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将释此一部妙典。二十八品。多有诸家。今暂归天台宗。每品用三门解说。第一述每品大意。第二释每品名。第三释每品内文。略科断。
第一述初品大意者。原夫浩浩性海。混动静而凝真。眇眇觉山。抱理事以布教。教海无尽。故扣诸万机以埀影。机感万差。犹驰走五乘以分[鏕-比+七]。然则许车长者。开三车。遍与一实之妙车。觅子慈天。集百属。同付一家之财业。今此经者。开权显实之玄门。果海圆实之格言。宏括众经之纲纪。巨海之吞千潮。广统群典之枢要。犹大虗之抱万有。文菀芳馥。开三生六即之华。义林蓊𣠵。结三轨四德之果。舒则一乘之义门区分。明映日月。卷则一极之玄枢凝真。峻凌妙高。所以片片慈氏之问。普被尘国。明明能仁之训。等霔现当。遂使乘此法轮。不起一处。普游无边法界。入彼法门。不移一念。忽现无尽劫海。可谓返流归源之宝舟。尽迷趣觉之银烛者矣。教大意。盖在此哉。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品四千七百一十六言)
今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大意者。夫巍巍佛智。推甚深无量于一宗之考。荡荡慧门。告难解难入于三乘之息。是以五甚深海。骐驎牢穷其底。八甚高峰。凤凰难翔其顶。是故无问春雷。振四种法响于三乘之蛰。自说秋龙。洒七成甘雨于七权之鱼。十如帝网。笼十界而重重。一乘颇梨。亘十刹隐隐。久后密唱。系圆珠于五千衣里。要当显谈。驾宝车于一大白牛。浅智千二。起疑念而迷所趣。深智一子。宣未了而问进退。能仁三止。沙汰五千。鹙子三请。精进十信。是以枝叶糟糠。忘系珠而退法座。真实普机。怀信财而住会席。于是赫赫法王。喻昙华而劝信。明明智行。作莲华而发欢。是以一大金乌。照五姓而辉辉。四一银㝹。临七人而皎皎。岂谓焦种趣寂。值法雨而更萌佛芽。毕死阐提。服妙药而复苏后生。教经义纬。织成行锦于五佛机。智针行线。缝饰果绣于三世帐。诸佛本怀。皆圆此部。出世大意。悉满此章。破执而决疑。法华最第一。开迷而照觉。谁敢争斯典哉。文约义丰。理深行普矣。胜可谓不思议妙法。难测量法门矣。此品大意。盖如是欤。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卷九千八百六十言品六千五百九十一言)
今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大智身子。领中下而说望。大悲世雄。应屈延而畅喻。而为其喻也。三车设门外。稚子出火宅。是则述三乘引教。一车造露地。进子至道场。是则明一乘与教。先谈火宅。然后与白牛车。三界火宅。群生所居。五蕰假室。有情所住。寿命柱根。润四相而摧朽。地水墙壁。曝二耀而抱圻。憍慢八鸟。翔振翮于四仪遥原。瞋恚八虫。鬪怒目于五境广野。愚痴𧏙蜋。迷四倒而驰走。贪欲狐狼。抱五尘而践逾。邪见夜叉。拨因果而食人狗。戒取荼鬼。旋火宅而事嬉戏。身见大鬼。计我所而无惭愧。见取咽喉。著其命而作保。边见牛头左角。著断常而灭因果。边见右角。执前后而如蓬乱。五钝禽兽。惊愕行者于朝夕。五利陋鬼。烦扰智者于昼夜。唯有大慈释尊。拔济此难。大悲观音。守护是畏。三界众生。悉是佛子。六道含识皆心。□方谛求。更无余乘。谁留三乘。十方佛土。唯有一乘。谁存五姓。谤人谤法。受殃三途。求友求法。攀祥于万代。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品三千二百六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卷九千二百八十六言品一千六百五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品一千七百二十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品五千九百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远远一圣。证正觉于十劫。颙颙二八。求出家于一世。自此以降。劫而难思。大千尘墨。不足喻其远。亿国尘算。安得况彼劫。于时大通正觉。放光振地。幽瞑众生。仰奇生疑。八方梵天。寻光集会。上下大梵。见相来到。于是十方梵王。供华上殿。请说大法。十六王子。叹德仰化。欲演妙法。是以智胜法王。随众机而且转谛缘。王子沙弥。觉机熟而说妙法。其会会众。信大乘而闻一乘。一大正觉。入家室而乐禅悦。十六沙弥。升法座而讲妙法。传灯之功。成正觉于十方。结缘之力。限入道于万代。然则入寂灰身。余国经生。证理归灭。佛乘得度。悦悦化城。等寻香而忽灭。急急楼阁。同阳炎而隐泯。定性二乘。失旅次而退宝处。强识释迦。得商人而还本宅。明明导师。息中路而致宝城。扰扰商人。惮远险而不可退。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卷八千三百三十二言品二千三百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一千二百三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也。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二千一百六十三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巍巍释迦。振记声而流欢。荡荡药王。