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二初尔下随释四初为子幽禁二初随释经文二初师资现事二初释时处标人。
【疏】初尔时王舍太子阿阇世者当佛在王舍城时未生怨者未生之日相师占之此儿生已定当害父。
【钞】经云尔时即当佛在城不远耆阇山时也前译阿阇世为未生冤今方释义处胎之日有冤害相占者预记因以为名。
○二随顺下明顺友造逆五初释恶友名族。
【疏】随顺调达恶友教者调达此云天热亦云天授是斛饭王子是佛堂弟阿难亲兄阿难此翻欢喜亦云无染或云欣乐调达有三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满十二韦陀。
【钞】二为利下释恶友谋术二初从人学术。
【疏】为利养故往诣佛所求学神通佛不为说令观无常自可得道复至舍利弗目连乃至五百弟子所皆不为说取通之法阿难亲弟未得他心授与通法调达入山学得五通。
【钞】阿难亲弟知取通法自未得通不知其心故授与之。
○二心念下诱人同谋。
【疏】心念谁作檀越阇世太子有大王相或自变身作象马宝于王子前抱持歍嗽复至天上取天华天食。
【钞】作象马宝以轮王事诳惑阇世作抱持等欲其生爱也。
○三语王下明恶友言教。
【疏】语王子言我作新佛汝作新王岂不快耶。
【钞】正教造逆我杀牟尼以作新佛汝杀频婆以作新王新王新佛共化世间不亦快哉。
○四随顺下明太子造逆。
【疏】随顺恶友收执父王。
【钞】阇世受教乃行杀逆。
○五调达下明恶友造逆。
【疏】调达破僧舍利目连教化还合推山厌佛密迹金刚以杵拟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华色比丘尼呵之拳打眼出作三逆罪生入地狱。
【钞】调达自造三逆成就复教阇世杀父成就害母加行自行教他五逆罪故生陷泥黎。
○二频婆下父子前因。
【疏】频婆往日毗富罗山游行猎鹿空无所获遇值一仙正坐使人驱逐令去遂勅杀之临终恶念愿我来生还如今日心口害汝。
【钞】被杀仙人生恶念故即来为子胎中已有害父之怨。
○二如此下总结权化。
【疏】如此等事皆是大士善权现化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众生根性不同入道有异一逆一顺弘道益物示行无间而无恼恚阇王现逆为息恶人令不起逆。
【钞】调达阇世频婆韦提皆是大权现逆现顺利益众生。
○二夫人奉食。
【疏】二明夫人奉食。
【钞】二何以下随科解释二初三种净业答思惟三初正明净业三初光照频婆得道二初释微笑二初问。
【疏】何以不直答其土因而复放光微笑耶。
【钞】二答二初解有下答放光。
【疏】解有二初为欲增道次欲使王与夫人因光相见王既覩光增道知国非实视死如眠夫人见王无忧观法成果也。
【钞】观法得果者无生法忍是圆三观习果故也。
○二微笑下答微笑。
【疏】微笑如释种被诛如来光色益显正以如来善达因缘业报无差对至叵避王虽应死而获前迹夫人幽絷即是现净土之缘有此多缘所以致笑也。
【钞】恶业之报害命絷身而为获果及净土缘如来心了善恶因果交互万差欲表内心是故微笑。
○二阿那下释阿那含。
【疏】阿那含者第三不还果也。
【钞】经文意者谓昔曾见者或现前见日欲没相为所观境盖以此观所被周徧唯除生下双目俱盲既不识日故莫能想若曾有目即今盲者亦可修之况现有目见日分明修之越易即以所见落日为境想之令起观中之日。
○二当起下正教观察。
【疏】地下宝柱承擎地上诸相庄严以众宝间错其地一一宝出杂色光明光明成诸楼观楼观两边有华幢幢上多有乐器宣说玅音也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余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用对八卦也。
【钞】疏实无时节等者大本云彼无四时不寒不热及无日月常有光明寄于此土四方四维有八种风故亦顺此对有八风然彼八风不同此土令物生长及以衰落但鼓自然之乐演乎玅法之音耳三是为下结。
【钞】二分文下随经显义前取经中名等五义解释总题总意虽彰别文难显故须以句节定经文令义显现总别虽异义无两涂方知玄义释此经题复了疏句不显他义分二初总别科判总科三分别科六章。
【疏】分文为三序正流通从如是讫清净业处序分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心正说当机益分尔时阿难白佛当何名下讫经流通分序中文二证信发起正说亦二净业玅观流通亦二王宫鹫山。
【钞】二初证下随科解释三初序分二初证信序即是通序大论云佛将涅槃阿难问佛一切经首当安何语佛答阿难应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某国土与某大众非独我法如是三世诸佛经初亦然故知六义即是通序以诸经同故亦名经前序付嘱令安故亦名经后序结集者所置故今言证信者令闻者不疑故论第四问曰何不直说般若而言住王舍城答说时方人令人信故言六句者但以诠义究竟为句如佛但一字亦名句也二初标指六句。
【疏】初证信序六句如是标于信我闻异外道一时辩息诤佛正明化主王城论住处列众为同闻。
【钞】如是标于信者释论第二问曰诸佛经何故初称如是答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义者即是信也若人有信能入佛法无信不入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信者言是事如是我闻异外道亲承于佛故曰我闻不同外道不禀佛也一时辩息诤者谓机熟受道之时故无诤也释论云不应无一时佛自言一人出世多人得乐是者何人佛世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