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出世护摩法品第二十七
外典净行ve dha 论中有火祠之法然大乘真言围 陀 门亦有火法所以尔者为摄伏一类故以佛ve dha 围 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竝今欲分陀 其邪正之相令行者无复余疑故传法人于此品中广出缘起也佛欲除彼未来世中诸净行者我慢心故自说本生作梵王时演外典ve dha 之法令彼围 陀 邪宗心伏然后说此真言门正行也。
复次秘密主往昔一时我为菩萨修菩萨行住于梵天行菩萨行即是梵住此梵天也时梵天问言大梵欲知火有几种时我如是说言谓对彼作如是说也彼火名我慢自然次梵天子所生火名以pa va 簸 嚩 kā 是世间最初之火谓我先世行菩萨道时示作句 梵王尔时有诸梵行学者而来问我火祠之法有几种火我具说之今成正觉乃证前说为非今说为正是故行者当从今正行之火法不应用先虗妄不正之法也。
以下次分别邪宗火祠之法皆是围陀典中所说也先说火神之本最初是大梵王以彼有如是计一切皆从我生有如是我慢故又计自然常故得我慢名及自然之号即大梵王也次梵天子名梵天子即是大梵王意念欲有众生而彼应念而生大梵天王以为己所生子所生子者此是梵天子是彼天火天最初也(〔自然生者〕)。
次梵天子所生pā va ko (〔此是世间火天名也〕)从此以簸 嚩 句 下次第相生皆是彼法中火神也但供养而无用处也。
梵饭子(是火天名即梵子之子也)pi ta ra (又其子也)ve 毕 怛 罗 吠 śva na raḥ (又其子也)ha va no (其子名也)ha vya 税 囊 啰 诃 嚩 奴 合 毗 vā ha naḥ (又其子也)pā śa saṃ bhya to (又其子也)嚩 诃 囊 簸 说 三 鼻 覩 a tha rva ṇa (又子其也)pra ṣi ta (又其子也)pu 阿 闼 末 拏 钵 佗 多 补 ṣka ro dhau (又其子也)已上皆供养者也置胎时色迦(二合) 路 陶 用者(是净行者初娶妇置胎时〔用〕〔ma ru to 火〔也〕用此火神名marutā呪加之也火神名在经忙 路 多 中此不出也下同〕)。
欲后浴时者(〔彼受胎六月夫为其浴仍结〔髻〕为相以此火神名真言也名va ha dā na 嚩 诃 那 火〕)浴妻之时用maṃ ga lā 火囊 𥌋 蘖 卢 生子之后者(〔生子七日后浴妻又母解发用此火神也名pa ga lbha 火〕)。
钵 伽 补 立名时者(〔其子既生请仙人作法立名之时用也名pā ṭi vo 火〕)。
簸 体 无 食时用此火者(谓子〔能〕食时父母先以此火神呪加持苏等然后噉之围陀一一有方用也名śu ci 火)。
戍 指 为子作髻时(谓子渐长鬀胎毛〔髻〕时留ṣa ḍa 之髻用此火神也名ṣa bhi 火)。
朱 荼 杀 毗 受禁戒时(是童子渐长与持本族戒时也有文阇艸似此间佛〔前〕竹治之作绳三股线系身络背持曲〔枝〕即古云〔三歧枝〕也名sa mu dbha vaḥ 火〔军持披鹿皮衣其服戒也持戒十二年常乞食持三 谟 婆 缚 赤铜钵乞食时作此言有〔者施〕住少时不得即去归至火炉分食为三分浴已取一分食供养火神取灰印三处参父母师已以一分食与其随彼食与不食任意也然后自食一分于十二年中勤苦学韦陀法十二年满方出梵种为娶妻也名sa mu dbha vaḥ 火〕)。
