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 天竺三藏 昙无谶 译
晋 沙门 慧严 慧观 谢灵运 重治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萨即知有四种法为大涅槃而作近因。
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般涅槃近因缘者是义不然所以者何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众病若热若冷虗劳下疟众邪鬼毒至良医所良医即为随病说药是人至心善受医教随教合药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乐。
有病之人譬诸菩萨大良医者譬善知识良医所说譬方等经善受医教譬善思惟方等经义随教合药譬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譬灭烦恼得安乐者譬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乐咨诸智臣其法云何诸臣即以先王旧法而为说之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国无诸怨敌是故令民安乐无患。
善男子王者譬诸菩萨诸智臣者譬善知识智臣为王所说治法譬十二部经王既闻已至心信行譬诸菩萨系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义如法治国譬诸菩萨如法修行所谓六波罗蜜以能修习六波罗蜜故无诸怨敌譬诸菩萨已离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者譬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恶癞病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若能至须弥山边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药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无不差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乐。
恶癞病者譬诸凡夫善知识者譬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譬四无量心须弥山者譬八圣道甘露味者譬于佛性癞病除愈譬灭烦恼得安乐者譬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诸弟子聪明大智是人昼夜常教不倦。
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无有疲厌。
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
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
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安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口常宣说淳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
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
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要以服故乃得除差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断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萨系念思惟。
云何名为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亦知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者所谓菩萨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种善调御故何等为三一者毕竟耎语二者毕竟诃责三者耎语诃责以是义故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也。
复次善男子佛及菩萨为大医故名善知识何以故知病知药应病授药故譬如良医善八种术先观病相相有三种何等为三谓风热水风病之人授之酥油热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姜汤以知病根授药得差故名良医佛及菩萨亦复如是知诸凡夫病有三种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贪欲病者教观骨相瞋恚病者观慈悲相愚痴病者观十二因缘相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譬如船师善度人故名大船师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度诸众生生死大海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男子因佛菩萨令诸众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故善男子譬如雪山乃是种种微妙上药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亦复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娑诃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虽有四毒不能中伤若有触者增长寿命满百二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药势力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若有见者即得断除一切烦恼虽有四魔不能干乱若有触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触者若在佛边听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耨达池由是池故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众罪得灭当知此言虗妄不实除此已往何等为实诸佛菩萨是乃为实所以者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众罪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男子譬如大地所有药木一切丛林百谷甘蔗华果之属值天炎旱将欲枯死难陀龙王及婆难陀怜悯众生从大海出降注甘雨一切丛林百谷草木滋润还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所有善根将欲消灭诸佛菩萨生大慈悲从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诸众生具足还得十善之法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譬如良医善八种术见诸病人不观种姓端正丑陋钱财宝货悉为治之是故世称为大良医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有烦恼病不观种姓端正丑陋钱财宝货生慈悯心悉为说法众生闻已烦恼病除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以是亲近善友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听法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势力。
善男子譬如长者唯有一子遣至他国市易所须示其道路通塞之处而复戒之若遇婬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弊恶之人亦莫交游其子敬顺父之教敕身心安隐多获宝货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敷演法要亦复如是示诸众生及四部众诸道通塞是诸众等以闻法故远离诸恶具足善法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听法明镜亦复如是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明了无翳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商人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采求法宝不知其路通塞之相菩萨示之众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逸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独其顶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瞋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诸菩萨等以闻法钩独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诸恶心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我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离五葢修七觉分以是修习七觉分故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以听法故须陀洹人离诸恐怖所以者何须达长者身遭重病心大