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财谓三密菩提心教法也。
十二分教一修多罗。此云契经。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义。
苾刍旧云比丘。新云苾刍。本香草名。含五义。一体性柔輭。喻出家人。能折伏身口麤犷。二引蔓傍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三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
菩萨摩诃萨菩萨。如上释。摩诃萨者。摩诃。是大义。萨即萨埵。是有情义。亦名心。亦云勇猛。以勇猛不怯弱故。三大无数劫。积集二种资粮。故名摩诃萨。
八部一天。谓诸天神也。二龙。谓龙神也。三夜叉。此云勇健。有在地。有在空。有在天者。四干闼婆。此言香阴。不食酒肉。天帝乐神也。五阿修罗。亦作阿苏罗。此云非天。谓其果报最胜。隣次诸天也。六迦楼罗。此云金翅。即金翅鸟神也。七紧那罗。此云疑神。似人而头有角。是天帝乐神也。八摩睺罗伽。此云大腹行。即地龙。是大蟒神也。
㲻同溺。
鼋音元。似鼈。长一二丈。
鼍音陀。类鱼。有足。长丈余。甲如铠。
桦音话。木名。皮可贴弓。
四无量慈悲喜舍。
四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砾音力小石。
賸与剩同。余也。
钿音田。金华饰也。
六道亦名六趣。一天。二人三阿修罗。四地狱。五饿鬼。六畜生。
四生化胎卵湿。
五智一通达智。二随念智。三安立智。四和合智。五如意智。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详如摄大乘论释所明。
三十七不共佛法谓佛证四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四等流身。梵本入楞伽经偈颂品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总成三十七。是为三十七不共佛法。余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所不共有也。唐实叉难提译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复现化。佛德三十六。皆自性所成。元魏菩提留支译云。实体及受乐。化复作诸化。佛众三十六。是诸佛实体。
窣堵坡即佛塔也。
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
阏伽阏音遏。阏伽水真言中遏钳字。亦作阿哩伽(二合)。
阿伽阿入声。音遏。
蘖与㜸孽蘗不同。
十波罗蜜一施。二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慧。七方便。八愿。九力。十智。
药叉旧云夜叉。
搓音蹉。娜也。
五分法身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
洛叉此云十万。
按如来一代说法。教分三藏。所谓修多罗。毗奈耶。苏怛缆。即经律论也。藏虽分三。而不出显密二门。显则广谈性相。晓悟玄理。修证法身。密乃但令诵持。不加了知。默登圣位。然悟有顿渐。位有浅深。渐则历诸僧祗。顿即立超十地。浅则声闻缘觉菩提。深即现证佛果大乘。今此准提陀罗尼。即经藏密教。默证十身佛果大乘也。或于三藏外。立一杂藏。收诸部陀罗尼。或于三乘外。别立最上金刚乘。即是陀罗尼藏。若据神变疏。则判陀罗尼为大不思议成佛神通乘。故此经以大秘密为宗。法界真如为体。不思议为用。三密为门。最上乘为教相。以一切法。皆从金刚陀罗尼乘中流出。如千流万派。发自昆仑石碛之山。三藏十二分教。出乎总持秘密之藏。乃至六度万行。莫不从陀罗尼所出。谓真言一一字。全是无相法界。而六度万行无不从法界中流出。故云。唵字者。是三身义。亦是一切法本不生义。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灭。由不生灭故。即得相无所得。相无所得。即是无相法界。实则证法界真如。故白伞葢颂云。诵满一万八千遍。遍遍入于无相定。号成坚固金刚幢自在。得名人中佛。又五秘密修行仪轨云。金刚萨埵者。是普贤菩萨。即一切如来长子。是一切如来菩提心。如经所说。金刚萨埵三摩地。名为一切诸佛法。此法能成诸佛道。若离此法。更别无有成佛。欲知金刚者。名为般若波罗蜜。能通达一切佛。无滞无碍。犹如金刚。是故。出生诸佛。若于显教修行者。久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成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十进九退。或证七住。以所集福德智慧。回向声闻缘觉道果。仍不能证无上菩提。若依毗卢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说。内证自觉圣智法。及大普贤金刚萨埵地。受用身智。乃至应时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则为生在佛家。其人从一切如来心生。从佛口生。从佛法生。从法化生。得佛法财。从此已后。受得广大甚深不思议法。超越二乘十地。是知真言秘密之旨。尚非因位菩萨所知。况容凡夫小智能测。兹会众译并诸疏钞。略为互相发明。以便初学持诵。有所措心。非敢曰释。如神变疏云。金刚手方可探其颐。莲华眼始能窥其奥。首楞严云。诸佛秘密法。唯佛与佛。自相解了。非是余圣。所能通达。但持诵之。能灭大过。速登圣位。天竺止观云。上圣方能显密两说。凡人但能宣传显教。不能宣传密教。故非下凡所议。师心可知。今按此准提真言。前后数译。而不空三藏。深得密教之传。由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牟尼如来前。受瑜伽最上乘义。后数百年。传于龙树菩萨。龙树又数百年。传于龙智阿阇黎。龙智传于金刚智法师。金刚智来游震旦。以五部瑜伽。及毗卢遮那经。苏悉轨范。授与不空三藏。及智灭度。三藏奉其遗教。复游天竺诸国。增广其学。于师子国。从龙智阿阇黎。求开十八会金刚灌顶。及大悲胎藏之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至于不空三藏。凡六叶矣。空既遍游天竺。复得亲传之旨。故其所译本。真言仪轨。委悉详备。今恐初学未闲梵音印契。由是于诸译中。多取智所译本而会明之。以其师资相承。授受无替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