三 谟 婆 缚 禁满施牛时(谓戒满十二年已须报师恩以物报偿并母牛及犊子施师师受已又令彼婚故说娶妻因缘告言过去劫初梵王下世间修牛形而行婬欲因生种类由此有婆罗门种今此母牛生子即是其遗法尔宜効之继存梵种乃至广说尔时用此火加护彼皆火神名〔也〕su rya 火)。
素 里耶 子婚时(然彼婚法娶妻时诵火神梵天本呪大意言梵天本意〔云云〕我今继行梵天牛行今此产门即同梵口而生四姓乃行〔牛〕行也名yo ja kaḥ 火)。
瑜 〔者〕 迦 造作时者(〔即以下供养等诸业初受此法时火神名别以后造作又随事别有火神呪等也u pa na yai kaḥ 火〕)。
邬 波 那 易 迦 供养天神者(〔彼法供养时取铜作椀有两柄即华果叶及米等诸食盛满之其法云一切天神皆供养也〔供养〕如家中井灶门户堂屋之类一一皆遍每处持〔一〕撮食与之而诵其神之呪乃至门户施竟余食置屋上以与先祖等及饿鬼也名pā va ko 火也〕)。
簸 嚩 句 次造房(用梵火造立房等亦须以法加之便成净法不然不净也名pra hma 火梵也)。
钵罗 罗 行惠施时(即施其类也此净行者不与三姓〔语〕物〔彼〕亦不与之但于自类而行施也施时称此火神名以呪加之本意云此物从梵天得今还施其〔梵〕汝亦是梵天也下句亦云svā hā 名śaṃ tto )。
莎 诃 扇 〔都〕 缚羊之所用时者(〔谓戒已满梵种已出四姓已具得杀羊而〔食〕也彼法云梵天生四种故娶妻四姓之女各各生子即是梵天生四种也然所生子自有优劣其杀羊时首陀所生之子侍之刹利所生之子杀之毗舍所生子割之婆罗门姓所生子食之当其时亦以真言加之此即婆薮仙〔人〕遗法也名a 阿 va ha nī 〕)。
缚 诃 〔宁〕 触秽时者(〔谓失净法如沙门犯戒也谓有时放逸不觉人截割其发或络身绳断或三奇杖折或食时为首陀触等欲忏悔自罸集三二百同姓者大众中自悔尔时诸净行者同声言日月诸天证知此人从今已去复清净如本也时忏悔者〔因大〕供养彼等尔时用此火天神呪加法也名vi ve ci 火〕)。
微 吠 至 熟食时者(〔彼法凡欲作食〔时〕先取生〔米〕物等以此火天名呪加之成净方熟之若误不作则失法不成净食也名sa ha sa 火〕)。
娑 诃 娑 拜日月者(〔彼行法〔者〕日未出时合掌东方望日日出即拜谒诵呪以此火神法作之至日欲没〔又〕向西送之如上法每日如此又有都集处多人同作也〔日用ha vi je ya 火归已至月出时又于家合 微 誓 耶 又迎候礼敬所用神呪亦别也月用ni dhi 〕火也〕)满烧(〔此是施火食法取食盛满于一器𬬻中烧你 地 之也〔名a mṛ ta 火〕〕)。
阿 密栗 多 息灾(凡灾事令息用此火神呪名da ru ṇa 火)。
那 噜 拏 增益(用息灾等神呪言此威猛如劫灾之火〔其〕势猛盛即火神真言名也〔名kṛ tā ntā 火〕)。
讫栗 旦 多 除障(〔即降伏也即用忿怒火〔神〕名也kro dhā 火〕)。
忿 怒 摄召(谓凡所求事欲成及令人喜见等也用迦 ma no 火)。
kā 摩 奴 烧林木(〔彼法不得焚林木等然有时稠林枯萃欲烧之令更新茂义用此法也使者火〕)。
煖腹(谓贪已〔令〕身中火煖腹中食令消化其食无病等用也其真言意云以持我身若从我身出即我子也名ja ṭha ro 火)。
社 咤 路 授诸火食等用(更问用bha kṣa 火)。
薄 叉 次海中火名va ḍa vā mu kha 劫坏时火yu 嚩 拏 婆 目 佉 gā nta 火但举其名无用处也(净行有在家〔出〕家若出家者从瑜 干 多 童真行即入山〔求〕道乃至得五通无此娶妻等法也)。