愁怖闻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闻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无目之人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我昔在拘尸那城时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时顾命阿难广为说法时舍利弗闻是事已告四弟子汝舆我床往至佛所我欲听法时四弟子奉命舆往即得闻法闻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隐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思惟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一切众生常为五欲之所系缚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常乐我净四法之所颠倒以思惟故得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是见已四倒即断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灭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生大苦恼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不生众苦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因是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专心听法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如法修行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是名菩萨如法修行。
复次云何如法修行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见故宁舍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萨如法修行。
复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虗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虗空等相是名真实。
云何名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
复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无常六者无乐七者无我八者无常。
复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安乐六者清净。
若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者如是涅槃则有八事解脱不实何以故不常故以无常故则无有实无有实故则无有真虽断烦恼以还起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名涅槃解脱八事。
云何六相声闻缘觉断烦恼故名为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无常以得无漏八圣道故名为净乐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虗空。
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
云何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
云何菩萨知于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乐不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师非师若实不实是名菩萨知于法相。
云何菩萨知于僧相僧者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何以故一切声闻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萨知于僧相。
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虗空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虗空等法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虗空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唯有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是无物名虗空者如是虗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
善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虗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虗空。
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虗空性俱无实性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虗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虗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虗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虗空无色无阂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虗空之性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虗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虗空实无虗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
尔时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烦恼断处是涅槃者是事不然。
何以故如来往昔初成佛道至尼连禅河边尔时魔王与其眷属到于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时至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闻弟子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是故不入。
若言烦恼断处是涅槃者诸菩萨等于无量劫已断烦恼何故不得称为涅槃俱是断处何缘独称诸佛有之菩萨无耶。
若断烦恼非涅槃者何故如来昔告生名婆罗门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
如来又时在毗舍离国魔复启请如来昔以未有弟子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不入涅槃今以具足何故不入如来尔时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迟之想却后三月吾当涅槃世尊若使灭度非涅槃者何故如来自期三月当般涅槃。
世尊若断烦恼是涅槃者如来往昔初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便是涅槃何故复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世尊若使尔时是涅槃者云何方为拘尸那城诸力士等说言后夜当般涅槃。
尔时世尊告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如来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凡所发言诚谛无虗。
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启请于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谓不化众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人不言无所造作便谓是人如死无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意谓如来不化众生默无所说便谓如来入般涅槃。
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无差别相唯说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佛及佛性涅槃无差别相唯说常恒不变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涅槃实相无差别相唯说常有实不变易无差别耳。
