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博学多闻。则涉于名言。爱道广远。则高于门境。那知道不远人。徒增悭慢。法本离言。何劳强记。犹如阿难徒闻。未全道。力。故云难会。
心之所至谓之志。理之所诣谓之道。持守其志。则无如外智。体奉其道。则无智外如。心境相契。如葢合底。体包太虗。用周沙界。故云甚大。三乘菩提。皆在自心得矣。岂远乎哉。
【钞】上二句。明不善学之失。执著法相曰悭。自恃其道曰慢。本离言者。起信云。是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文)阿难证也。楞严云。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颂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文)守志下二句。明善学之益。
志。能也。心也。智也。道。所也。境也。如也。三乘二句。上智契心得佛菩提。中智契心得辟支菩提。下志契心得声闻菩提。心赋注云。天有道以轻清。地有道以宁静。山谷有道以盈满。草木有道以生长。鬼神有道以灵圣。君王有道执王天下。道即灵知心也。故曰在自心得。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岂不可惜。若夫达磨西来。不立语言。直指人心。贤首顿教不说法相。唯辨真性。可谓得斯意矣。
△二助道得大福果。
【疏】先凡位中较田胜。非善非恶谓之凡。贫病等也。仁慈无害谓之善。忠恕等也。归信佛律。名持五戒。兼摄余戒定慧人天。及小教中七方便也。饭百下。次圣位中较田胜。初四果中较也。
饭十下。次三乘中较也。别行钞云。辟支佛者。此云独觉。独一觉故。亦名缘觉。从缘生觉故。饭一三世诸佛者。谓于三世诸佛中。随饭一佛也。声闻断使。如烧木成炭。支佛侵习。如烧炭成灰。佛则正习俱除。如灰炭俱尽。而又说法利生。故增胜耳。饭千下。后有无乘较也。千亿诸佛者。谓诸佛中。饭至千亿尊佛也。念心住境修因。证果也。无念。拣凡夫善人之有念。无住。拣持戒之有住。无修。拣三果之有修。无证。拣罗汉辟支诸佛之有证。
前九较中。后后胜前。虽有福报。犹住于相。以生心动念。即乖法体故。今则无心。不取于相。所获福报。亦如虗空不可思量。以取舍情亡等于真空故。指要录云。佛为须达。说布施果报。谓多施少报。少施多报。供养百千白衣。不如供养一净行人。乃至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问。施食有何功德。答。食施获五福报。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辨。亦云无尽功德。犹彼尼拘类树种如纤芥。生长高四十里。岁下数万斛实。是故婢舍一文。得公主之贵。女施二钱。感正后之荣。文荼举家皆福。那律多劫无贫。德胜献[麸-夫+少]为人王。使女施潘成支佛。问。贫者将何作施。答。优婆塞戒经云。贫者说无财施。是义不然。何以故。贫贱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麸-夫+少]。施于蚁子。亦得无量果报。天下极贫谁无尘许[麸-夫+少]耶。谁有三日食三揣[麸-夫+少]。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线可以施人。天下之人谁贫无身。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亦名行施。亦得福德。(文)如迦旃延教一老婢取水以施。是也。问。若施圣人得福多者。云何经说智人行施。不简福田。答。释有多意。明能施人有愚智之别。所施境有悲敬之殊。悲是贫苦。敬是三宝。悲是田劣而心胜。敬是田胜而心劣。若取心胜。施佛则不如施贫。如经说言。供养诸佛菩萨声闻。不如施畜一口饮食。其福胜彼百千万亿。故舍利弗一饭上佛。佛回施狗。此明悲田最胜也。若据敬法重人。敬田即胜。如经说言。若施畜生得百倍报。乃至须陀洹得无量报。罗汉辟支尚不如佛。况余类耶。若据平等而行施者。无问悲敬。等心而施。得福弘广。故维摩云。分作二分。一施难胜如来。一与城中乞人。福田无二也。