右以上皆梵行事火者邪护摩之法佛为显正故腾出已方辨真法也秘密主我于其时不知彼诸火性作诸护摩亦非护摩行以下又偈也。
佛意言我尔时为大梵王以诸梵众来问我依韦陀典而演说之令彼依此修行获得世五通等事然我尔时未了火之自性及其业用以不知故当知尔时所作之事不名善作亦不得名为护摩非行非业亦不得其果及我成菩提时方了火之自性及彼方便作因果等所谓火之自性者即是如来一切智光也佛所以如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于所宗ve dha 之典自谓韦 陀 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ve dha 原本而于其中韦 陀 更显正理真护摩法此佛ve dha 当知最为第一韦 陀 秘密之藏彼闻已生希有心即生信解也我昔未成正觉无所晓知略说如上四十四种火法广则无量如彼ve dha 典中具明今成正觉复说真慧之火韦 陀 十二种法所谓能成大事除尽一切垢障之暗而成大事不同往昔邪道非法之行也。
第一名为智火方名称色黄端严增威力与火光焰三昧住知智满足此中智火者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也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本尊之形具一切佛功德故也增威是外事谓十力等用也此智火者其性如是内外功德庄严圆满能与十力故名增威也由识此火故烧无始以来无明薪积无复遗余如劫烧时火灰烬皆尽荡然无垢一切如来功德自然成就也然此火神即名为智其相端严作金刚色以圆光𦦨鬘而自围遶处此光中寂然正受三昧由住此三昧故智性满足此智光者即是vai ro ca na 之别名也即以此尊毗 卢 遮 那 而表此智若初观即观此火神能成一切事若深了其性即如上说也此中方坛者梵名ma hā ī 摩 诃 因 ndra 是帝释尊之别名又则金刚轮别名也智是陀罗 内证其外发之表作金刚杵形此方座形与相似也然但观四角之坛中有本尊即是也
(此杵头有四角形也)上云增威者若作形像所表而论即是体皃圆满丰备之言也然据理之言即心法门也然火有二法若但修瑜伽者唯观此尊形表之相而诵智火真言(其名即是也)即名内心火法若顺摄世间故而作坛者当作方𬬻而周帀有光焰自身亦著黄衣想𬬻火中有此本神住三昧如上然后所作事成不然不成也此法与息灾相应是坚固法也此配初菩提心即a 字门阿 也由此因缘智具足也。
第二火者名为行满即案名表义其梵音亦即真言也初发菩提心次修于行其行满者即名为佛也(〔私谓此即大悲为根次菩提心种子阿也〕)其形如秋夜月光晖照朗四面周帀身服白衣具种种德(〔谓身端严肥满可喜也〕)其右手持数珠左手令持军持也此像住于月轮中也如上所说即是心性圆明清净之义以此妙行之火焚于垢心戏论秽恶之薪也若作观时亦即观此为本尊形也上文云皆体如来内证之德彰于外故以法门表示故也若外作者为圆𬬻以白檀末涂以白华等为供养自亦著白衣此是息灾法也灾有无量谓外世间如水火虫霜降等种种灾秏及内身一切病恼之类其相万端自身佗身皆能净除之也又无始以来有疑心谓于深法而生犹豫不能决定信此即障也此火能净除此障亦是息灾义也此息灾护摩亦有二种但瑜伽相应念诵或外护摩而作火法也然若能办供者须兼事常作善若不办者但心作即得有物可为而不作之但以心作亦不如法也。
