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十九
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之五(卷第二十九)
北凉 天竺三藏 昙无谶 译
晋 沙门 慧严 慧观 谢灵运 重治
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
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
善男子譬如明时无暗暗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暗无有是处。
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烦恼为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众生则应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应破若初念不破后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则不到云何说言智慧能破。
若言到与不到而能破者是义不然。
复次毗婆舍那破烦恼者为独能破为伴故破若独能破菩萨何故修八圣道若伴故破当知独则不能破也若独不能伴亦不能。
如一盲人不能见色虽伴众盲亦不能见毗婆舍那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地坚性火热性水湿性风动性而地坚性乃至风动性非因缘作其性自尔如四大性烦恼亦尔性自是断若是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断。
善男子如盐性咸令异物咸蜜本性甘令异物甘水本性湿令异物湿智慧性灭令法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法无灭云何智慧强令能灭。
若言盐咸令异物咸慧灭亦尔令异法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灭故若念念灭云何而言能灭他法以是义故智慧之性不破烦恼。
善男子一切诸法有二种灭一性灭二毕竟灭若性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灭。
若言智慧能灭烦恼如火烧物是义不然何以故如火烧物则有遗烬智慧若尔应有余烬如斧伐树破处可见智慧若尔有何可见慧若能令烦恼离者如是烦恼应余处现如诸外道离六大城拘尸城现若是烦恼不余处现则知智慧不能令离。
善男子一切诸法性若自空谁能令生谁能令灭生异灭异无造作者。
以是义故我经中说若有比丘修习定者能见五阴出灭之相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间之事尚不能了况于出世若无定者平处颠坠心缘异法口宣异言耳闻异声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定二智。
善男子如刈菅草执急则断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善男子如澣垢衣先以灰汁后以清水衣则鲜洁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读诵后则解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先以铠仗牢自庄严然后御阵能坏怨贼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工匠钳𩰭盛金自在随意挠揽融消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了面像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后下种先从师受后思惟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能大利益。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调摄五根堪忍众苦所谓饥渴寒热打掷骂辱恶兽所啮蟁蝱所螫常摄其心不令放逸不为利养行于非法客尘烦恼所不能污不为诸邪异见所惑常能远离诸恶觉观不久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成就利益众生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四倒暴风不能吹动如须弥山虽为四风之所吹鼓不能令动不为外道邪师所拔如帝释𣄢不可移转众邪异术不能诳惑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如来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是则名为大涅槃乐。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
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行菩提道。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而生憍慢或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义善问答时而生憍慢或因亲近恶知识故而生憍慢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是三法相者以是因缘得无相涅槃。
师子吼言世尊无十相故名大涅槃为无相者复以何缘名为无生无出无作屋宅洲归安隐灭度涅槃寂静无诸病苦无所有耶。
佛言善男子无因缘故故名无生以无为故故名无出无造业故故名无作不入五见故名屋宅离四暴水故名为洲调众生故故名归依坏结贼故故名安隐诸结火灭故名灭度离觉观故故名涅槃远愦閙故名为寂静永断必死故名无病一切无故名无所有善男子若菩萨作是观时即得明了见于佛性。
师子吼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
