。顺正行故。引正果故。一云。正取三乘观行说名瑜伽。数数进修合理。顺行得胜果故。境果圣教。瑜伽境故。瑜伽果故。诠瑜伽故。亦名瑜伽。非正瑜伽。解云。彼论虽有两说。此经瑜伽当第二说。于诸行中。止观为体。同六处经。以奢摩他毗钵舍那平等运道。说名瑜伽。于此品中。广明正观瑜伽之义。故名分别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