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如来作如是言诸菩萨等本利深入可度众生若后非时应如说法时利不俱顺不顺说非同非异相应如说引诸情智流入萨婆若海无令可众挹彼虗风悉令彼庶一味神乳世间非世间住非住处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何以故诸法空相性非有无非无不无不无不有无决定性不住有无非彼有无凡圣之智而能恻隐诸菩萨等若知是利即得菩提。
尔是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大力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尊者如佛所说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云何五空而不取舍佛言菩萨五空者三有是空六道影是空法相是空名相是空心识义是空菩萨如是等空空不住空空无空相无相之法有何取舍入无取地则入三空。
大力菩萨言云何三空佛言三空者空相亦空空空亦空所空亦空如是等空不住三相不无真实文言道断不可思议。
大力菩萨言不无真实是相应有佛言无不住无有不住有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非以有无而诠得理菩萨无名义相不可思议何以故无名之名不无于名无义之义不无于义。
大力菩萨言如是名义真实如相如来如相如不住如如无如相相无如故非不如来众生心相相亦如来众生之心应无别境。
佛言如是众生之心实无别境何以故心本净故理无秽故以染尘故名为三界三界之心名为别境是境虗妄从心化生心若无妄即无别境。
大力菩萨言心若在净诸境不生此心净时应无三界佛言如是菩萨心不生境境不生心何以故所见诸境唯所见心心不幻化则无所见菩萨内无众生三性空寂则无己众亦无他众乃至二入亦不生心得如是利则无三界。
大力菩萨言云何二入不生于心心本不生云何有入佛言二入者一谓理入二谓行入理入者深信众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尘之所翳障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入行入者心不倾倚影无流易于所有处静念无求风鼓不动犹如大地损离心我救度众生无生无根不取不舍菩萨心无出入无出入心入不入故故名为入菩萨如是入法法相不空不空之法法不虗弃何以故不无之法具足功德非心非影法尔清净。
大力菩萨言云何非心非影法尔清净佛言空如之法非心识法非心使所有法非空相法非色相法非心有为不相应法非心无为是相应法非所现影非所显示非自性非差别非名非相非义何以故义无如故无如之法亦无无如无有无如非无如有何以故根理之法非理非根离诸诤论不见其相菩萨如是净法非生之所生生非灭之所灭灭。
大力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法相不合成不独成不羇不绊不聚不散不生不灭亦无来相及以去相不可思议。
佛言如是不可思议不思议心心亦如是何以故如不异心心本如故众生佛性不一不异众生之性本无生灭生灭之性性本涅槃性相本如如无动故一切法相从缘无起起相性如如无所动因缘性相相本空无缘缘空空无有缘起一切缘法惑心妄见现本不生缘本无故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无住处凡夫之心妄分别见如如之相本不有无有无之相见惟心识菩萨如是心法不无自体自体不有不有不无菩萨无不无相非言说地何以故真如之法虗旷无相非二乘所及虗空境界内外不测六行之士乃能知之。
大力菩萨言云何六行愿为说之佛言一者十信行二者十住行三者十行行四者十回向行五者十地行六者等觉行如是行者乃能知之。
大力菩萨言实际觉利无有出入何等法心得入实际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无际之心则入实际。
大力菩萨言无际心智其智无涯无涯之心心得自在自在之智得入实际如彼凡夫輭心众生其心多喘以何法御令得坚心得入实际。
佛言菩萨彼心喘者以内外使随使流注滴沥成海大风鼓浪大龙惊骇惊骇之心故令多喘菩萨令彼众生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以禅定故心则无喘。
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大力菩萨言三解脱法是何等事理观三昧从何法入佛言三解脱者虗空解脱金刚解脱般若解脱理观心者心如理净无可不心。
大力菩萨言云何存用云何观之佛言心事不二是名存用内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无得失一不一地净心流入是名观之菩萨如是之人不住二相虽不出家不住在家故虽无法服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入布萨能以自心无为自恣而获圣果不住二乘入菩萨道后当满地成佛菩提。
大力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之人非出家非不出家何以故入涅槃宅著如来衣坐菩提座如是之人乃至沙门宜应敬养。
佛言如是何以故入涅槃宅心越三界著如来衣入法空处坐菩提座登正觉一地如是之人心超二乘何况沙门而不敬养。
大力菩萨言如彼一地及与空海二乘之人为不见也佛言如是彼二乘人味著三昧得三昧身于彼空海一地如得酒病惛醉不醒乃至数劫犹不得觉酒消始悟方修是行后得佛身如彼人者从舍阐提即入六行于行地所一念净心决定明白金刚智力阿鞞䟦致度脱众生慈悲无尽。
大力菩萨言如是之人应不持戒于彼沙门应不敬仰佛言为说戒者不善慢故海波浪故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戒性等空持者迷倒如彼之人七六不生诸集灭定不离三佛而发菩提三无相中顺心玄入深敬三宝不失威仪于彼沙门不无恭敬菩萨彼仁者不住世间动不动法入三空聚灭三有心。
大力菩萨言彼仁者果满于足德佛如来藏佛形像佛如是佛所而发菩提心入三聚戒不住其相灭三有心不居寂地不舍可众入不调地不可思议。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不可思议汝当于后成菩提道无量众生超生死海尔时大众皆悟菩提诸小众等入五空海。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不受一尘故大众得所非得不舍一法故不妨以方便导人又不受一尘则问答无门不舍一法故无问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