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无住菩萨。闻佛所说一味真实。不可思议。从远近来。亲如来坐。专念谛听。入清白处。身心不动。
佛言。汝本不从来。今亦不至所。汝得本利。不可思议。是大菩萨摩诃萨。即放大光。遍照大千界。而说偈言。
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转。而转众生一切情识。入唵摩罗。
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无生。何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
佛言。一切境本空。一切识本空。空无缘性。如何缘起。
佛言。见即为妄。何以故。一切万有。无生无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身尚不有。云何有见。
无住菩萨言。一切境空。一切身空。一切识空。觉亦应空。
佛言。可。一觉者。不毁不坏。决定性故。非空非不空。无空不空。
佛言。如是。彼可境者。性本决定。决定性根。无有处所。
佛言。如是。觉无处所(藏本无所字)故清净。清净无觉。物无处所故清净。清净无色。
佛言。心眼识。亦复如是。不可思议。何以故。色无处所。清净无名。不入于内。眼无处所。清净无见。不出于外。心无处所。清净无止。无有起处。识无处所。清净无动。无有缘别。性皆空寂。性无有觉。觉则为觉。
善男子。觉知无觉。诸识则入。何以故。金刚智地。解脱道断。断已。入无住地。无有出入。心处无在。决定性地。其地清净。如净瑠璃。性常平等。如彼大地。觉妙观察。如慧日光。利成得本。如大法雨。入是智者。是入佛智地。入智地者。诸识不生。
无住菩萨言。如来所说一觉圣力。四弘智地。即一切众生。本根觉利。何以故。一切众生。即此身中。本来满足。
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无漏。诸善利本。今有欲刺。为未降伏。
无住菩萨言。若有众生。未得本利。犹有采集。云何降伏难伏。
佛言。若集若独行。分别及以染。回神住空窟。降伏难调伏(流通本有远离诸欲刺一句)。解脱魔所缚。超然露地坐。识阴般涅槃。
无住菩萨言。心得涅槃。独一无伴。常住涅槃。应当解脱。
何以故。涅槃本觉利。觉利本涅槃。涅槃觉分。即本觉分。觉性不异。涅槃无异。觉本无生。涅槃无生。觉本无灭。涅槃无灭。涅槃本故。无得涅槃。涅槃无得。云何有住。
善男子。觉者不住涅槃。何以故。觉本无生。离众生垢。觉本无寂。离涅槃动。住如是地。心无所住。无有出入。入唵摩罗识。
无住菩萨言。唵摩罗识。是有入处。处有所得。是得法耶(北藏作也)。
佛言。不也。何以故。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其父谓言。迷子。汝勿欣怿。所得金钱。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善男子。唵摩罗者。亦复如是。本无出相。今即非入。昔迷故非无。今觉故非入。
无住菩萨言。彼父知其子迷。云何经五十年。十方游历。贫穷困苦。方始告言。
无住菩萨言。远行遍计。游历十方。一念心生。具五十恶。云何令彼众生无生一念。
佛言。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刚地。静念无起。心常安泰。即无生一念。
无住菩萨言。不可思议。觉念不生。其心安泰。即本觉利。利无有动。常在不无。无有不无。不无不觉。觉知无觉。本利本觉。觉者清净无染。不变不易。决定性故。不可思议。
尊者大觉尊。说生无念法。无念无生心。心常生不灭。一觉本觉利。利诸本觉者。如彼得金钱。所得即非得。
音释
唵
(庵上声。梵语也。经中称唵摩罗。唵摩罗。阿摩罗。乃译人语。音少异耳。又唵字。是一切真言之母。含无量法门。即是无相法界也)。
缄
(音兼。封固也)。
沮
(疽上声。抑也)。
测
(音恻。测度)。
瑠
(音流。瑠璃。俗作琉)。
渗
(森去声渗漏)。
趁
(嗔去声。践也)。
畜
(音触。众兽皆曰畜)。
沦
(音伦没也)。
坠
(垂去声。陨落也)。
魅
(音妹。迷昧也。又鬼名。有魑魅魍魉两种。魑魅。四足。好迷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乃精怪之物。魍魉为川泽之神)。
纽
(音纽鼻纽)。
咎
(求去声过愆也)。
渠
(音劬。渠渠。力言不已也)。
此为转识分。唯识论云。约了达分别。八识皆名识。若了别六尘粗境。前六独名识。故前六。总名分别境识。其第八识。又名本觉识。今此品。既以本觉标为名。何以不言第八识。而反言九识耶。葢以转八识为第九识耳。九识。梵语名为唵摩罗。此云清净。又云白净识。即第八异熟识。谓成佛时。转第八而成唵摩罗。无别第九。又名无分别智光。即佛性正因。又名阿摩罗识。有二种。一所缘。即是真如。二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如来藏。所缘。即空如来藏。此二。竝以真如为体。又此第九。总摄诸识。乃于前八识中。加唵摩罗识故。又诸识中。有体用二心。识性是体。识相是用。如寂灭心。即九识。是体。生灭心。即前八识。是用。以用即体。故生灭即不生灭。以体即用。故不生灭即生灭。然生灭无性。寂灭随缘。其体用本不二故。又此转字。即从利字转出。以九识即第八识所转。亦犹本觉所出之利。是故标为本觉利品也。又菩萨为住世利人。故云留惑润生。如解深密经。是入惑之初门。说九识。名纯净识。接引初根。留惑不灭。令悲智渐渐得生。而楞伽为大乘根。顿说第八识。为如来藏。皆直示惑之本实。葢不断众生住地无明。即显诸佛根本不动智。此留惑润生义也。九识。有十种名。一曰真识。自体非伪故。二曰无相识。体非有无故。三曰法性识。轨用不改故。四曰佛性真识。真觉常存。体非隐显故。五曰实际识。性绝虗假故。六曰法身识。大用无方故。七曰自性清净识。随流不染故。八曰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如如可为究竟故。九曰真如识。体非一异故。十曰不可名目识。胜妙绝待故。然欲使众生转诸情识。入唵摩罗。只要策发其自心一觉。别无他法。又释摩诃衍论中。立十种识心。眼识心。至第八阿赖耶识心。其第九。名多一识心。第十。名一一识心。故契经中云。心量虽无量。而不出十识。此即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识。总摄前九故。如是十种心量中。初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得缘真理而为境界故。然此品。正是第八不动地行相。俱生我执已尽。所作皆息。住于报行。得寂灭现前。有为无为。二行已终。是为究竟。今此无住菩萨。住于不动。法尔如是。故佛为其发起无功用大觉慧。发起无量差别智。故以无住为名。而表能入于一切智智境界。葢达法身之理。名一切智。差别智名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乃根本智中修差别智也。又八地修愿波罗蜜。表愿之无住。此品。又从无相法品中。本无本处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