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624-A 新刻法华演义序

昔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惟法华一经。称纯圆独妙者。夫亦以时则卓午。以味则醍醐也。不说之于四十年以前。时未至。机未熟。而说之于四十年之后。权可废。实可立。归九界于佛界。会三乘于一乘。则此经之深固幽远。非兼但对带之所可比拟。讵言说文辞之所可䟦及乎。虽然。经之义蕴。不诠发则不明。经之宗旨。不阐扬则不显。若非用世语言。何以助宣佛法。是故陈隋以来。注释者不一家。而以辨才分疏者。惟天台为独步。南岳谓天台曰。法华三昧。非子莫证。非我莫识。纵有文字之师千百。莫能穷汝之辨。是南岳与天台。固同听法华。自灵山中来也。厥后唐之荆溪。仅为释签。宋之温陵。第有要解。至于元。有科注之刻。不加见。而仍以天台成言。为注述焉。自有明以迨国朝。又有会义授手指掌等书。虽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而能明经义。显经旨者。皆如来使也。东瓯晓柔法师。寝馈于法华有年矣。谈经五会。讲席大开。今将一松大师遗稿。分科列段。订讹补残。经疏义符。文成完璧。兹欲寿诸梨枣。过余一商。余观诵之。见其诠发经义。明辨以晳。昭昭乎如卓午之时也。阐扬经旨。纯粹以精。津津乎有醍醐之味也。珠联脉贯。肤去液存。略前人之所详。详前人之所略。深也而以浅出之。幽也而以明表之。适应时机。的为善本。其于古德。何多让焉。大凡经籍之流传。有数存焉于其间。使当日松师之本。不入于晓柔法师之手。则此本必湮没不传矣。即或置之箧中。若无阅藏因缘。未必为之编订。则此本亦终残缺无成矣。由是观之。晓柔法师。诚为一松大师之后身也。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其斯之谓与。之二师者。后先接续。相与有成。何尝非如来之所遣使。法师品云。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广演此经。解说其义也。后之学者。得是书而读之。悉知诸法实相。自能入佛知见矣。又何患不得一切种智也。然则二师。法施之功德。真有不可说。不可说者。夫岂余一人之私言哉。

光绪戊寅夏三一居士吴郑衡谨书

No. 624-B 新刻法华演义序

法华演义者。乃一松大师之讲录也。师不知何许人。亦未明其时代。姑置弗考。闻夫菩萨。发心有愿居先。得意无心为本(此六字乃梦中所见)。心空则旨彻。愿立则道成。然后谈空意不在空。说有心本非有。心本非有。有即妙有。意不在空。空乃真空。真空不空。诸佛之教观兴也。妙有非有。众生之执见化焉。诫以凡类昏迷。四生不出。佛家证得。二死永亡。是知如来。虽示生周代。复入涅槃者。其实久成正觉。常住世间。故此经如来寿量品云。我成佛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大宝积经。六十三本事品云。佛告诸比丘。过去阿僧祇。不可思议。无始世界。不可说劫。有因陀幢如来。出现于世。汝知谁也。诸比丘默然无答。尔时文殊师利。从东方。月光庄严国来。白佛言世尊。昔时因陀幢如来。即今世尊也。何以故。由世尊具足不可思议诸善方便。成熟众生。于过去世。曾作八亿佛。无心取正觉。更于未来世。示现无量佛。大矣哉不可思议者。如来之神变也。如梦中事。无古无今。如镜中像。非实非虗。如水中月。不有不无。如画中人。靡来靡去。无古无今。以心印心。心心不异。非实非虗。卷之无纵。舒之无量。不有不无。取之非得。舍之非离。靡来靡去。佛身常住。始终不迁。故一切众生。从无始以前。至未来以后。常住佛身之中。亦未曾动易。所以菩萨。长时自利利人。彼此终归一致。积劫益生自益。物我究竟双忘。傥有一毫法。非是道者。便成障碍。则法华实相。不得圆满。是以如来。复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以畅本怀。始自乳味。终于醍醐。虽各乘其时。未曾说诸法实相者。由其机未熟。故佛教未圆。乳味虽顿。仍归兼说。三藏所诠。全是生灭。方等尚对弹斥。熟味犹带淘汰。当涅槃虽同味。又说追泯。故唯有此经。乃纯圆独玅。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九界同归。三乘咸会。如来大事因缘。自此而明。出世本怀。自此而畅。故称为玅法也。由法玅故。其旨非同非异。故天台大师。于大苏岭。证三昧后。提其纲。挈其领。弘此玅经。广之三大部。是乃愈同愈异也。后释签玅乐。乃至此书等。终归王城玅旨。是乃愈异愈同也。如是厥义。重重包含。实有出于不可思议者。然此讲录之稿。原于咸丰八年间。东瓯寂光寺。宇坚老人逝世。一切经书散尽。唯留是稿。虽得全部。尽残朽矣。内无正文。科未另出。惜当时门人灵述。嘱康世[糸*宙]居士。转录者。字多错失。然(和)犹爱若神珠。刹那宝护。恒佩于身。不离云水。愿至顾命。遗嘱高明。遂使寝馈间。不舍此爱也。迨光绪丙子夏。住古越传灯寺阅藏。有法华授手一编。乃我 国朝选入。因此想松师。讲录之稿。可与颉颃。傥或失传。有负松师。一生愿力。血滴心肠。又负诸贤。久望指南。不知归趣。然于是稿。起首不得。而又不能放下。至于仲冬三日。沐浴焚香。祝愿下笔。念念于心。至十二日。思穷虑绝。夜梦白光徧照。似有声云。得意无心为本。六字分明。显著于前(和)寤时。忽觉快畅。罪庆交怀。嗟乎。实自愧矣。毫无梵行。敢希圣应。良繇愍(和)劣智。大事难成。故垂慈冥被。始可尅终。此实直言。并非妄语。所以十住断结经云。上方安寂世界。妙识如来。随众生根。权现吉祥睡相。众生效之。即为梦中。神识说法。凡有受化得悟。乃至成道者。皆于梦中。而作佛事。今(和)亦复如是。幸此因缘。故将是稿。繁者删之。错者订之。失者补之。欠者足之。且以科绪。携出排定。将正文列入。以讲录分疏其下。令阅者。朗若列眉。缘有正文。不得仍名讲录也。故易之曰演义。付剞劂氏。广为流通。未来同学者。见此闻此。莫泥句下。生机发解。各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了诸佛之所证。乃众生之本具。未发菩提心。令速发心。发菩提心。令永不退。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者。令速圆满。所愿传传不。佛日从是增辉。代代尊崇。法轮自此常转。原从鹫岭。延至龙华。故序其缘起如此。