何等为十一信心具足云何名为信心具足深信佛法众僧是常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悉有佛性不信如来生老病死及修苦行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出佛身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正法灭尽是名菩萨信心具足二净戒具足云何名为净戒具足善男子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和合见女人时或共嘲调言语戏笑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身合嘲调戏笑于壁障外遥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然见男子随逐女时或见女人随逐男时便生贪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复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见男女相随然为生天受五欲乐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善男子若有菩萨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尸波罗蜜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槃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善男子是名菩萨净戒具足三者亲近诸善知识善知识者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是名菩萨善知识也四者乐于寂静寂静者所谓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法界是名寂静五者精进精进者所谓系心观四圣谛设头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六者念具足念具足者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七者耎语耎语者所谓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是名耎语八者护法护法者所谓爱乐正法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若见有人书写解说读诵赞叹思惟义者为求资生而供养之所谓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护法故不惜身命是名护法九者菩萨见有同学同戒有所乏少转从他乞熏钵染衣瞻病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房舍而供给之十者具足智慧智慧者所谓观于如来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观法二相所谓空不空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异法可断异法不可断异法从缘生异法从缘见异法从缘果异法非缘果是名具足智慧。
善男子是名菩萨具足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先告纯陀汝今已得见于佛性得大涅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义云何。
世尊如佛经中说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一阐提得千倍报施持戒者百千倍报若施外道断烦恼者得无量报施四道向及以四果至辟支佛得无量报施不退菩萨及最后身诸大菩萨如来世尊所得福报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不可思议。
纯陀大士若受如是无量报者是报无尽何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经中复说若人重心造善恶业必得果报若现世受若次生受若后世受。
纯陀善业重心作故当知是业必定受报若定受报云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复得见于佛性。
世尊经中复说佛告阿难一切众生如其无有欲界业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色无色业亦复如是世尊如法句偈。
又阿尼楼駄言世尊我忆往昔以一食施八万劫中不堕三恶世尊一食之施尚得是报何况纯陀信心施佛具足成就檀波罗蜜。
世尊若善果报不可尽者谤方等经犯五逆罪毁四重禁一阐提罪云何可尽若不可尽云何能得见于佛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唯有二人能得无量无边功德不可称计不可宣说能竭生死漂流暴河降伏怨敌摧魔胜𣄢能转如来无上法轮一者善问二者善答。
善男子一切作业有轻有重轻重二业复各有二一决定二不决定。
善男子或有人言恶业无果若言恶业定有果者云何气嘘旃陀罗而得生天鸯崛魔罗得解脱果以是义故当知作业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我为除断如是邪见故于经中说如是语一切作业无不得果。
善男子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非一切人唯有愚智是故当知非一切业悉定得果虽不定得亦非不得。
善男子一切众生凡有二种一智人二愚人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狱极重之业现世轻受愚痴之人现世轻业地狱重受。
若不修道则无解脱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
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得涅槃者亦无是处。
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
人作人受婆罗门作婆罗门受若如是者则不应有下姓下有人应常人婆罗门应常婆罗门。
小时作业应小时受不应中秊及老时受老时作恶生地狱中地狱初身不应便受应待老时然后乃受若老时不杀不应壮秊得寿若无壮寿云何至老业无失故。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
善男子往昔众生寿百秊时恒沙众生受地狱报我见是已即发大愿受地狱身菩萨尔时实无是业为众生故受地狱果我于尔时在地狱中经无量岁为诸罪人广开分别十二部经诸人闻已坏恶果报令地狱空除一阐提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
复次善男子是贤劫中无量众生堕畜生中受恶业果我见是已复发誓愿为欲说法度众生故或作麞鹿罴鸽猕猴龙蛇金翅鱼鼈狐兔牛马之身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如是畜生恶业以大愿力为众生故现受是身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