【钞】贫病等人者。田有三。一苦田。悲心愍之。贫病人也。二德田。敬心奉之。三宝等也。三恩田。孝心事之。父母师长等也。忠恕等者。德田中人也。皈信佛律者。善而兼戒者也。五戒后有八戒十戒等。戒学后有定学慧学等。近而人乘天乘。远而三资四加。今皆超略。故云兼摄余也。三乘者。声闻小乘。辟支中乘。佛大乘也。
独一觉者。独宿孤峰观物变易自觉无生故。从缘生觉者。由观因缘觉真谛理故。别行钞云。此有二种。一麟喻。二部行。谓观外物。因生觉解。自得道果。犹如麒麟独一角故。故名麟喻。出无佛世。以神通化物者也。若部行者。即因闻解生。悟解无性。或观因缘而得菩提。或观老死而得菩提。名为缘觉。唯一果向。名为有学。辟支佛果。名为无学。(文)有无乘者。诸佛唯有一佛乘也。无证无有一佛乘也。楞伽云。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第一义法门。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诸禅无量等。又云。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
(文)后后胜前前者。葢人有优劣。德有大小。位有高下。断有深浅。故饭之者。福报亦有不同耳。少报多报者。菩萨本行经云。何谓施多报少。虽多布施。无欢敬心。贡高自大。所施之人。信邪倒见。不得快士。犹如耕田。下种虽多。収实甚少。何谓施少福大。所施虽少。清净心与。而不望报。所施之人。复得快士。佛及辟支。犹如良田。种子虽少。收实甚多。般若经云。若恒舍无量财。而不回向菩提。愿与有情同证一切智智。如是多行布施。摄受少福。若施少分财物。而能回向菩提有情。如是行少布施摄受多福。(文)一曰下。经云。人若不食。则七日寿终。颜色顦顇。身羸力弱。心愁体危。困不能言。若能施与。世世获报。财富长寿。端正人喜。多力无耗。安隐无患。人采法言。(文)无尽德者。尊那经云。无尽功德。乃有七种。一园林池沼。二建立精舍。三床衣卧具。四财糓等物。五往来僧物。六病苦僧物。七饮食汤药。
尼拘类树者。譬喻经云。佛至舍卫城外乞食。有女作礼饭著钵中。佛为呪愿。种一生百。种百生亿。得见道谛。其夫不信佛言。卿见尼拘类树。种如纤芥。生长高四十里。岁下数万斛子。钵饭种福亦然。夫妇心开得初果道。(文)公主贵者。育王一婢。偶因扫地。得一铜钱。即施僧中。命终为育王女。右手出一金钱而无穷尽。往问夜奢罗汉。始知前因。
正后荣者。灵山有一贫女。于粪壤中。拾得两钱。即施众僧。当用买食。上座呪愿。女大欢喜。出到树下。黄云覆之。时王相师。见此贫女。福堪为王夫人。更衣迎至王所。王喜甚重。文荼者。王城有一织师。因辟支乞食。夫妇儿媳奴仆。各减分与。后生䟦提城。皆有大福。文荼长者。入仓雨糓。妇饭随满。儿囊泻金。媳斛分米。仆耕七垅。奴香遍涂。那律者。阿那律陀。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获九十一劫天人之中受如意乐。绝无贫乏。
献[麸-夫+少]者。阿育王经云。佛入王城乞食。德胜小儿。弄土而戏。作舍宅仓库。以土为[麸-夫+少]。著仓库中。见佛欢喜。掬仓土[麸-夫+少]。奉上世尊。愿我当来。葢于天地广设供养。后为育王。王阎浮提。施潘者。普曜经云。佛入城乞食。人皆闭门。有一使女。见佛空钵。欲以瓦器潘淀弊食供之。佛即受取。呪言十五劫中。天人中乐。最后出家成辟支佛。(文)取水施者。贤愚经云。迦旃延尊者。在阿槃提国。时有一老婢。大家走使。受苦无诉。昼夜求死。尊者语言。贫何不卖。婢言。云何卖贫。尊者教施。婢言贫穷。尊者与钵。教取水施授为呪愿。次与皈戒。教勤念佛。日日当谨走便。伺大家卧竟。即于自居止处。敷坐观佛。后命终时。生忉利天。还诣迦旃延所闻法证初果道。(文)问下。详在诸经要集。若以心田相对。有四料拣。一心胜田劣。如悲愍贫病等。二田胜心劣。如慢心饭僧等。三心田俱胜。如恭敬斋佛等。四心田俱劣。如悭惜济贫等。
△二别显孝德令成正觉。
△二明世间果三初善不可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