时维大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仲冬谷旦东瓯释氏卍莲子晓柔稽首谨序于古越传灯寺之藏经楼

No. 624

法华经演义科文

序品科

  • 释经文分为(二)
    • 初释题分文
    • 二依文释义(二)
      • 初迹门(三)
        • 初序分(二)
          • 初品题
          • 二正文(二)
            • 初通序(五)
              • 初所闻法体
              • 二能闻之人
              • 三说经时分
              • 四说经处所
              • 五同闻伴侣(四)
                • 初声闻众(二)
                  • 初比丘(二)
                    • 初总明(五)
                      • 初明类
                      • 二举数
                      • 三论位
                      • 四叹德
                      • 五列名(二)
                        • 初别列二十一位
                        • 二总指万二千人
                    • 二别举
                  • 二尼众
                • 二菩萨众(五)
                  • 初明类
                  • 二举数
                  • 三显位
                  • 四叹德(二)
                    • 初总叹
                    • 二别叹
                  • 五列名(二)
                    • 初别列
                    • 二总结
                • 三杂类众(七)
                  • 初诸天众(二)
                    • 初欲界
                    • 二色界
                  • 二龙王众
                  • 三紧那罗
                  • 四干闼婆
                  • 五阿修罗
                  • 六迦楼罗
                  • 七人王众
                • 四结众集
            • 二别序○
        • 二正宗○
        • 三流通○
      • 二本门○
  • ○二别序(五)
    • 初众集序
    • 二现瑞序(二)
      • 初此土瑞相(六)
        • 初说法
        • 二入定
        • 三雨华
        • 四动地
        • 五众喜
        • 六放光
      • 二他土瑞相(二)
        • 初见十种法界
        • 二见五时法化
    • 三疑念序(二)
      • 初弥勒疑(三)
        • 初疑六瑞
        • 二疑问谁
        • 三疑文殊
      • 二大众疑(二)
        • 初疑瑞相
        • 二疑问谁
    • 四问答序(二)
      • 初弥勒发问(二)
        • 初长行总问
        • 二重颂别问(二)
          • 初正问(二)
            • 初颂此土瑞
            • 二颂地土瑞(二)
              • 初颂十种法界
              • 二颂五时法化(二)
                • 初颂前二时(二)
                  • 初华严
                  • 二阿含(三)
                    • 初明声闻
                    • 二明缘觉
                    • 三明菩萨
                • 二颂后三时(二)
                  • 初结前生后(二)
                    • 初结前
                    • 二生后
                  • 二次第陈问(二)
                    • 初总问
                    • 二别问(三)
                      • 初次第问方等(六)
                        • 初问檀
                        • 二问尸
                        • 三问忍
                        • 四问进
                        • 五问禅
                        • 六问慧(二)
                          • 初自行
                          • 二化他
                      • 二不次第问般若(七)
                        • 初问禅
                        • 二问进
                        • 三问尸
                        • 四问忍
                        • 五又禅
                        • 六问檀
                        • 七问慧
                      • 三问如来涅槃(二)
                        • 初总明
                        • 二别明
          • 二结请(二)
            • 初标意
            • 二请答
      • 二文殊酬答○
    • 五结判文殊酬答
  • ○二文殊酧答(二)
    • 初长行(三)
      • 初惟忖
      • 二证验(二)
        • 初总验
        • 二别验(三)
          • 初明最初一佛(三)
            • 初举时分
            • 二出佛号
            • 三明说法(三)
              • 初说顿教同
              • 二说渐法同
              • 三会圆教同
          • 二明中二万佛
          • 三明最后一佛(三)
            • 初明
            • 二明今同(二)
              • 初现瑞同(二)
                • 初此土六瑞与今佛同
                • 二他土六瑞与今佛同
              • 二疑念同
            • 三明当同(三)
              • 初显同(七)
                • 初因人同
                • 二说法同
                • 三时节同
                • 四唱灭同
                • 五授记同
                • 六灭后同
                • 七通经同
              • 二释疑(二)
                • 初释文殊与释迦疑
                • 二释弥勒与文殊疑
              • 三结会
      • 三结判
    • 二偈颂○
  • ○二偈颂(二)
    • 初颂证验(二)
      • 初颂最初一佛
      • 二颂最后一佛(三)
        • 初颂
        • 二颂今同(二)
          • 初颂现瑞同(二)
            • 初颂此土瑞
            • 二颂他土瑞(二)
              • 初颂见十种法界(二)
                • 初颂六趣凡夫
                • 二颂佛说三乘
              • 二颂见五时法化
          • 二颂疑念同
        • 三颂当同(三)
          • 初颂显同(七)
            • 初颂因人同
            • 二颂说法同
            • 三颂时节同
            • 四颂唱灭同
            • 五颂授记同
            • 六颂灭后同
            • 七颂通经同
          • 二颂释疑(二)
            • 初颂释文殊与释迦疑
            • 二颂释弥勒与文殊疑
          • 三颂结会
    • 二颂结判(四)
    • 初答名目
    • 二答理体
    • 三答宗要
    • 四答力用

