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88
述云。此后凡益。即此方兜率天众得益之也。非但当时发心。亦愿未来随生故。
是何种姓故。今作一解。一者菩萨行法不厌生死者。受生死苦。行利乐故。乐生天者。托胜所依。修妙行故。于一切生。受尊贵故。处劣自体行不圆故。生天得见弥勒佛故。不同二乘厌生死苦。恐天放逸。不乐生也。二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即示修胜行求大菩提。于弥勒所。闻大法故。不乐大乘。希小果者。随受生处。欣涅槃故。三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愿于恶界为作善。利苦有情。所希行救济。不愿净土。作余佛弟子。欣无苦有情可行济度。无苦可厌。欣心不深故。又释迦末法。持戒犯戒。有戒无戒。释迦皆嘱。弥勒度之。自揣解行。难生净土。可为弥勒作弟子者。于上所说。天宫处所。应作是观。其观者后。
拔苦与乐。大慈悲法。大慈以无瞋善根为体。大悲以无瞋痴为性。此各有三。一有情缘。缘假有情故。二法缘。不见有情。唯有法故。三无缘。法相亦无。唯有真理故。或有情缘。缘有情起。法缘。缘十二分教起。无缘。缘真如起。无所缘故。弥勒慈导万物。故演慈悲之法。昙谶云。此宝树中。亦有金鸾宝凤白雀赤雀。略而不说。更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