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
一者无染著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
无顾恋相者。谓于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
无罪过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染法。非离方便行。
正回向者。谓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提果。
一者。于喜乐欲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二者。于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五者于处愦[〦/(内-入+人)]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怨害。六者有大宗叶。
一者无悲加行故。二有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
不如理加行者。谓修行余波罗蜜多时。于余波罗蜜多远离失坏。
善男子。若诸菩萨。以波罗蜜多。饶益众生时。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如是名为非方便行。
如是众生。由行苦故。其性是苦。无有方便。但以财物。暂相饶益。可合成乐。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便可得。名第一饶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有几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余清净。
一者由施物清净行清净施。二者由戒清净行清净施。三者由见清净行清净施。四者由心清净行清净施。五者由语清净行清净施。六者由智清净行清净施。七者由垢清净行清净施。
又诸菩萨。能善了知制立律仪一切学处。能善了知出离所犯。
具常尸罗坚固尸罗常作尸罗常转尸罗受学一切所有学处。
若诸菩萨。自于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仰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
亦不反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事益反相加害。
具大势力。具大精进。有所堪能。坚固勇猛。于诸善法。终不舍轭。
若诸菩萨。有善通达相三摩地静虑。有圆满三摩地静虑。有俱分三摩地静虑。
有运转三摩地静虑。有无所依三摩地静虑。有善修治三摩地静虑。
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
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钵舍那故。
谓诸菩萨无染著故。于现法中。于所修习波罗蜜多。恒常慇重勤修加行。无有放逸。
无罪过故。能正修习极善圆满极善清净极善鲜白波罗蜜多。
正回向故。一切生处波罗蜜多。及彼可爱诸果异熟皆得无尽。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蜜多。何者最广大。何者无染污。何者最明盛。何者不可动。何者最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著性。无顾恋性。正回向性。最为广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于如是波罗蜜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悭恡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
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熟。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苦可得。
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苦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世尊。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般若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耎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
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
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随眠。可有几种(相续经云。几许烦恼使深密经云。几许使烦恼)。
一者害伴随眠。谓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诸不俱生烦恼现行。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是故说名害伴随眠。
二者羸劣随眠。谓于第六第七地中。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
三者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随眠。几种麤重断所显示。
谓由在皮麤重断故。显彼初二。复由在肤麤重断故。显彼第三。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经几不可数劫。能断如是麤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所谓年月半月昼夜一时半时须臾瞬息刹那量劫不可数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当知何相何失何德。
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诸法法界。已善通达。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非为不知。
菩萨生起如是烦恼。于有情界。能断苦因。是故。彼有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无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
令诸菩萨生起烦恼。尚胜一切有情声闻独觉善根。何况其余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于彼声闻乘中言。宣说种种诸法自性。所谓五蕴。或内六处。或外六处。如是等类。于大乘中。即说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说乘差别性。
诸地摄想所对治。殊胜生愿及诸学。由依佛说是大乘。于此善修成大觉。
宣说诸法种种性。复说皆同一理趣。谓于下乘或上乘。故我说乘无异性。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教时。于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皆得菩萨大乘光明三摩地。
释曰。自下第八。波罗蜜多得名门。先问。后答。此即第一菩萨请问何因缘故名波罗蜜多。释总别名。已如上说。今问因缘。何义故得波罗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