方便品科

  • 品文大分为(二)
    • 初经家叙
    • 二如来叹(二)
      • 初略开权显实(二)
        • 初正略开显(二)
          • 初长行(二)
            • 初叹权实智(二)
              • 初叹诸佛二智(三)
                • 初叹
                • 二释
                • 三结
              • 二叹释迦二智(三)
                • 初叹
                • 二释
                • 三结
            • 二叹权实境(四)
              • 初明如来之所说
              • 二明如来之所证
              • 三明如来全证众生之所具
              • 四明众生全具如来之所证
          • 二偈颂(二)
            • 初正颂(四)
              • 初颂权实智
              • 二颂权实境
              • 三颂其不知(二)
                • 初拣能知
                • 二拣不知(二)
                  • 初拣二乘(二)
                    • 初总拣
                    • 二别拣(二)
                      • 初拣声闻
                      • 二拣辟支
                  • 二拣菩萨(二)
                    • 初拣新发意
                    • 二拣不退转
              • 四颂其能知
            • 二开显(二)
              • 初略显实
              • 二略开权
        • 二腾疑致请○
      • 二广开权显实○
  • ○二腾疑致请(三)
    • 初约疑念请(二)
      • 初当机请(二)
        • 初长行(二)
          • 初经家叙疑
          • 二当机正问(三)
            • 初正发问
            • 二述问意
            • 三请说法
        • 二偈颂(三)
          • 初颂正发问
          • 二颂述问意
          • 三颂请说法
      • 二如来止
    • 二约根种请(二)
      • 初长行(二)
        • 初正请
        • 二出意
      • 二偈颂(二)
        • 初颂正请
        • 二颂出意
    • 三约受化请(二)
      • 初标明止意(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
      • 二正明受化(二)
        • 初长行(二)
          • 初正请
          • 二出意
        • 二偈颂(二)
          • 初颂正请
          • 二颂出意