第三火尊名为风燥从风所生是为风子形燥黑也此谓内色黑而外加燥形如上涂灰等也此尊处风轮中即半月形也亦作端坐三昧之形谓行人初发菩提心虽欲进行而无始已来妄惑烦恼根本未除数来牵破观心而加暗蔽须作此法风是不住义又如世间风能坏重云此不住之火亦如是能散坏诸障也此尊坐风坛中手执帛去头三五寸两头执之如天衣形其色青也(此是表风义也更问)此是a bhi ca ru ka 法亦有内外二法。
第阿 毗 遮 噜 迦 四赤如日晖住三角中右手执刀端坐刀表利慧断结也如日晖光是也如世日初出时色也如世日初出时夜除昼现暗尽明现故取此色也火神如是形色光焰亦然身相端严圆满如前作住于三昧作微怒形也。
第五mṛ ḍa 是火和合义也此尊作没栗 拏 淡黄色谓黄兼有火色也和合者是兼二法也其像左边作怒状右边作熙怡微笑形各半身也(〔此微笑是不瞋不大喜寂住也〕)身上有毛谓髭𩯭发之类稍多然不可过差多置令不端严也其项长而有大威光其身色一边赤一边黄也(怒边当赤也)其坐亦右方(半金刚坐也)左三角(半火坐也)左持刀右持va jra 有内外二法例前也跋 折啰 此和合者能遍一切招召息灾俱成也内用即智光烦恼即灭无生也若外作时香华身服亦须二种念诵时亦作此形如本尊也仍一目怒一目寂然灾除愿满一时得成以此等遍之理故得有如是之用不同偏方之教也。
第六火神名为忿怒即以此名义为真言等如上也其身烟色者谓非甚黑非甚白闭其一目(如不动尊也)其发散上如蓬头之状作大吼形谓如开口大呼吼状也口有四牙俱出二上二下此亦摄二事一火一风也。
第七名温腹如上世间火中谓是身内之火能消化食物资身也此正法中义则不尔腹内之火即是内证之智也迅疾谓其形更加忿怒又甚于前也极忿谓作此aḥ 字也有种种色恶 谓形具五色也义准前。
第八名费秏是除遣义也谓一切业垢等事令无余也此尊能除身中一切障即vi nā ya ka 之类皆令消秏也其色如聚毗 那 也 迦 集众多电光难可瞻覩之状此是金刚轮同类也。
第九名意生谓从意所生之法随意成也种种形皆能作所念皆能成就巧宜谓vi śu ka rma 也毗 首 羯 磨 即是随类现身普门成就之义自在之慧随作皆成有大力也。
第十受食火名kra vyā dā 火施时却 微 谓 受饮食之义也受食者谓施火食时受而食之(更问)其尊作持oṃ 字印者是梵志仪法也净行者凡有所唵 言语皆侧右手作印形而举案之以oṃ 字声而作唵 相故也。
第十一火本文缺少。
第十二火名悉成谓能悉成一切即是所作已办处寂灭道场而伏魔义也又如有一类众生一向为恶不可止遏纵加劝导更增其恶若纵之又趣恶道以方便故而伏其身令其迷闷都无所知以此因缘善恶俱不能造次即渐引导之令入正法也如金刚顶又金刚手降伏大自在天义说如上也此皆住方便道所为也秘密主此等火色所持随自己色(谓火神〔色〕)药物等同彼谓随彼色类也又偈云。
而作外护摩
随意成悉地
内复秘密主(谓次明内法也)
一性而具三
三处合为一
而作众事业
又彼秘密主
如其所说处(谓随类用)
随彼相应事
随信解焚烧
自己色及药物彼同外护摩作此悉地随意者言此十二种形色及所持物等须识其性前内外合论今说外也三和合为火不异神神不异自身也彼同是自佗俱同也内作者本尊即火火即自身也今谓理释者本尊即是毗卢遮那此毗卢遮那不异自然之慧火此火不异于我身也即以一自性三和合名内护摩也和合谓本尊即火火即同于自己三事等也上文如意悉地者随世上中下事随意即成也若不了此火法无由得成也内法亦相况耳若了此慧火者随出世上中下成就随心即成也复次三和合者谓身口意也身印口真言心本尊此三事和合毕竟等故是名三和合也若能观本尊则自身渐净净即同于本尊若见一性即三事俱净也平等皆是。