闻实相而怀乐。是以一句之功。赐无上位。一念之勋。封无边国。舍净业士星。散沙界。如来专使月。照亿刹。毁佛之罪。轻争毛叶。谤人之业。重竞盘石。镜智妙华。咲供养菀。种智宝菓。结受持林。法华第一龙。振三乘谷。已今当说象。蹴一乘峰。风飞三说。而六宗靡旗。众涌十妙。而乱辙。理智全身。托经卷而游尘国。真应权身。随经处成正觉。高原求水。闻十如而近泥。干土发哀。悟七喻而见水。慈悲芳室。混五姓而同庇。忍辱妙衣。著七人而俱位。法空广床。不遮毕死而安坐。理姓平榻。不舍懈怠而信受。变化猛守。防刀杖于行者。清净光身。许示现于寂漠。忘失章句。闻如来诲。空闲听众。得天龙闻。能说法师。蒙佛护而令大众喜。所化弟子。随师训见恒沙佛。妙法圆宗。超超然独秀。平等大慧。礭礭然坚固。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二千六百三十二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七宝灵坟。踊会地而住天汉。五千龛室。餝栏楯而居层阶。加以无数宝幢。流虹幡而飘飘。万亿宝铃。鸣伽音玲玲。金银圆盖。悬于中天。瑠璃支提。擢于四天。三十三天。雨天华而供养宝塔。八部龙神。奏伎乐而赞叹塔婆。于时峨峨塔庙。出隐隐声。以赞扬释迦。正正多宝。吐冲冲辨。证成大慧。所以十六大众。闻塔声以悱悱。八部天人。发疑心而愤愤。兢兢大乐。举众疑而待法响。堂堂能仁。称多宝而开会𣠵。仰仰乐说。欲见全身。赫赫大觉。谈集分身。谆谆报佛。放毫光而照十方。浩浩分身。从侍者集中城。未熟天人。移他土而净秽执。已熟众生。接虗空而遮少心。云集诸佛。与欲请开塔户。本体释尊。应请开摩尼户。多宝如来。半座同位。释迦世雄。入身同塔。燽燽两尊。岿然居高。煌煌一塔。森然秀峙。十五强况。等妙高而秀六宗。一乘圆智。无濵海而胜三乘。𫏐持之功。诸佛所叹。读持之力。住纯善地。人天好眼。人天应供。愤愤悱悱。忉忉至至。难得可谈。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卷八千九百五言品一千七百廿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一千一百九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三千二百二十五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二千七百五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卷一万二百二言品二千一十八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二千六百六十二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一千三百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三千五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卷八千七百七十一言。品一千四百九十五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一千一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
妙法莲华经属累品第二十二(四百六十三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一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二千七百八十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也。
第一述大意者。夫宿王高问。显苦行于沙劫。如来秀答。示经力于十喻。然则净明德佛。澍妙法甘雨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翘精进经行于万二千岁。是以萨埵喜见。获得三昧。而燃爱身。诸佛善逝。赞扬真供。而为嘿然。净德王家。忽示化生。净明法院。还奉嘱累。圆寂之𨓍。竭鹄林悲。高塔之前。臻臂烧信。于时求少苾𫇴。向宝所以得足。阙根大士。属诚谛而具身。三千威德。六种震动。六天应化。四华散下。一指之妙供。陵三千七宝。四句之法力。蔑四圣高德。十喻强军。捧宝釰以游法华院。八万将兵。靡权魔而归莲华阙。严严乎。妙法之力弥难仰。堂堂乎。念经之用何易测。十况曦升。照大慧美。万佛月临。息女人势。赞善者。现口出青莲华香。持经者。当手取草坐道场。是品大意。盖如是欤。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二千六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卷六千七百二言品二千八十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一千二百二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一千七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一千六百八十一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