上略开显竟。

  • ○二广开权显实(三)
    • 初法说(五)
      • 初如来正说(二)
        • 初长行(三)
          • 初许说(三)
            • 初顺许
            • 二诫许
            • 三正许(二)
              • 初经家叙退(二)
                • 初标叙
                • 二出意
              • 二如来拣许(二)
                • 初正拣
                • 二更许
          • 二受旨
          • 三正说(三)
            • 初叹法妙
            • 二诫不虗
            • 三正开显(三)
              • 初总明诸佛(二)
                • 初正明诸佛(三)
                  • 初开权显实(六)
                    • 初标定
                    • 二释明
                    • 三正释
                    • 四反征
                    • 五转解
                    • 六结名
                  • 二为实施权
                  • 三废权立实
                • 二结显十方
              • 二别明三世(二)
                • 初正别明(三)
                  • 初过去
                  • 二未来
                  • 三现在
                • 二结其意
              • 三重明释迦(四)
                • 初开权显实
                • 二申明方便(三)
                  • 初标意
                  • 二示相(三)
                    • 初标
                    • 二列
                    • 三释
                  • 三结显
                • 三敦逼令信(二)
                  • 初拣非弟子
                  • 二斥为上慢(四)
                    • 初正斥
                    • 二释明
                    • 三姑纵
                    • 四释疑
                • 四诚无虗妄
        • 二偈颂(四)
          • 初颂退席
          • 二颂在会
          • 三颂许说
          • 四颂正说(三)
            • 初颂总明诸佛(四)
              • 初颂开权显实(二)
                • 初明诸佛开权(二)
                  • 初开权
                  • 二出意
                • 二明释迦显实(二)
                  • 初叙意
                  • 二正显(三)
                    • 初约别教显
                    • 二约通教显
                    • 三约藏教显
              • 二颂为实施权
              • 三颂废权立实
              • 四颂劝信不虗(三)
                • 初正劝信(二)
                  • 初举心色劝
                  • 二举誓愿劝
                • 二举五浊(三)
                  • 初标意
                  • 二示相
                  • 三结显
                • 三结不虗
            • 二颂别明三世(三)
              • 初颂过去(二)
                • 初颂略开显
                • 二颂广开显(二)
                  • 初总标
                  • 二别示(二)
                    • 初约缘因明开显(三)
                      • 初约菩萨
                      • 二约二乘
                      • 三约人天(三)
                        • 初明起塔
                        • 二明造像
                        • 三明供养(三)
                          • 初意业
                          • 二身业
                          • 三口业
                    • 二约了因明开显
              • 二颂未来(三)
                • 初颂开权显实(二)
                  • 初正明
                  • 二出意
                • 二颂为实施权(二)
                  • 初正明
                  • 二出意
                • 三颂废权立实
              • 三颂现在(三)
                • 初颂开权显实
                • 二颂为实施权
                • 三颂废权立实
            • 三颂重明释迦(二)
              • 初颂略开显
              • 二颂广开显(四)
                • 初颂申明方便(二)
                  • 初示相
                  • 二出意
                • 二颂开权显实(二)
                  • 初开权(二)
                    • 初隐实(二)
                      • 初大乘拟宜(二)
                        • 初三七思惟
                        • 二诸天请转
                      • 二无机息化
                    • 二施权(二)
                      • 初念同诸佛(二)
                        • 初释迦正念
                        • 二诸佛愍喻(二)
                          • 初叹同
                          • 二出意
                      • 二随顺施小(三)
                        • 初随顺
                        • 二施小
                        • 三释疑
                  • 二显实(二)
                    • 初明大乘机发
                    • 二明如来演说(四)
                      • 初作念
                      • 二拣机
                      • 三正说
                      • 四结益
                • 三颂叹法希有(二)
                  • 初颂如是法妙
                  • 二颂时乃说之(二)
                    • 初法
                    • 二喻
                    • 三合
                • 四颂劝信不虗(三)
                  • 初颂正劝
                  • 二颂敦逼
                  • 三颂结显
      • 二当机陈领○
      • 三如来述成○
      • 四上根得记○
      • 五四众欢喜○
    • 二喻说○
    • 三因缘说○
  • ○二当机陈领(二)
    • 初长行(二)
      • 初经家叙相
      • 二身子陈词(三)
        • 初标陈所领
        • 二释明所解(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叙昔迷
            • 二重约处所
          • 二转解
        • 三通共结归
    • 二偈颂(三)
      • 初颂标陈所领
      • 二颂释明所解(四)
        • 初明迷中迷
        • 二明迷中悟
        • 三明悟中迷
        • 四明悟中悟
      • 三颂通共结归
  • ○三如来述成
  • ○四上根得记(二)
    • 初长行(十)
      • 初时分
      • 二行因
      • 三证果
      • 四国土
      • 五说法
      • 六劫名
      • 七众数
      • 八寿量
      • 九补处
      • 十正像
    • 二偈颂(十)
      • 初超颂证果
      • 二正颂行因
      • 三超颂劫名
      • 四正颂国土
      • 五超颂众数
      • 六追颂说法
      • 七超颂寿量
      • 八超颂正像
      • 九布供舍利
      • 十总结欣庆
  • ○五四众欢喜(二)
    • 初叙起(二)
      • 初叙众喜
      • 二叙供养
    • 二陈领(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