善男子尔时我诸声闻弟子生于诤讼如拘睒弥诸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诸白衣而自赞叹我得无漏谓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他人于佛法僧戒律和上不生恭敬公于我前言如是物佛所听畜如是等物佛不听畜我即语言如是等物我实不听复反我言如是等物实是佛听如是恶人不信我言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迟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比丘故令诸声闻受学弟子不见我身不闻我法便言如来入于涅槃唯诸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复发言如来涅槃而我实不入于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声闻弟子说言如来入涅槃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党邪见恶人非正见也若言如来不入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党正见之人非恶邪也善男子我初不见弟子之中有言如来不化众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
善男子譬如长者多有子息舍至他方未得还顷诸子咸谓父已长逝而是长者实不终没诸子颠倒皆生没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不见我故便谓如来已于拘尸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实不般涅槃也声闻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灯有人覆之余不知者谓灯已灭而是明炎实亦不灭以不知故生于灭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虽有慧眼以烦恼覆令心颠倒不见真身而便妄生灭度之想而我实不毕竟灭度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见日月以不见故不知昼夜明暗之相以不知故便说无有日月之实实有日月盲者不见以不见故而生倒想言无日月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彼生盲不见如来便谓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实不入于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譬如云雾覆蔽日月痴人便言无有日月日月实有直以覆故众生不见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以诸烦恼覆智慧眼不见如来便言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直是如来现婴儿行非灭度也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毕竟永灭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
善男子如来悬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䟦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如纯陀等及五百离车庵罗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尼犍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秊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如是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拔断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何因缘故我于往昔尼连河边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闻弟子是故不得入于涅槃我时欲为五比丘等于波罗柰转法轮故次复欲为五比丘等所谓耶奢富那毗摩罗阇憍梵波提须婆睺次复欲为郁伽长者等五十人次复欲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等无量人天次复欲为优楼频螺迦叶门徒五百比丘次复欲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复欲为舍利弗目楗连等二百五十比丘转妙法轮是故我告魔王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唯有乐净以是义故虽断烦恼不得名为大般涅槃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以见佛性故得名为常乐我净以是义故断除烦恼亦得称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又槃言覆不覆之义乃名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阂无障阂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优楼迦迦毗罗弟子等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阂是为如来如来非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是名佛性如来身心智慧徧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无所障阂是名虗空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名曰实相以是义故如来实不毕竟涅槃。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担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实义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阴。
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诸恶根本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护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谓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云何菩萨守护一事谓菩提心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守护一法。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
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
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恚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
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阂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至而今得至。
尔时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世尊如佛所说心解脱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心本无系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为贪欲瞋恚愚痴诸结所缚若本无系云何而言心善解脱。
世尊若心本性不为贪结之所系者何等因缘而能得系如人𤚼角本无乳相虽加功力乳无由出𤚼于乳者则不如是加功虽少乳则多出心亦如是本无贪者今云何有若本无贪后方有者诸佛菩萨本无贪相今悉应有世尊譬如石女本无子相虽加功力无量因缘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无贪相虽造众缘贪无由生世尊如钻湿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钻求贪不可得云何贪结能系于心世尊譬如压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压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设复有之何能污心。
世尊譬如有人安橛于空终不得住安贪于心亦复如是种种因缘不能令贪系缚于心。
世尊过去世心不名解脱未来世心亦无解脱现在世心不与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脱。
世尊如过去灯不能灭暗未来世灯亦不灭暗现在世灯复不灭暗何以故明之与暗二不竝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脱。
世尊贪亦是有若贪无者见女相时不应生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当知是贪真实而有以有贪故堕三恶道。
世尊譬如有人见画女像亦复生贪以生贪故得种种罪若本无贪云何见画而生于贪若心无贪云何如来说言菩萨心得解脱若心有贫云何见相然后方生不见相者则不生耶我今现见有恶果报当知有贪瞋恚愚痴亦复如是世尊譬如众生有身无我而诸凡夫横计我想虽有我想不堕三趣云何贪者于无女相而起女想堕三恶道。
世尊譬如钻火而生于火然是火性众缘中无以何因缘而得生耶世尊贪亦如是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亦复无贪云何于色香味触法而生贪耶若众缘中悉无贪者云何众生独生于贪诸佛菩萨而不生耶。
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无有贪欲瞋恚愚痴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
贪者境界二俱不定何以故俱缘一色或生于贪或生于瞋或生愚痴是故贪者及与境界二俱不定若俱不定何故如来说言菩萨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为贪结所系亦非不系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无自性故。
