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云常住佛果有两种无记一知解无记二果报无记如棋书射御阐提亦有故非是善佛地亦有故非是恶即是无记性也果报者如生死苦无常报既非是恶只是无记涅槃地常乐我净亦非是善直是无记。
佛地亦有者有基书工巧等无记。
开善庄严竝言佛无无记唯一善性知解无记有多释庄严云是善性开善云通三性在阐提是恶在佛是善在余人是无记言果报者生死中多有异具故果报可是无记佛果报何以是无记佛果唯一习果无复报法岂得类此是无记以习善既满并成习果也。
夫三性者若有若无只是世俗尚不是真何得用此释涅槃体。
云如此敷演者依开权显实常住秘藏名体宗用敷演方是醍醐教相余义亦显者非但体具五义属于名具五义皆属于名宗用各五亦复如是教相具足为显教相五义互融方成今教故云余义亦显。
△三约一谛为四先斥非显正次有有四下正释三非离下开显融通四强欲下对五章。
文为九初明定执成门次本有下示成门相三列家下明偏据之失四佛即下引佛破偏五法云下引经破执六若专下明若苦破者失适宜之益七有四下明称获利八本有下明门功能九是为下结益初云今当宣明者只是今当显示此义耳。
△二当有用为四先叙古次有人下难三今明下正释四旧论下明照境不同。
初文自引三师不同。
冶城嵩云佛智乃无大期死灭犹有念念流动逐境去来此人临终舌烂口中浪语之过现验也。
二药师解佛智体是常住用是无常逐境去来此解亦违经经云若正见者当说如来定是无为那忽体是无为用是有为。
三光宅云若无常之智照常住境而不逐境是常今常住之智照无常之境岂应逐境无常此亦不可。
旧释有七一云令他见须弥入芥子其实不入唯应度者乃能见之此解不可若不入者何谓神通。
二解实入但佛神力蹙大令小开小令大此亦不可若尔乃以大容小何谓以小容大。
三解不知入与不入既是不可思议那可定判入与不入此亦不可佛果上地皆是不可思议尽应不可解余者尽言可解至此一义独言不知邪。
四若有则相妨小大皆空故相容此亦不可若其皆可何所论入亦无大小也。
初疑云此章为具五章不释云例亦有之若专本用者理性本有此用若专当用者望本名当即是现在有从因至果之用故对宗也若专自在用者即是果上起用未来永永不穷弥满法界所以自在之用对今经用。
△大章第五释教相者然泽明亦叙五时教差别第一时教为小乘解深密云唯为为发趣声闻乘者说第二时教为大乘解深密云唯为发趣大乘者说第三时教为三乘解深密云普为发趣一切乘者说第四时教为一乘四衢等与一牛车故三乘同归一佛乘故第五时教名为一性五性同归一佛性故次明五时教法季月第一时佛成道后六月说也如来二月八日成道八月八日方转法轮婆沙论等皆云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为五比丘转法轮迦栗底迦月者八月是第二时真谛记云如来成道七秊方说般若经说一切法空无自性如来藏经佛成道后十秊说也大集十六秊说仁王经云前二十九秊说摩诃般若三十七秊正月八日说仁王般若第三时真谛三藏记云佛成道后三十八秊说解节经即解深密是第四时一乘教法华是佛道教三十余秊说第五时此大涅槃经是所说佛性正因得佛常果因最是除果最是远犹难信故所以后说然引真谛记未可全依若判五时皆据经文自说秊数时代以定五时次第若言七秊即说般若者犹属密教般若通前之文如净名释菩萨品初所述若云第三时是解深密者彼将般若为第二所以解深密为第三非但今家破此说起信论疏初亦破此说又于五时中皆弃华严如法华玄中广破古人所立五时之义然今略引以示同异不暇破之释教相为二初标列章。
又云梵字应如金光明中说出欲论明修梵法叹梵执故是出欲论也佉娄字应是无量胜论明十善法叹释天报善能攻恶故言胜论总而言之世间二字也。
谢灵运云梵佉娄是人名其撮诸广字为略如此间仓雅之类从人立名故言梵佉娄虽复广略还是世间之二字。
邪三修谓世间颠倒随邪师教见相似相续谓为常适意可悦谓为乐转动运为谓是我愚惑所覆如执掣电如蛾如蚕追求无厌如渴饮咸唐无毫益亦是厌下麤苦障攀上胜玅出故名邪三修。
劣三修者依半教破于邪执无常醎味破其执澹无乐苦味破其执甜无我酢味破其执辢三界皆无常诸有悉非乐一切空无我无我所能破欲染色无色染无明掉慢疑如诸迹中象迹为最于诸想中无常为最如经广说是名劣三修。
胜三修者依佛胜教破于劣修谓常乐我法身常恒无有变易游诸觉华欢娱受乐具八自在无能遏绝如是修者入秘密藏名胜三修。
又邪修是世伊劣修是故伊胜修是新伊大涅槃理即非新非故伊今经即是新伊胜修最尊最上之教也。
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者即发轸仍顿仍圆一切诸法悉入其中众流悉咸无非性海渐圆与顿圆更无别异历次第门故言渐耳。
今经乃具二文从胜受名即是圆顿之教于诸教中最为尊上也。
若类通异名者即是四藏三藏是声闻藏通是杂藏别是菩萨藏圆是佛藏上能摄下佛藏第一也。
云圆是不闻不闻者分段不生是一不闻变易不生是一不闻又智德不生是一不闻断德不生是一不闻故云不闻不闻。
△五明味为四先明说譬意次若初下释法譬相生以显五味之相三夫众生下结示同体之权智布教五时利物之道四五味下指广兼对五章。
初又二先述意。
若作次第意释者则无过咎牛者譬佛大觉朗然圆明成就如血变为乳具足在牛从牛出乳譬佛初说也即寂灭道场从法界体流出法界法教诸菩萨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言从牛出乳也。
次从乳出酪者为小机不堪如聋如痖隐其无量神德示丈六身覆如来藏但说三藏以贫所乐法随宜方便令章凡成圣故华严大后次说三藏之小如从乳后即有于酪也。
次从酪出生酥者譬三藏之后以大诃小挫其取证败种坏根无生无用先与后夺如亨酪作生酥也。
次从生酥出熟酥者譬方等之后委业领财使诸声闻转教教菩萨也。
次从熟酥出醍醐者譬般若已后付财定性与记作佛故文云八千声闻于法华中得记作佛见如来性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无所作者即究竟也。
△三约三性为五先明三性有无次光宅下明佛唯二性三开善下明佛唯善性四夫三性下判失五此皆不经属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