法说科至此竟。

譬喻品科

  • ○二譬文分(四)
    • 初如来喻说(二)
      • 初身子述请(二)
        • 初述无疑
        • 二为众普请(二)
          • 初为同辈请
          • 二为四众请
      • 二如来领答(二)
        • 初长行(三)
          • 初叙意(二)
            • 初斥前即旧抑之
            • 二许后即旧引之
          • 二正说(二)
            • 初立譬(二)
              • 初总譬(二)
                • 初标明譬本
                • 二正明火宅
              • 二别譬(四)
                • 初长者行救譬(二)
                  • 初见火
                  • 二行救
                • 二舍几用车譬(二)
                  • 初舍几(三)
                    • 初正作思惟(二)
                      • 初思惟说圆
                      • 二思惟说别
                    • 二具告诸子
                    • 三无机息化(三)
                      • 初通标无机
                      • 二别明无机
                      • 三总结无机
                  • 二用车(三)
                    • 初念用方便
                    • 二施设三车(二)
                      • 初知先所好
                      • 二正设三车(三)
                        • 初劝修
                        • 二示相
                        • 三作证
                    • 三诸子受行
                • 三等赐大车譬(四)
                  • 初长者欢喜
                  • 二诸子索车
                  • 三长者等赐(三)
                    • 初正等赐
                    • 二示车体(三)
                      • 初示法身为体
                      • 二示般若为宗
                      • 三示解脱为用
                    • 三释所以(二)
                      • 初正释
                      • 二转解
                  • 四诸子欢喜
                • 四长者不虗譬(三)
                  • 初如来审问
                  • 二身子领答(二)
                    • 初免难不虗答
                    • 二与大不虚答
                  • 三如来述叹
            • 二合法(二)
              • 初合总譬
              • 二合别譬(四)
                • 初合长者行救譬(二)
                  • 初合见火
                  • 二合行救
                • 二合舍几用车譬(二)
                  • 初合舍几
                  • 二合用车(二)
                    • 初提譬
                    • 二正合(三)
                      • 初合念用方便
                      • 二合施设三车(三)
                        • 初超合示相
                        • 二超合作证
                        • 三追合劝修
                      • 三合诸子受行(三)
                        • 初合声闻乘
                        • 二合缘觉乘
                        • 三合菩萨乘
                • 三合等赐大车譬(二)
                  • 初提譬
                  • 二正合(二)
                    • 初合免难
                    • 二合等赐(三)
                      • 初超合释所以
                      • 二追合正等赐
                      • 三追合示车体
                • 四合长者不虗譬(二)
                  • 初提譬
                  • 二帖合(二)
                    • 初正合
                    • 二出意
          • 三结答
        • 二偈颂○
    • 二当机陈领○
    • 三如来述成○
    • 四中根得记○
  • ○二偈颂(二)
    • 初颂正说(二)
      • 初颂立譬(二)
        • 初颂总譬(五)
          • 初正颂譬本
          • 二譬明欲界(三)
            • 初五钝(二)
              • 初别示(五)
                • 初譬慢使
                • 二譬瞋使
                • 三譬痴使
                • 四譬贪使
                • 五譬疑使
              • 二总明
            • 二五利(二)
              • 初总明
              • 二别示(五)
                • 初譬邪见
                • 二譬戒取
                • 三譬身见
                • 四譬见取
                • 五譬边见
            • 三结明(二)
              • 初明因由
              • 二明被烧
          • 三譬明色界
          • 四譬无色界
          • 五总结三界
        • 二颂别譬(三)
          • 初颂长者行救譬
          • 二颂舍几用车譬(二)
            • 初颂舍几(三)
              • 初颂正作思惟
              • 二颂具告诸子
              • 三颂无机息化
            • 二颂用车(三)
              • 初颂念用方便
              • 二颂施设三车
              • 三颂诸子受行
          • 三颂等赐大车譬(四)
            • 初颂长者欢喜
            • 二颂诸子索车
            • 三颂长者等赐(三)
              • 初超颂释所以
              • 二正颂示车体(三)
                • 初颂示法身为体
                • 二颂示般若为宗
                • 三颂示解脱为用
              • 三追颂正等赐
            • 四颂诸子欢喜
      • 二颂合法○
    • 二颂劝信○
  • ○二颂合法(二)
    • 初颂合总譬
    • 二颂合别譬(四)
      • 初颂合长者行救譬
      • 二颂合舍几用车譬(二)
        • 初颂合舍几
        • 二颂合用车
      • 三颂合等赐大车譬
      • 四颂合长者不虗譬(二)
        • 初正释
        • 二转解(三)
          • 初明即权而实
          • 二明说权所以
          • 三明总结大小
  • ○二颂劝信(二)
    • 初标举
    • 二释成(三)
      • 初有益故说
      • 二结前起后
      • 三勿妄宣传(二)
        • 初明不可说(三)
          • 初明不可说人
          • 二明不信受罪(四)
            • 初堕地狱
            • 二作畜生
            • 三转为人
            • 四逢八难
          • 三明通共结归
        • 二明不传(三)
          • 初总明福慧
          • 二别举六度(六)
            • 初明精进
            • 二明禅定
            • 三明持戒
            • 四明忍辱
            • 五明布施
            • 六明智慧
          • 三通共结归