次明内护摩法即以此三事等中若作息灾即用大慈大悲此三平等大慈大悲和合时一切息灾尊为第一也若作增益即以悲及大喜和合也若忿怒者火为胎作事胎即心也谓有因缘须作忿怒之事降伏于人即从其内心中而起于忿此忿非如世间之忿怒也谓从大悲心中照了忿之实性而以方便起之以降伏恶法也如是等但内作护摩即能办诸事也故凡护摩义者谓以慧火烧烦恼薪令尽无余之义也然今此中略说所用火神及内外之相当知诸余法教之中皆有火法等随应作何事者皆准此法住于三昧随彼相应而施作之即成也若不如此但焚薪木虗尽供养毕竟滥于外法又不能成也又经所言物者谓所缘火法薪苏食物众具也。
尔时执金刚手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问世尊云何也)云何火𬬻三摩地云何散洒云何顺敷茅艸谓愿佛说也金刚手又问佛上来数闻此火法然犹未决当于何处置火何处安𬬻等更有何法也谓散洒敷茅及以物等皆问佛也。
佛告执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彼火𬬻如其肘量普皆四方其缘四指金刚围之以下亦偈佛答之谓意彼火𬬻如肘量普遍四指缘金刚围之谓随所住处穿深一肘方亦如是口上安缘高阔皆四指(用大指节量也更审)缘以金刚围之(〔四面各一相接如上八印等中说也〕)普者谓深及方令等也如方𬬻者三角半月圆等可知也借以青生茅遶𬬻而右旋勿以末加本应以本加末(谓勿以梢押根〔当〕以根押〔梢头〕也)次第而右洒茅须青湿右遶敷之者谓布茅缘上之法也当令根首相押首是上梢之苗也假令布东方时茅根在北苗在南仍以苗押次南者之根不得以根押苗也次第右绕敷之至南方即须根在东方苗头向西乃至北方次第准之也洒水谓阏伽水也阏伽别有方法如悉地中说耳然此洒水有二法若以茅作小束置于阏伽椀中而洒之洒时顺洒右旋洒也若直用手洒亦得然须顺洒也此又二种若初净火时须右旋顺洒若净了供养之时当直洒之不须旋转也如悉地中辨之然未洒时须请火尊有真言及印上品已说乃是此中所用也洒了献华次第供养诸物尔时当观本尊形在此𬬻中取上真言遍洒也满施者即是用杓投物之火中也杓有二种初大方杓名满施当满盛投火中次小杓即相续取内火中然亦须满盛也别有法亦如悉地中说今略指息灾增益折伏三事当知一切事准此而作也法教当如是奉涂香华灯当献于火天没栗(二合)荼火以一华供养安置于座处安置已真言者复洒之也智者以本真言而作满施次息灾护摩或问增益法如是世护摩说名为外事。
复次内护摩灭除于业生谓业生灭也了知自末那谓意也远离色声等眼耳鼻舌身语意业复次内护摩业生灭了知彼意者欲识意当离于境既离境当知亦离根也(谓其语在舌摄)身语意等悉从心起生依于心王而起也眼等分别生及境界色等由慧未生时依心王有妄也欲息此者用风燥火灭之谓以智风火烧也烧除妄执令得净菩提心也闭口有净语也此名内护摩为诸菩萨说也以慧是火由风而生慧是止净心为观此已上明世间之事今此说内护摩出世之事谓以智火除业生等也从业受生从生复造业轮转无已今言护摩者正是净除此业令得清净法生也业生既除然后用意生意即心王之异名此从心生法离色声香味触离眼耳鼻舌身意此等皆约心为主约此心王而住而生分别当以慧净此心王即一切法净也然慧未生时为障法所动当准上文取风燥而烧灭之须用上文深意也由慧未生即有分别以分别故有根境等垢障今用风燥之火而净除之此火即是菩提心也约此菩提心火而烧妄想等事悉令净除是名内护摩义也如是知者乃可名菩萨也所云世出世者即是事理两法也事即方便所加之火出世即是慧性之火也若世间火天作梵天形今内法火神作三摩地形寂然住三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