复次善男子是贤劫中复有无量无边众生生饿鬼中或食吐汁脂肉脓血屎尿涕唾寿命无量百千万岁初不曾闻浆水之名况复眼见而得饮耶设遥见水生意往趣到则变成猛火浓血或时不变则有多人手执矛矟遮护捉持不令得前或夏降雨至身成火是名恶业果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如是诸恶业果为化众生令得解脱故发誓愿受如是身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善男子我于贤劫生屠侩家畜养鸡猪牛羊弶猎罗网鱼捕旃陀罗舍作贼劫盗菩萨实无如是恶业为度众生令得解脱以大愿力受如是身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善男子是贤劫中复生边地多作贪欲瞋恚愚痴习行非法不信三宝后世果报不能恭敬父母亲老耆旧长宿善男子菩萨尔时实无是业为令众生得解脱故以大愿力而生其中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善男子是贤劫中复受女身恶身贪身瞋身痴身妒身悭身幻身诳身缠盖之身。
善男子菩萨尔时亦无是业但为众生得解脱故以大愿力愿生其中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善男子我于贤劫受黄门身无根二根及不定根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如是诸恶身业为令众生得解脱故以大愿力愿生其中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善男子我于贤劫复习外道尼干子法信受其法无施无祠无施祠报无善恶业无善恶报无现在世及未来世无此无彼无有圣人无变化身无道涅槃善男子菩萨实无如是恶业但为众生令得解脱以大愿力受是邪法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
善男子我念往昔与提婆达多俱为商主各各自有五百贾人为利益故至大海中采取珍宝恶业缘故路遇暴风吹坏船舫伴党死尽尔时我及提婆达多不杀果报长寿缘故为风所吹俱至陆地时提婆达多贪惜宝货生大忧苦发声啼哭我时语言提婆达多不须啼泣提婆达多语我言谛听谛听譬如有人贫穷困苦至[冢-豖+豕]墓间手捉死尸而作是言愿汝今者施我死乐我当施汝贫穷寿命尔时死尸即便起坐语贫人言善男子贫穷寿命汝自受之我今甚乐如是死乐实不欣汝贫穷而生然我今日既无死乐兼复贫穷云何而得不啼哭耶我复慰喻汝且莫愁今有二珠价直无量当分一枚以相慧施我即分与复语之言有命之人能得此宝如其无命谁能得耶我时疲弊诣一树下止息眠卧提婆达多贪心炽盛为余一珠即生恶心刺坏我目劫夺我珠我时患疮发声呻号时有一女来至我所而问我言仁者何故呻号如是我即为其广说本事女人闻已复重问我汝名字何我即答言名为实语女言云何知汝为实语耶我即立誓若我今于提婆达多有恶心者目当如是永为盲瞎如其无者当还得眼言已其目平复如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说现世报。
善男子我念往昔生南天竺富单那城婆罗门家是时有王名迦罗富其性暴恶憍慢自大秊壮色美耽著五欲我于尔时为度众生在彼城外寂默禅思尔时彼王春木华荂与其眷属宫人采女出城游观在树林下五欲自娱其诸采女舍王游戏遂至我所我时欲为断彼贪故而为说法时王寻来即见我时便生恶心而问我言汝今已得阿罗汉果耶我言不得复言获不还果耶我言不得复作是言汝今若未得是二果则为具足贪欲烦恼云何自恣观我女人我即答言大王当知我今虽未断贪欲结然其内心实无贪著王言痴人世有诸仙服气食果见色犹贪况汝盛秊未断贪欲云何见色而当不著我言大王见色不著实不因于服气食果皆由系心无常不净王言若有轻他而生诽谤云何得名修治净戒我言大王若有妒心则有诽谤我无妒心云何言谤王言大德云何名戒大王忍名为戒王言若忍是戒者当截汝耳若能忍者知汝持戒即截是耳时我被截颜容不变时王群臣见是事已即谏王言如是大士不应加害王告诸臣汝等云何知是大士诸臣答言见受苦时容色不变王复语言我当更试知变不变即劓其鼻刖其手足尔时菩萨已于无量无边世中修习慈悲悯苦众生时四天王心怀瞋忿雨砂砾石王见是已心大怖畏复至我所长跪而言惟愿哀悯听我忏悔我言大王我心无瞋亦如无贪王言大德云何得知心无瞋恨我即立誓我若真实无瞋恨者令我此身平复如故发是愿已身即平复是名菩萨摩诃萨说现世报。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诸业悉得现报不善恶业得现报者如王作恶天降恶雨亦如有人示猎师罴处及宝色鹿其手堕落是名恶业现受果报生报者如一阐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后报者如持戒人深发誓愿愿未来世常得如是净戒之身若有众生寿百秊时八十秊时于中当作转轮圣王教化众生。
善男子若业定得现世报者则不能得生报后报菩萨摩诃萨修三十二大人相业则不能得现世报也。
善男子若言诸业定得报者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属若言诸业有定不定定者现报生报后报不定者缘合则受不合不受以是义故应有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眷属。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翻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
善男子有二种人一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经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
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劣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呪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有呪药者毒不能伤无呪药者服时即死。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阬险。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苦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白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免。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澣一觉不澣其寻澣者衣则净洁其不澣者垢秽日增。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无资粮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非一切业悉得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世尊云何众生令现轻报地狱重受地狱重报现世轻受。