信解品科

  • 文分为(二)
    • 初经家叙喜(三)
      • 初叙能喜人
      • 二叙所喜法
      • 三叙所敬仪
    • 二当机陈领(二)
      • 初长行(二)
        • 初就法略明(二)
          • 初叙昔(二)
            • 初标举
            • 二释成(二)
              • 初正释
              • 二转解
          • 二明今
        • 二约譬广显(二)
          • 初叙意
          • 二正说(二)
            • 初立譬(二)
              • 初总譬(四)
                • 初子背父去
                • 二父来求子
                • 三子到父城
                • 四父每念子
              • 二别譬(五)
                • 初领华严(二)
                  • 初子见父(四)
                    • 初见父之由
                    • 二见父之处
                    • 三见父之相
                    • 四见父生避
                  • 二父见子(二)
                    • 初见子料见机
                    • 二遣追领拟教(二)
                      • 初拟大无机(二)
                        • 初用圆无机
                        • 二用别为机
                      • 二寝大息化(三)
                        • 初如来语使(二)
                          • 初正语
                          • 二转释
                        • 二使者传言
                        • 三穷子欢喜
                • 二领阿含(二)
                  • 初先遣伴化(三)
                    • 初如来密遣
                    • 二使者寻得
                    • 三穷子受教
                  • 二如来自行(二)
                    • 初鉴机
                    • 二用教(三)
                      • 初隐胜现劣
                      • 二三转四谛(三)
                        • 初劝修
                        • 二示相
                        • 三作证
                      • 三贪著小法
                • 三领方等
                • 四领般若(三)
                  • 初如来命知
                  • 二弟子领教
                  • 三犹居本处
                • 五领法华(二)
                  • 初领鉴机
                  • 二领用教(四)
                    • 初云集大众
                    • 二结会古今
                    • 三正付家业
                    • 四得业欢喜
            • 二合法○
      • 二偈颂○
  • ○二合法(二)
    • 初合总譬
    • 二合别譬(五)
      • 初合领华严
      • 二合领阿含(二)
        • 初合先遣伴化
        • 二合如来自行
      • 三合领方等
      • 四合领般若
      • 五合领法华(二)
        • 初合领鉴机
        • 二合领用教(二)
          • 初合正付家业
          • 二合得业欢喜
  • ○二偈颂(二)
    • 初颂前领解(二)
      • 初颂领法说
      • 二颂领譬说(二)
        • 初颂立譬(二)
          • 初颂总譬(四)
            • 初正颂子背父去
            • 二正颂父来求子
            • 三超颂父每念子
            • 四追颂子到父城
          • 二颂别譬(五)
            • 初颂领华严(二)
              • 初颂子见父领二乘大机冥叩(四)
                • 初颂见父之由
                • 二颂见父之处
                • 三颂见父之相
                • 四颂见父生避
              • 二颂父见子领如来大教拟宜(二)
                • 初颂见子领见机
                • 二领遣追领拟教
            • 二颂领阿含(二)
              • 初颂先遣伴化
              • 二颂如来自行(二)
                • 初颂鉴机
                • 二颂用教
            • 三颂领方等
            • 四颂领般若(三)
              • 初超颂弟子领教
              • 二追颂如来命知
              • 三正颂犹居本处
            • 五颂领法华(二)
              • 初颂鉴机
              • 二颂用教(四)
                • 初颂云集大众
                • 二颂结会古今
                • 三颂正付家业
                • 四颂得业欢喜
        • 二颂合法○
    • 二叹佛恩深○
  • ○二颂合法(二)
    • 初颂合总譬
    • 二颂合别譬(五)
      • 初颂合华严
      • 二颂合阿含
      • 三颂合方等
      • 四颂合般若(五)
        • 初如来宣敕
        • 二佛子承教
        • 三菩萨得益
        • 四自无志愿
        • 五无心希取(二)
          • 初提譬
          • 二帖合(二)
            • 初正合
            • 二解释(二)
              • 初正释
              • 二转解(二)
                • 初别明
                • 二总结
      • 五颂合法华(二)
        • 初颂合正付家业(二)
          • 初提譬
          • 二正颂
        • 二颂合得业欢喜(三)
          • 初举法
          • 二提譬
          • 三帖释(三)
            • 初约开佛知见释欢喜
            • 二约得戒行果释欢喜
            • 三约真是二乘释欢喜
  • ○二叹佛恩深(二)
    • 初总叹
    • 二别叹(二)
      • 初明欲报不能
      • 二明唯申赞叹(二)
        • 初约知法叹
        • 二约知机叹

