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卷中

【疏】上二句指对告人众集即告故云尔时。

【记】随释对告中初释尔时。

【疏】身子大权智慧第一知言解意深契佛怀故诸经便多令对语。

【记】身下二明多告。

【疏】弥勒下生经云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大将。

【记】弥下三权智能。

【疏】乃知身子才辨超伦及至此经殊无一词申疑请问从始至末尽是如来呼以告之即向所谓示同不知义见于此。

【记】乃下四显示权言大权者法身大士覆本垂迹响影嘉会即内秘外现也是净觉前释诸大尊者方等闻经亦约权意探点今文对告身子颇符今疏十大弟子各具一德身子智慧最为第一余文可解孤山云不告菩萨而告声闻者意令小乘初心忻乐求生回小入大身子证上果在方等时菩提心死自谓将入无余究竟灭度大乘望之不生变易而此二途并不求生净土今告者寄高训下耳今谓说此经所被之机若但小乘初心不通后位则显净土教门未曰圆顿一不可也又复身子果或菩提心死则应鹿苑便入无余依界既到方等义当大乘机发岂是心死二不可也又谓二途并不求生对告乃是寄高训下者今问身子正当对告之时为解不解若言解者岂是寄高若不解者对告何为岂得顽然都无所晓三不可也应知身子菩提大心决定不死冥密在怀故至方等被受弹诃但以从初发心怱怱取证唯期小果未甞闻有他方净土佛意欲令闻大乘法心生忻慕修菩萨行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远希佛道是故特地呼名对告是故净觉疏云告舍利弗者应有四悉檀意一是左面弟子大小法集多居其首故二由智慧第一四众八部冈不钦仰故三为令四果闻佛净土自鄙绝分故四复欲小乘未取证者回心向大故此说故与孤山悬远不若今疏释义最优学者公心试与评论。

【疏】从是下即所告事上四句标依报。

【记】所告事中先节经文分依正两报初依报中。

【疏】净土多种如别所论。

【记】言净土多种者净土之名通事通理理如圆觉云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仁王云唯佛一人居净土等事如光明云愿我来世得此殊异功德净土净名云而常修净土教化诸众生等而况西方复有河沙净土如别委论见观经疏。

【疏】今此所标同居净土。

【记】今此的指法藏因地发愿修成同居土也。

【疏】如世邦国方向远近二皆是定。

【记】如下释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等文举世邦国为例方向即经从是西方也远近即经过十万亿也二皆定者即方向远近也。

【疏】对此极苦故名极乐亦名安乐亦号安养。

【记】极苦极乐如下别释自明。

【疏】十万亿刹凡情疑远然弹指屈臂刹那可到。

【记】十下决世人疑初四句总示不远一下四句别示二义。

【疏】一以十方净秽同一心故二以心念迅速不思议故。

【记】初义约心体包容良以十方微尘刹土皆我心性摄无不周虗空尚在心中十方岂存性外次义约心念速疾世间万法不出四大地水火风须假色香味触四微所成地大具足四微其体最重水火第减其体渐轻风但有触其体稍轻唯有心法不假四微全无色质所以其体速疾于风虽百年之久举心即在目前纵万里之遥动念不离足下故心论云心念疾于风是也。

【疏】十疑论云但使众生净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净土去此不远。

【疏】又心业力不思议一念即生不须愁远等。

【记】十下引文双证虽则平生修行净业最要唯在临终一念众生所以流浪生死只为临终无定力故如经中说心识二性躁动不停随所作业而堕诸有若使一念在定心则不散生死尘劳悉皆消殒净土境界应念现前乘此正念即得往生故知净土不离我心为下论自引经下并论文证前次义。

【疏】下三句标正报。

【疏】无众苦者对显娑婆令生忻厌。

【疏】三界六道总名苦果。

【记】别释依报明娑婆苦中初二句总标苦果。

【疏】于中复有八苦五苦三苦。

【记】于下别示三名。

【疏】生老病死贫困爱别怨会求不得为八苦也。

【记】生下细释三相八苦者诸出不同且据现文于义自显。

【疏】杀盗婬妄饮酒五种恶业并是苦因必招苦果名五苦也。

【记】五苦者大本名为五恶五痛五烧由毁五戒结成恶业现受恶报后堕地狱。

【疏】苦苦坏苦行苦名三苦也。

【记】三苦者从违顺中庸三境而生三受苦受生苦苦乐受生坏苦不苦不乐受生行苦。

【疏】诸经论中略示名数。

【记】诸下指略。

【疏】谛论忍土一切皆苦无一可乐火宅牢狱未足为喻。

【疏】弥陀净土。

【记】总示净土乐中初科初句总标境。

【疏】境界殊绝。

【记】下五句第列五相一庄严胜【疏】圣贤同会。

【记】二主伴胜【疏】闻法悟道。

【记】三法道胜【疏】寿命永劫。

【记】四寿命胜【疏】不退菩提。

【记】五证果胜。

【疏】更有余乐不能过此秪无诸苦为可乐况具诸胜事其乐何穷故云极也。

【记】更下诸句结显良由彼土依正二报妙色妙声皆是法藏无作之功德之所庄严称性契理本无有极今言极者无极也对显此土三苦四苦五苦八苦种种众苦没在其中罔有边际亦名极也。

【疏】大本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不取正觉。

【记】引示中初引本愿正示次引玄义劝修漏尽比丘即四果阿罗汉诸漏尽无复烦恼也。

【疏】善导云愿生彼国必须励心克毕命为期上在一形似如小苦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受无为法乐直至成佛不迳生死岂不快哉。

