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通序。亦名证信序。一切经首。同安此语。故名通序。以此六种成就。证是佛说。令物生信。故名证信序。闻如是。或云。如是我闻。西域多用倒文。译人各随其便。实无异义也。闻者。阿难亲从佛闻。顺世流布。称假名我。顺无我法。则但称闻。义亦无在也。不异名如。无非曰是。机感相叩。法席周圆。曰一时。一切智人。觉行圆满。曰佛。以四种住。应迹人间。示同起居。曰在。四种住者。天住梵住圣住佛住。天住者。施戒善心。六天之因。梵住者。慈悲喜舍。色无色界之因。圣住者。三解脱门。三乘圣果之因。佛住者首楞严定。力无畏不共等。佛自受用之法。天住梵住。以应凡夫。圣住应渐机。佛住应顿机。佛为能住人。四为所住法。又四为能住法。国城园林。为所住处也。舍卫者。西域大国之名。此翻闻物。亦翻丰德。祗树给孤独园者。本是祗陀太子之园。须达多长者。侧布金钱买之。余有少地未布。太子即发心。以此奉施。故双标二人名也。须达多。好行惠施。拯济孤独。时人号之为给孤独。以事诣王舍城。初闻佛名。身毛为竖。思惟不寐。昏夜大明。发心往见。巨关自辟。闻法证果。请佛化度舍卫国人。故布金买园。造僧伽蓝也。是中闻字。即闻成就。如是。即信成就。一时。即时成就。佛。即主成就。舍卫祗园。即处成就。不列众成就者。但知文略。准后文云。四辈弟子。欢喜奉行。当知必有同闻众也。又闻约四义。乃至处论四土。又观心明闻等。兹不具出。可以意得。
△二别序。亦名发起序。经经各自不同。故名别序。以此因缘。启发圣教。故名发起。文分为六。初目连道满。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尊者。名尼拘律陀。乃西域树名。父母祷此树而得生。因以为名。大者梵语。摩诃。此翻大多胜。天王大人所敬。故言大。徧解内外经书。故言多。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故言胜。今略称大。摄于多胜也。目犍连。此翻采菽氏。尊者之姓。此姓尊贵。故人多以姓称之。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言六通者。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六漏尽。天眼彻见障内外色。天耳具闻人非人声。他心了知众心差别。宿命忆识往昔劫事。神足示现种种变化。漏尽实知苦集灭道。六皆称神通者。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照彻无碍也。言始得者。六通之性。虽皆本具。迷不现前。须假修显。今尊者与舍利弗。初闻因缘深义。顿破见惑。证须陀洹。寻来见佛。善来得戒。即如先所见。重复观察。便于有漏心。得解脱无漏。解脱智生。先所未得而今得之。故名始得。即是依于性共缘三种四念处力。发起慧俱无疑三种解脱果证。故六通力。超过其余一切声闻也。六通之性。皆本具者。如昔有人。专精读书。不觉日暮。直至黄昏。朗然阅诵。他人从户外入。语云。天已昏黑。如何暗中。犹读诵耶。彼闻此语。分别心生。即昏无所见。当知天眼之性。人皆本具。妄想分别。致令不现前。耳又如有人患聪。闻床下蚁行。谓是车马战鬬。即天耳性具。迷失慧性。反以为病。父母于幼子。虽未能言。体知其意。即他心性具。昨日已去。今犹忆知。以近例远。定可还忆。即宿命性具。李广射石而没羽。葛女投冶而作金。举铁钵而非重。生心即复不胜。忘香盒于殿中。再往始知固扃。即神足性具。呕髑髅之清泉。不堪再饮。闻索债之鬼语。岂更思儿。即无漏性具。但繇积迷不返。埋没性灵。致使见不超色。闻不越声。亦以不达性德。纡曲修持。致使神通。成多差别。天龙神鬼。报得五通。境狭用短。凡夫外道。修得五通。亦无胜用。既未漏尽。禅退通亡。慧解脱人。但尽诸漏。五用不彰。俱解脱人。六通乃具。乃至方便道中。犹存作意。无记化化。始属真因。然虽邪正攸分。小大区别。总承性德威神之力。若非性具。修岂得成。昧性而修。为邪为小。如盲人不见日轮。亦蒙其照。达修在性。为正为大。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今目犍连。所得六通。迹同权小。本实难思。有经说言。目连入八千三昧。能知八千世界中事。乃至震动八千世界。舍利弗入一万三昧。迦叶能入一万二千三昧。除二人外。余大声闻。皆不及目连。十地菩萨。则展转倍胜。不可思议。无非性具之德。故称性修之。妙用斯大耳。
△二知恩欲酬。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父生母鞠。恩重无量。取要而言。且云乳哺。不念报恩。便非人类。不令度脱。非真报恩。然始虽念念知恩。欲报无力。今已得道。必须先度其亲。
△三攀慕徧寻。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圣果初成。即观父母所生之处。酬本愿而急先务也。天眼从证道得。故名道眼。世间者。三界为器世间。六道四生。为众生世间也。
△四得见所在。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观视世间。非但寻母。而父已受乐。故不须述。母生饿鬼。苦切倒悬。救济良法。因斯发起。饿鬼是异熟果。酬于引业。不见饮食等。是等流果。酬于满业。以鬼趣虽同。受报有别。或无财。或少财。或有财。三种各三。种成九种。今目连母。积悭贪之重业。招无财之剧报。皮骨连立。自取其殃。孝子慈亲。岂能相代。果报之征。犹如影响。惟心所造。事不由他。
△五悲哀往救。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悲哀者。所谓感伤彻于骨髓。号呌动于天地也。母既不见饮食。故先以钵饭往饷。救饥渴之极苦。
△六恶习难转。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揣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本以悭贪。堕兹剧苦。习性难革。终不回心。障钵恐余鬼之侵夺。揣食图一身之饱足。谁知万法惟心。业力甚大。美食顿成火炭。倘其时。能发慈悲平等之心。念同类苦。不忍独䬸。必当甘露充溢。自他俱脱苦轮。奈何恶因不除。恶报斯剧。虽神通大孝。亦无如之何矣。
○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