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初二句。本生则末生。后二句。本灭则末灭。境初顺情生欲。欲久贪恋生爱。爱初别离生忧。乐去苦来生怖。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不起爱见。绝于攀缘。憎爱情忘。离我我所。我人尚空。复有何境起忧怖哉。
【钞】爱欲。惑业也。忧怖。苦报也。乐非常住。久必坏生故。忧有七。一身力忧。二疾病忧(人有五欲七情。病有五痨七伤。又四百四病。多从婬欲而起)。三寿命忧(耗损精气。岁身丧命故。广成子云。无摇汝精。乃可长生)。四罪恶忧(万恶婬为首故)。五殃祸忧(天道福善而祸婬故)。六别离忧(瞥尔睡去。室家男女。便带不去。受用不著。况死亡后。岂能相欢娱乎。复有爱成怨者)。七死亡忧(忘身狗欲。死亡立至。楞严云。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以至殂殁。堕无间狱)。怖有五。一不活怖。二恶名怖。三大众威德怖。四死怖。五堕恶道怖。上爱欲是顺情乐境。此忧怖是违情苦境。则知乐是苦因。怨从亲起。若各异处。何憎何爱。入平等空。非违非顺。如一美色。婬人观之为美。贪爱起欲。妬妇观之为苦。眼不欲见。常人观之。无所适莫。学人观之。成不净观。是故苦乐违顺。境本自空。喜怒哀乐。情亦非有。于毕竟寂灭中。而起忧怖颠倒妄想。岂非是愚人焉。
△次修真四。初明修行法三。初坚心得果。
【疏】煖息识三事连持。一期果报不断。名之曰命。此依第八种子假立。
故知人命无常。出息不保入息。一息不来。便同灰壤。而曰在于数日及饭食间。可谓不知人命无常之理。刹那生灭之说。乌足与言道焉。若夫匿王。观得念念迁谢新新不住。与今沙门答人命呼吸间。即能知其已解死生之道。勿蹉时光。勇猛进修。不待言矣。审如是。而犹谓之谬赞其善。得乎。
【钞】煖息。色也。识。心也。开蒙问。何为命根。答。依业所引第八种上。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又有经说。寿煖识三。说名为命。释曰。阿赖耶识相分色法。名煖。此识种子。名寿。此识现行。名识。唯识云。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释曰。谓依亲生第八识种子。此种由先善(放生等)恶(杀生等)业之所引。而有持身久近差别之功能。令色心等住时。随因长短决定。依此种子说为命根。以此种子为业力故。有持一报之身功能差别。令得决定。若此种子无此功能。身便烂坏。
几间。几时间也。
刹那生灭者。仁王经云。众生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间。经九百生灭。
匿王者。楞严匿王答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审如是下。楞伽云。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今此沙门。悟得诸行无常。喻如呼吸。一言之下。顿契佛心。不赞其善。而赞谁哉。
△三依经证道。
【疏】无人传则不流。传遇障则不通。今此文言流而不住。通而不塞。故云流通。
诸比丘句。重举听众也。而云大者。回小向大。非愚法故。
闻佛下。明悉遵行也。闻说闻慧也。信受熏习故。欢喜思慧也。庆法起解故。又能说之人清净则欢。所说之法清净则喜。所证之果亦净。则欢又喜。奉行修慧也。依教传持故。佛所说法。契理契机。凡有见闻。无不获益。不唯现在十方者喜行。即过未三世一切众生。皆悉欢奉也。
【钞】无下。释科名。
诸下。解经文。重举者。始则明其听经。终则明其受教也。
独比丘者。举一众以摄余三众(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故。
闻说下。通约三慧释。又能下。别约三义释欢喜。又闻说。教也。欢喜。理。果也。奉行。行也。又上句自利。下句利他。佛所下。上节别释。此段总解。是则四十二章中。随问一章乃至一句。皆可成种。近报人天二乘。远得三乘佛果。况全持此经者。其功德又何可思议耶。
△三远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