【疏】次广明中依报国土耳目所对不出声色。

【记】次广明总示中初四句总标声色。

【疏】据经后结成就庄严止有三处即为三段初栏网树池唯是妙色庄严二金地华乐则兼色声庄严三鸣禽风树止是法音庄严。

【记】据下依经科节。

【疏】故今科约与昔全殊请考经文无宜执旧。

【记】故下明今异古孤山云示相为五一栏网行树二池水楼阁三金地天华四奇妙杂鸟五风树法音由兹五种庄严故名但受诸乐净觉云庄严之相有二一庄严事境二演畅法音初又三一栏楯罗网等二水池楼阁等三天乐金池等并由不考经中结文致兹疎谬信知今疏超迈古今闻义不能徙孔子忧之。

【疏】就初庄严分二初至香洁即列相舍利下二结示列相又二初至极乐举栏网行树以显名又舍利下二引池阁宝莲以示相。

△初中。

【疏】和雅谓声音感人演畅谓说法无滞。

【疏】五根者一信二精进三念四定五慧能生圣道故总名根。

【疏】即此五法能排业惑故名为力。

【记】演法中根力五法不异但能生曰根排障曰力一信正道助道二行正助道勤求不息三念正助道更无他念四摄心正助相应不散五观察正明了了分明。

【疏】七菩提分即七觉支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定六舍七念无学实觉七事能到故名为分。

【记】七觉中一观诸法时简别不谬二修道法时一心常在正法中行三得法喜乐心不颠倒四断除诸见虗伪烦恼五远离念著永不追忆六发诸禅走不起妄想七定慧均平心不沉没无学即四果以无漏观契此七事故曰实觉证真谛理故曰能到。

【疏】八正道分者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记】八正中修无漏观见谛分明曰正见见四谛时筹量觉知曰思惟远离四种邪命口业曰正语除身一切邪业曰正业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曰正命勤修涅槃正道曰精进念念常与正助逆法相应曰正念以无漏慧相应入定曰正定。

【疏】前二慧学中三戒学后三定学即是离明三学。

【记】前下约义收束三学八正开合异尔。

【疏】初果去见真谛理皆名正道亦名圣道。

【记】初下约人结名。

【疏】余如法界次第委明。

【疏】准观经云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或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故云如是等法。

【记】余下指广显略净觉云于七科道品则缺前三或云如是等法等前三位不同今疏。

【疏】其土下后显益物。

【疏】念佛知佛恩重念法知法功深念僧知僧德大。

【记】显益中初正明第列三种三宝初即化相六十万亿那由他身佛宝也从因至果为众生故修菩提道所以恩重佛菩萨等所说法音法宝也随机设化灭恶生善开示觉藏所以功深声闻弟子一生补处僧宝也上求下化历劫修行将臻佛境所以德大此指净土现在说法一朔施化终皈家灭故属化相也。

【疏】又念佛愿速证诚念法愿勤修学念僧愿亲参预。

【记】二即理体出缠破障究竟修显契此妙理故曰理体众生虽具全体在迷今欲起修故证成修学参预。

【疏】又念自心佛体自觉了念自心法轨生圣道念自心僧随缘和合。

【记】三即一体于一法界义立三名佛以觉了为义现前一心本具觉体名之为佛法以轨则为义即此觉体能轨凡圣名之为法僧以和合为义即此觉体于一切处和合无二名之为僧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离当念皆曰自心然此三种初即外境次即修成三即本具从浅至深因事达理权巧方便无非益物所以文缺住持三宝者盖由彼土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未甞入灭是故不论。

【疏】三宝多种随机浅深。

【记】三下结示初二句明对机有异。

【疏】当知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方心净专念三宝晨夕所存更无他意两土升沈于兹可见。

【记】当下诸句显所感不同。

【疏】次释疑中二段初至有实遮其疑情是诸下二决所疑事。

△初中三节先遮疑情。

【疏】众生生者通九品收。

【记】次二句点经。

【疏】阿鞞䟦致此云不退转下云是诸人等皆得不退阿耨菩提。

【记】阿下翻名不退有三如前示。

【疏】则知生彼国者下至凡夫直至成佛更无退堕。

【记】则下结显不退之名摄位最长下至凡夫则指初生近果直至成佛始自初住终至妙觉但取到彼无流转三界受生毕竟成佛皆名不退是故疏云通收九品迭论浅深不无优劣。

【疏】十疑论云彼国有五因缘故不退一弥陀愿力摄持二佛光常照三水鸟树林常说法四纯诸菩萨为友无诸恶缘五寿命永劫余广如彼。

【记】十下引缘如彼见第六疑。

【疏】一生补处即等觉菩萨。

【记】补处中等觉尚有一品无明未破故曰一生此品无明微细难断唯是等觉后心以金刚智方能断之即补妙觉之处也。

【疏】如观音势至等。

【记】如下引类。

【疏】众类既多非算所及止可但言阿僧祗耳。

【记】众下点经。

【疏】问得忍补处祗合垂形五道入三涂处救苦众生何以长居净土。

【记】问答中初约菩萨利他为问。

【疏】答随其志愿摄化有殊。

【记】次约志愿不同以答孤山疏云菩萨法应度众生何以但求乐国答大论四十三自有此问龙树答云菩萨有二种一者慈悲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国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僧处赞叹三宝等疏蹑论意以决世疑初二句总答。

【疏】或游戏十方或往来三界宣扬法化利乐群生。

【记】或下别示。

【疏】准大本云十方恒沙佛国无量菩萨悉生彼国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又云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又复授记十方菩萨皆当往生广如下卷。

【记】准下别显。

【疏】二结劝中初正劝。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卷中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