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结上文化禽风树。种种庄严。皆是弥陀。因地愿行功德成就。以此胜会。接引大地众生。同登极乐者也。若男。若女。若具大乘根器者。早已共登彼国。不劳弹指矣。其中下根器者。未免诸佛再赐慈悲出相开导。
△征名显德。
日月灯者。此表三智也。一者一切智。能知能解。二者道种智。凡差别道种。分别无谬。三者一切种智。能于佛智中。双照自然。具足三智故。
名闻光者。此云名称普闻。如光徧照。
大𦦨肩者。此表二智。一者权智照事。二者实智照理。事理炳然。双照不昧。如肩发𦦨。担荷一切佛法。即有肩义也。
须弥灯者。须弥乃众山之王。如灯普照四天下。谓佛光广照。亦如是也。
无量精进者。有二义。一者时无量。即是常义。二者事无量。即自利利他智行无边也。又云南方离卦。属火。为夏。火者内暗而外明。是寂而常照也。佛光明彻。真知不昧。灵𦦨何穷。自己心光觉照。一切不从外得。故经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现相表真。
无量寿者。此与本佛同名。所以回向文有云。同名同号。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非但他佛。同名无量寿。人若入不退地。亦可名为无量寿也。
无量相者。相好无尽。或现三十二相。或八万四千相。或尘相等相。因佛福德无量。相亦无量。昔志公禅师。现十一面观音。绘者不能举笔。何况佛相乎无量幢者。功德高显。喻之如幢。极高显无量也。
大光。大明者。并喻佛智。自行化他。破障断惑也。
宝相者。相好如宝。可尊可贵也。
净光者。智光清净。譬如镜体能鉴形也。又云西方兑卦。属金。为秋。良以真如本体。湛若虗空。绝点纯清。乃云佛灭多时。古佛瑞现。
△现相表真。
师子者。能伏群兽。如文殊狮子。普贤白象。降龙伏虎之意。名喻狮子。游行无碍。犹如世尊。凡圣独尊。出入三界。自在无碍。如来说法。天魔外道无不信服。今表狮子一吼。百兽畏惧也。
名闻者。义解同前。今名虽少一光字。不异其德。
名光者。名如日光。无所不照。以名显光。如何弥陀佛光名。普照十方三世。无所障碍也。
达磨者。此云法。执持正法。令人皆证法身也。
法幢者。佛法高显。人天仰之为宗。邪魔外道。望之而伏。所以名如幢也。
持法者。善持如来中道妙法。流通三界。使不断绝也。或问云。下方者其下落在何处。答云。昔文殊菩萨欲取一钵。即遥埀右手。过下方四十二恒河沙世界而获。今谓更过下方。不可说恒河沙世界。亦非为尽。譬如持竿探海。欲穷其底。终不可得。但此说。人亦难信。乃告曰。自性光明。即如来光明幢。以光散于四维上下。譬喻日光照于天下。其光何可量也。所谓性光如是。不妨云下方遥之又遥也。
△现相表真。
梵音者。佛音清净。唯以一乘法。化导众生。纯一不杂。具足清净法相也。
宿王者。月为宿王。所谓月乃众星拱之。佛喻月者。所谓众生皈依也。
香上者。其香普薰无量世界。最上无比故。凡天人修罗外道。二乘之香。无能及也。
香光者。其香发光。能断相灭秽。破幽暗。省智慧。具足众善也。
大𦦨肩者。义解同前。是佛之名屡出。可谓古佛同名同号。无量无边也。
杂色宝华严身者。积功累德。万行因华。助显庄严法身也。
娑罗树王者。此云坚固不异。三界独胜也。
宝华德者。佛德如宝华。永无雕落也。
见一切义者。诸法之义。无不知也。
如须弥山者。须弥为众山之王。如佛众圣之尊也。又云。佛之道德。仰之弥高。量莫能尽。言言显性。体绝攀缘。情空心净。极乐益甚。非仗持名功德。若于虗空界中。覔求自性。如接竹点天。欲至其巅。终不可得也。
△现相表真。
△序明题义。
此经本名无量平等清净觉经。一名无量寿佛经。凡前后诸师。译改经名。难以尽举。自唐时。此经传至中华。元奘法师。译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师系洛州陈氏子。童年出家。即善讲论经律。时号神人。岁至二十一。自贞观三年。往西域取经。备经险难。历过一百五十国土。遂至舍卫。取经六百余部。今此弥陀经亦在内焉。至贞观十九年还京。师手译者。计成千余卷。今称阿弥陀经者。即罗什师译之名也。以经中正宗专持名号方法。众所乐闻。举此六字立题。人皆信受流通也。首云佛者。即释迦佛也。是净饭王之子。佛母摩耶夫人。降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童名悉达。年至二十五出家。赴象头山习定。任其芦穿膝。雀巢灌顶。饥飧麻麦。如是苦行六年。夜覩明星。方获大悟。即说法度人四十九年耳。住世寿至八十。涅槃后一千余年。至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教流震旦。至今时又一千余年矣。所云佛字之义。曰觉。佛说阿者无也。弥陀者量也。故又号曰无量寿佛。或问曰。阿弥陀佛是何时人耶。答云。诸佛皆有法报化三身。随机应现。若论事者。虽应化圣人。事必有时。然此阿弥陀佛。是无量劫前。及无量劫后。统属现在说法。并可略举言之。乃无量劫前。彼方有一国王。名曰法藏。舍位出家。所发四十八愿。广度众生。即今阿弥陀佛。是法藏比邱所成之佛。而且阿弥陀佛随时应现于世。所为愚迷人众。演习净业自成阿弥陀佛之起居。莫可胜数。故而前朝后代皆有阿弥陀佛显名出世。审此意者。何可定耶。又问曰。阿弥陀既是前劫中佛。乃释迦佛云。阿弥陀佛现在说法。莫非又同时耶。答云。昔有智觉菩萨云。总持经中说三十七佛。皆乃无量劫前毗卢遮那一佛化身。此毗卢佛道有五智。一曰。大圆镜智。性也。二曰。平等性智。体也。三曰。妙观察智。用也。四曰。成所作智。信也。五曰。清净智。是毗卢佛用中用也。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众如来。其妙观察智。更流出西方极乐世界。为无量寿如来。则一佛双现两土。可知阿弥陀在释迦佛之前无量劫矣。况此经中。我佛所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之证据。又问曰。果然如是。但此阿弥陀经是释迦佛亲口所说。因何亦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耳。答云。我佛知其阿弥陀佛。应机说法无量。愿度众生无量。光明接引无量。莲华化生无量。若今时人。一心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坚心不退。临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虽然佛不同时。可谓阿弥陀佛尚在矣。故不可以过现未三世中推论出世耳。但诸佛菩萨。千般说法。万种化度。因何我等总不成佛。何故。夫佛及凡夫。同为这一个性灵而已。佛将拔苦愿力。或应化世间入类度人。虽足无停息。其佛性。照而常觉。觉而常照。古今动静不异。所谓无量寿也。我等凡夫。性本同觉。因心执著色相为重。是以物欲所蔽。常背其觉。虽头出头没。长在丽天杲日之中。却如黑夜度日。若明此经之义。则知自心以暗转明。如失物复得。岂非一生之大幸耶。人若阅经听讲。慎勿轻心放过。名曰受持此经。事虽难信。且努力细审一番看。
△表显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