药草喻品科

  • ○三如来述成(二)
    • 初长行(三)
      • 初略述成(二)
        • 初述领所
        • 二述领所未及
      • 二广述成(三)
        • 初直以法示(四)
          • 初是诸法王
          • 二所说不虗
          • 三悉到智地
          • 四唯佛悉知
        • 二巧约喻明(四)
          • 初明现身如云譬
          • 二明说法如雨譬
          • 三明受润增长譬(二)
            • 初明受润
            • 二明增长
          • 四明各不自知譬
        • 三还以法合(四)
          • 初合现身如云譬
          • 二合说法如雨譬(三)
            • 初举法
            • 二提譬
            • 三帖释(二)
              • 初释说法如雨(五)
                • 初说十号
                • 二说四弘
                • 三说三明
                • 四说知见
                • 五说三业
              • 二明劝听受教(二)
                • 初正劝
                • 二奉行
          • 三合受润增长譬(三)
            • 初举法(二)
              • 初明观机说法
              • 二明闻法得益
            • 二提譬
            • 三帖释
          • 四合各不自知譬(三)
            • 初举法(二)
              • 初正举
              • 二转解
            • 二提譬
            • 三通妨
      • 三总结叹(二)
        • 初正叹
        • 二转释
    • 二偈颂○
  • ○二偈颂(二)
    • 初正领述成(三)
      • 初颂直以法示
      • 二颂巧约喻明(四)
        • 初颂现身如云譬
        • 二颂说法如雨譬
        • 三颂受润增长譬
        • 四颂各不自知譬
      • 三颂还以法合(四)
        • 初颂合现身如云譬
        • 二颂合说法如雨譬(二)
          • 初总颂
          • 二别颂(三)
            • 初颂合十号
            • 二颂合四弘
            • 三颂合劝听(二)
              • 初正劝
              • 二自叹
        • 三颂合受润增长譬(二)
          • 初颂合受润(二)
            • 初颂合观机说法
            • 二颂合闻法得益(三)
              • 初总明
              • 二别示(五)
                • 初示人天
                • 二示二乘
                • 三示菩萨
                • 四示通教
                • 五示别教
              • 三结显
          • 二颂合增长(三)
            • 初举法
            • 二提譬
            • 三帖释(二)
              • 初总明
              • 二别示(三)
                • 初示二乘
                • 二示通教
                • 三示别教
        • 四颂合各不自知譬
    • 二结会权实(二)
      • 初结权
      • 二会实

化城喻品科

  • ○三因缘说(二)
    • 初正说因缘(二)
      • 初略明知见久远(二)
        • 初长行(四)
          • 初明所历时
          • 二明所有佛
          • 三明其劫国
          • 四明灭度久(四)
            • 初法
            • 二喻(二)
              • 初明磨地点国
              • 二明抹尘点劫
            • 三合
            • 四结
        • 二偈颂(四)
          • 初颂法(二)
            • 初颂所历时
            • 二颂所有佛
          • 二颂喻(二)
            • 初颂磨地点国
            • 二颂抹尘点劫
          • 三颂合
          • 四颂结
      • 二广说宿世因缘(二)
        • 初长行(二)
          • 初叙因由(三)
            • 初明彼佛寿命
            • 二明彼佛成道(五)
              • 初明欲成未成
              • 二明诸天供养(四)
                • 初忉利敷座
                • 二梵王雨华
                • 三四王击鼓
                • 四诸天作乐
              • 三明正成佛道
              • 四明眷属供养
              • 五明眷属重颂(四)
                • 初总颂
                • 二别颂
                • 三庆幸
                • 四结意
            • 三明彼佛说法(二)
              • 初请说诸教(三)
                • 初王子请
                • 二诸天请(二)
                  • 初如来现瑞
                  • 二诸天正请(二)
                    • 初明九方请(四)
                      • 初正明东方(七)
                        • 初覩相
                        • 二疑念
                        • 三会议
                        • 四推寻
                        • 五供养
                        • 六请说
                        • 七默许
                      • 二明东南方(六)
                        • 初覩相
                        • 二会议
                        • 三推寻
                        • 四供养
                        • 五请说
                        • 六默许
                      • 三正明南方(六)
                        • 初覩相
                        • 二会议
                        • 三推寻
                        • 四供养
                        • 五请说
                        • 六默许
                      • 四略例六方
                    • 二明上方请(五)
                      • 初覩相
                      • 二会议
                      • 三推寻
                      • 四供养
                      • 五请说
                • 三如来受(三)
                  • 初受请
                  • 二正转(二)
                    • 初转四谛
                    • 二转因缘
                  • 三得益
              • 二请说法华(四)
                • 初王子出家
                • 二正请说法
                • 三所将出家
                • 四彼佛受请(四)
                  • 初受请正说
                  • 二机有信否
                  • 三说经时分
                  • 四说入定
          • 二明结缘○
        • 二偈颂○
    • 二下根授记○
  • ○二明结缘(四)
    • 初明法(三)
      • 初明最初结缘(二)
        • 初王子覆讲
        • 二彼佛赞叹(二)
          • 初正赞叹
          • 二劝亲近(二)
            • 初正劝
            • 二出意
      • 二明中间相值
      • 三明今说法华(二)
        • 初结会古今(二)
          • 初结会师之古今(二)
            • 初总明
            • 二别示
          • 二结会弟子古今(三)
            • 初叙因由
            • 二正结会
            • 三释疑妨
        • 二正说法华(二)
          • 初明说实
          • 二释前意
    • 二举譬(三)
      • 初导师譬最初结缘
      • 二化城譬中间相值
      • 三宝所譬今说法华
    • 三合法(三)
      • 初合导师譬
      • 二合化城譬
      • 三合宝所譬
    • 四提譬
  • ○二偈颂(二)
    • 初颂叙因由(二)
      • 初颂彼佛成道(四)
        • 初颂欲成未成
        • 二颂诸天供养
        • 三颂正成佛道
        • 四颂眷属供养
      • 二颂彼佛说法(二)
        • 初颂请说诸教(三)
          • 初颂王子请
          • 二颂诸天请(二)
            • 初颂现瑞
            • 二颂正请(二)
              • 初广颂东方
              • 二略颂九方
          • 三颂如来受(三)
            • 初颂正受
            • 二颂说法
            • 三颂得益
        • 二颂请说法华(三)
          • 初颂王子出家
          • 二颂正请说法
          • 三颂彼佛受请(三)
            • 初颂受请说法
            • 二颂正说法华
            • 三颂说入定
    • 二颂正结缘(四)
      • 初颂明法(三)
        • 初颂最初结缘
        • 二颂中间相值
        • 三颂今说法华(二)
          • 初颂结会(二)
            • 初颂结会师之古今
            • 二颂结会弟子古今
          • 二颂正说
      • 二颂举譬(三)
        • 初颂导师譬
        • 二颂化城譬
        • 三颂宝所譬
      • 三颂合法(三)
        • 初颂合导师譬
        • 二颂合化城譬
        • 三颂合宝所譬
      • 四颂提譬

