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教十向圆教初心修此慈悲至入地住乃能分证犹如明鉴不动而形磁石无念而吸此之慈悲方得名普。
二别释下约圆顿三慈别释三慈一念不从不横故大经云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名如来慈有即生缘无即法缘双非即无缘佛心圆具今修佛慈故一一慈皆不思议文分三初众生缘慈二初总示二初一心缘一界非普。
圆闻名字学佛慈悲即于一念观百界生善恶因缘苦乐本末而起慈悲与拔之想也大本十如四类解释一四趣二人天三二乘四菩萨佛若分苦乐者应以四趣为苦人天等为乐或六凡为苦四圣为乐或九界为苦佛界为乐。
二今约下委释二初明观法二初指初后两界。
神通妙中明二乘依背舍胜处一切处修十四变化发得神通六度菩萨因禅得五坐道场时得六通教菩萨因禅得五依体法慧得六别教地前依禅得五登地发六圆教不因事禅而发乃是中道之真自有神通任运而发又云三轮不思议化。
七方便普二初简通取别。
大本明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显真常我性通有四意一出诸有过患二明本法功德三结行成三昧四慈悲破有观音自行已破诸有惑业过患功德三昧皆已成就正以慈悲令他破有故知今用即第四意也。
二问观下兼辩本迹三初明本迹难知二初问。
观音玄义记卷第四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六随章释二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