善男子有诸外道作如是言因缘和合则有果生若众缘中本无生性而能生者虗空不生亦应生果虗空不生非是因故以众缘中本有果性是故合集而得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达欲造墙壁则取泥土不取采色欲造画像则集采色不取草木作衣取缕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缕𫄧以人取故当知是中各能生果以能生果故当知因中必先有性若无性者一物之中应当出生一切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当知是中必先有果若无果者人则不取不作不出唯有虗空无取无作故能出生一切万物以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住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有布泥中有缾。
善男子一切凡夫无明所盲作是定说色有著义心有贪性复言凡夫心有贪性亦解脱性遇贪因缘心则生贪若遇解脱心则解脱虽作此说是义不然。
有诸凡夫复作是言一切因中悉无有果因有二种一者微细二者麤大细则是常麤则无常从微细因转成麤因从此麤因转后成果麤无常故果复无常。
善男子有诸凡夫复作是言心亦无因贪亦无因以时节故则生贪心。
如是等辈以不能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善男子譬如枷犬系之于柱终日绕柱不能得离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被无明枷系生死柱绕二十五有不能得离善男子譬如有人堕于圊厕既得出已而复还入如人病差还为病因如人涉路值空旷处既得过已而复还来又如净洗还涂泥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已得解脱无所有处唯未得脱非非想处而复还来至三恶趣何以故一切凡夫唯观于果不观因缘如犬逐块不逐于人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唯观于果不观于因缘以不观故从非想退还三恶趣。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
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无果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当知是等皆魔伴党系属于魔即是爱人如是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及以贪相。
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不决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法非有非无。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心有净性及不净性净不净心无住处故从缘生贪故说非无本无贪性故说非有。
善男子有因缘故心共贪生共贪俱灭有共贪生不共贪灭有不共贪生共贪俱灭有不共贪生不共贪灭云何心共贪生共贪俱灭善男子若有凡夫未断贪心修习贪心如是之人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一切众生不断贪心心共贪生心共贪灭如欲界众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禅若修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缘故即便得之言因缘者谓火灾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若修不修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何以故不断贪故云何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声闻弟子有因缘故生于贪心畏贪心故修白骨观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复有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如声闻人未证四果有因缘故生于贪心证四果时贪心得灭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菩萨摩诃萨得不动地时心共贪生不共贪灭云何不共贪生共贪俱灭若菩萨摩诃萨断贪心已为众生故示现有贪以示现故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咨受善法具足成就是名不共贪生共贪俱灭云何不共贪生不共贪灭谓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不动地其余菩萨是名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善男子是心不与贪结和合亦复不与瞋痴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虽为烟尘云雾及罗睺罗之所覆蔽以是因缘令诸众生不能得见虽不可见日月之性终不与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缘故生于贪结众生虽说心与贪合而是心性实不与合若是贪心即是贪性若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不能为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以是义故贪欲之结不能污心。
诸佛菩萨永破贪结是故说言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因缘故生于贪结从因缘故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俱不能行或复有处猕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复有处人与猕猴二俱能行善男子人与猕猴能行处者如诸猎师纯以[黍*刀]胶置之案上用捕猕猴猕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黏手欲脱手故以脚蹹之脚复随著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复黏著如是五处悉无得脱于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家。
雪山险处譬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者譬诸凡夫猎师者譬魔波旬[黍*刀]胶者譬贪欲结人与猕猴俱不能行者譬诸凡夫魔王波旬俱不能行猕猴能行人不能者譬诸外道有智慧者诸恶魔等虽以五欲不能系缚人与猕猴俱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处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自在将去如彼猎师[黍*刀]捕猕猴负之归家。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
云何名为系属于魔有诸众生无常见常常见无常苦见于乐乐见于苦不净见净净见不净无我见我我见无我非实解脱妄见解脱真实解脱见非解脱非乘见乘乘见非乘如是之人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复次善男子若见诸法真实是有总别定相者当知是人若见色时便作色相乃至见识亦作识相见男男相见女女相见日日相见月月相见岁岁相见阴阴相见入入相见界界相如是见者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复次善男子若见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如是见者系属于魔非我弟子。
善男子我声闻弟子远离如来十二部经修习外道种种典籍不修出家寂灭之业纯营世俗在家之事何等名为在家之事受畜一切不净之物奴婢田宅象马车乘驴骡鸡犬猕猴猪羊种种谷麦远离师僧亲附白衣违反圣教向诸白衣作如是言佛听比丘受畜种种不净之物是名修习在家之事有诸弟子不为涅槃但为利养亲近听受十二部经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著贪啖如自己有悭惜他家及以称誉亲近国王及诸王子卜筮吉凶推步盈虗围棋六博樗蒲投壶亲比丘尼及诸处女畜二沙弥常游屠猎沽酒之家及旃陀罗所住之处种种贩卖手自作食受使隣国通致信命如是之人当知即是魔之眷属非我弟子以是因缘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乃至痴心共生共灭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因缘心性非净亦非不净是故我说心得解脱。
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为大涅槃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书写解说当知是等真我弟子不行恶魔波旬境界即是修习三十七品以修习故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日东 天台沙门本纯 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十三
德王品之五
起卷明第七功德开善用此下两功德为第二周由近善友初闻正法于位则浅下第八功德九事为体辨心慧解脱明义深极今谓不尔悉是初证不闻闻时所获功德佛作第七第八番说明其洞识涅槃近因之法堪为众生作善知识那忽弃其内德化他之功而作外求师范自行之解纵令自求善知识者亦是寄事而表于理例如净名念佛之时师子响等皆来说法说已而去如此知识闻法思修何得是浅就文为三初标章次释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