安乐行品科

  • ○品文分为(二)
    • 初文殊叹问(二)
      • 初叹前
      • 二问今
    • 二如来答示(三)
      • 初总答
      • 二别示(四)
        • 初示身安乐行(二)
          • 初长行(二)
            • 初标举
            • 二释成(二)
              • 初释成行处(三)
                • 初反征
                • 二解释
                • 三结名
              • 二释成近处(二)
                • 初反征
                • 二解释(二)
                  • 初明初亲近处(二)
                    • 初正释(二)
                      • 初约远论近(十)
                        • 初远权势
                        • 二远邪外
                        • 三远凶戏
                        • 四远屠畜
                        • 五远小乘
                        • 六远欲想
                        • 七远不男
                        • 八远危害
                        • 九远讥嫌
                        • 十远畜养
                      • 二约近论近
                    • 二结名
                  • 二明第二亲近处(二)
                    • 初正释(四)
                      • 初总明
                      • 二别释(二)
                        • 初释观一切法空(三)
                          • 初法
                          • 二喻
                          • 三合
                        • 二释一切法如实相
                      • 三通收
                      • 四劝观
                    • 二结名
          • 二偈颂(三)
            • 初颂总答
            • 二颂别示(二)
              • 初行近合明
              • 二行近各明
            • 三结行成
        • 二示口安乐行○
        • 三示意安乐行○
        • 四示誓愿安乐行○
      • 三结益○
  • ○二示口安乐行(二)
    • 初长行(二)
      • 初标举
      • 二解释(二)
        • 初明不应为
        • 二明所应为
    • 二偈颂(三)
      • 初颂标举
      • 二颂解释(二)
        • 初超颂所应为
        • 二追颂不应为
      • 三颂结成
  • ○三示意安乐行(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举
      • 二解释(二)
        • 初明不应为
        • 二明所应为
      • 三结成
    • 二偈颂(二)
      • 初颂解释(二)
        • 初颂不应为
        • 二颂所应为
      • 二颂结成
  • ○四示誓愿安乐行(二)
    • 初长行(二)
      • 初正明誓愿安乐(三)
        • 初标举
        • 二解释
        • 三结成
      • 二重叹此经法胜(二)
        • 初法说
        • 二喻说(二)
          • 初不与珠譬(二)
            • 初喻
            • 二合
          • 二正与珠譬(二)
            • 初喻
            • 二合(二)
              • 初合大功
              • 二合与珠
    • 二偈颂(二)
      • 初颂正明誓愿
      • 二颂重叹法胜(二)
        • 初总颂不与珠及与珠譬
        • 二总颂合不与珠与珠譬(二)
          • 初总明
          • 二正颂(二)
            • 初颂合不与珠
            • 二颂合正与珠
  • ○三结益(三)
    • 初劝修
    • 二示益(二)
      • 初明三报清净(三)
        • 初明现报清净
        • 二明生报清净
        • 三明后报清净
      • 二明梦中佛事(二)
        • 初梦五时法化(五)
          • 初梦见华严时
          • 二梦见阿含时
          • 三梦见方等时
          • 四梦见般若时
          • 五梦见法华时
        • 二梦八相成道(二)
          • 初总明八相
          • 二别示八相
    • 三总结

迹门科竟。

妙法莲华经演义科文(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