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地藏菩萨从众中起。至于佛前。合掌胡跪而白佛言。尊者。我观大众。心有疑事。犹未得决。今者如来。欲为除疑。我今为众。随疑所问。愿佛慈悲。垂哀听许。
佛言。菩萨摩诃萨。汝能如是救度众生。是大悲愍。不可思议。汝当广问。为汝宣说。
尔时如来欲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法缘所生。离缘可无法。云何法性无。而缘可生法。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是心所生法。是法能所取。如醉眼空华。是法然非彼。
尔时地藏菩萨言。法若如是。法则无待。无待之法。法应自成。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法本无有无。自他亦复尔。不始亦不终。成败则不住。
尔时地藏菩萨言。一切诸法相。即本涅槃。涅槃及空。相亦如是。无是等法。是法应如。
地藏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如相。非共不共。意取业取。即皆空寂。空寂心法。俱不可取。亦应寂灭。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一切空寂法。是法寂不空。彼心不空时。是得心不有。
尔时地藏菩萨言。是法非三谛。色空心亦灭。是法本灭时。是法应是灭。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法本无自性。由彼之所生。不于如是处。而有彼如是。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法住处无在。相数空故无。名说二与法。是则能所取。
尔时地藏菩萨言。一切诸法相。不住于二岸。亦不住中流。心识亦如是。云何诸境界。从识之所生。若识能有生。是识亦从生。云何无生识。能生有所生。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所生能生二。是二能所缘。俱本各自无。取有空华幻。
尔时地藏菩萨言。法相如是。内外俱空。境智二众。本来寂灭。如来所说实相真空。如是之法。即非集也。
佛言。如是。如实之法。无色无住。非所集。非能集。非义非文。一本科法。深功德聚。
地藏菩萨言。不可思议。不思议聚。七六(北藏误作七五)不生。八五(北藏误作八六)寂灭。九相空无。有空无有。无空无有。如尊者所说。法义皆空。入空无行。不失诸业。无我我所。能所身见。内外结使。悉皆寂静。故诸愿亦息。如是理观。慧定真如。尊者尝说。实如空法。即良药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法性空故。空性无生。心常无生。空性无灭。心常无灭。空性无住。心亦无住。空性无为。心亦无为。空无出入离诸得失。阴界入等。皆悉亦无。心如不著。亦复如是。菩萨。我说诸空。破诸有故。
地藏菩萨言。尊者。知有非实。如阳𦦨水。知实非无。如火性生。如是观者。是人智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是人真观。观一寂灭。相与不相。等以空取。以修空故不失见佛。以见佛故不顺三流。于大乘中三解脱道。一体无性。以其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作。无作故无求。无求故无愿。以是业故净心。以心净故见佛。以见佛故当生净土。菩萨。于是深法。三化勤修。慧定圆成。即超三界。
地藏菩萨言。如来所说无生无灭。即是无常。灭是生灭。生灭灭已。寂灭为常。常故不断。是不断法。离诸三界动不动法。于有为法如避火坑。依何等法而自诃责。入彼一门。
如是三事。从本空无。非我真我。云何于是而生爱染。观是三事。为系所缚。飘流苦海。以如是事。常自诃责。
三谛者。一谓菩提之道。是平等谛。非不平等谛。二谓大觉。正智得谛。非邪智得谛。三谓慧定。无异行入谛。非离行入谛。
以是三谛而修佛道。是人于是法。无不得正觉。得正觉智。流大极慈。己他俱利。成佛菩提。
音释
操
(草平声操守)。
裔
(以制切)。
惚
(音忽。恍惚不定也)。
妥
(唾上声。安怙也)。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卷第十一
此为满觉分。谓觉行圆满。而能总持众法。为一经之枢纽也。且夫此经。如无相法。发明第六地。无生行。发明第七地。本觉利。发明第八地。入实际。发明第九地。真性空。发明第十地。如来藏。发明等觉地。至此品。地藏菩萨当机。分明显玅觉果满。然玅觉原不离前六品法。所以云诸佛始觉。即是众生本觉。本觉为因。始觉为果。又前品为等觉因圆。此品是玅觉果满。又因行果行。终始同源。以明生佛共有根本智体。故即参合融会前六品法。以成佛果玅行也。又总者。徧摄之义。持者操执不舍。又具能所二义。能持如地。所持如藏。又离能绝所。如地之持物。含育万有。如地之能藏。人法兼摄其义有此。然地藏菩萨本是华严会上法身大士。又尝问佛十地法门。名地藏十轮经。又占察经中。佛言。地藏菩萨发心已来。过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且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唯除知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即普贤)观世音。其余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今以玅觉自任。为众决疑。故广申其问耳。今池州九子山(俗名九华)。有地藏菩萨。姓金。乃新罗国王之裔。唐至德初。来此示现。成大伽蓝。至年九十九而入灭。乃是菩萨之应化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