佛言一切众生凡有二种一有智二愚痴若能修习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若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痴。
云何名为不修身若不能摄五情诸根名不修身不能受持七种净戒名不修戒不调心故名不修心不修圣行名不修慧。
复次不修身者不能具足清净戒体不修戒者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不修心者不能修习三种相故不修慧者不修梵行故复次不修身者不能观身不能观色及观色相不观身相不知身数不知是身从此到彼于非身中而生身相于非色中而作色相是故贪著我身身数名不修身不修戒者若受下戒不名修戒受持边戒为自利戒为自调戒不能普为安乐众生非为护持无上正法为生天上受五欲乐不名修戒不修心者若心散乱不能专一守自境界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若不能修四念处者名不修心于恶业中不善护心名不修慧复次不修身者不能深观是身无常无住危脆念念灭坏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波罗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禅波罗蜜不修慧者不能具足般若波罗蜜。
复次不修身者贪著我身及我所身我身常恒无有变易不修戒者为自身故作十善业不修心者于恶业中不能摄心不修慧者以不摄心不能分别善恶等法复次不修身者不断我见不修戒者不断戒取不修心者作贪瞋业趣向地狱不修慧者不断痴心。
复次不修身者不能观身虽无过咎而常是怨。
善男子譬如男子有怨常逐伺求其便智者觉已系心慎护若不慎护则为所害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常以饮食冷㬉将养若不如是将护守慎即当散坏善男子如婆罗门奉事火天常以香华赞叹礼拜供养承事期满百秊若一触时寻烧人手是火虽得如是供养终无一念报事者恩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虽于多秊以好香华璎珞衣服饮食卧具病瘦医药而供给之若遇内外诸恶因缘即时灭坏都不忆念往日供养衣食之恩。
善男子譬如有王畜四毒蛇置之一箧以付一人仰令瞻养是四蛇中设一生瞋则能害人是人恐怖常求饮食随时守护一切众生四大毒蛇亦复如是若一大瞋则能坏身善男子如人久病应当至心求医疗治若不勤救必死不疑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常应摄心不令放逸若放逸者则便灭坏善男子譬如坏缾不耐风雨打掷堆压一切众生身亦如是不耐饥渴寒热风雨打系恶骂善男子如痈未熟常当善护不令人触设有触者则大苦痛一切众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如骡怀妊自害其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内有风冷身则受害善男子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善男子亦如芭蕉内无坚实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善男子如蛇鼠狼各各相于常生怨心众生四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鹅王不乐冢墓菩萨亦尔于身冢墓亦不贪乐善男子如旃陀罗七世相继不舍其业是故为人之所轻贱是身种子亦复如是种子精血究竟不净以不净故诸佛菩萨之所诃责善男子是身不如摩罗耶山生于栴檀亦不能生优钵罗华芬陀利华瞻婆华摩利迦华婆师迦华九孔常漏脓血不净生处臭秽丑陋可恶常与诸虫共在一处善男子譬如世间虽有上妙清净园林死尸至中则为不净众共舍之不生爱著色界亦尔虽复净妙以有身故诸佛菩萨悉共舍之善男子若有不能作如是观不名修身不修戒者善男子若不能观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最导首如彼商主导诸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𣄢如天帝释所立胜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恶贼铠戒是灭结毒蛇良呪戒是度恶行业桥梁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戒不修心者不能观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念念迅速如彼电光躁扰不住犹如猕猴如幻如燄乃是一切诸恶根本五欲难满如火获薪亦如大海吞受众流如漫陀山草木滋多不能观察生死虗妄耽惑致患如鱼吞钩常先引导诸业随从犹如贝母引导诸子贪著五欲不乐涅槃如驼食蜜乃至于死不顾刍草深著现乐不观后过如牛食苗不惧杖楚驰骋周徧二十五有犹如疾风吹兜罗茸所不应求求无厌足如无智人求无热火常乐生死不乐解脱如𫟃婆虫乐𫟃婆树迷惑爱著生死臭秽犹如狱囚乐狱卒女亦如厕𧳯乐处不净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心不修慧者不观智慧有大势力如金翅鸟能坏恶业坏无明暗犹如日光能拔阴树如水漂物焚烧邪见犹如猛火慧是一切善法根本佛菩萨母之种子也若有不能如是观者不名修慧善男子第一义中若见身身相身因身果身聚身一身二此身彼身身灭身等身修修者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身善男子若见戒戒相戒因戒果戒上戒下戒聚戒一戒二此戒彼戒戒灭戒等戒修修者戒波罗蜜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戒若见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及心数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灭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善心恶心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心善男子若见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一慧二此慧彼慧慧灭慧等上中下慧钝慧利慧慧修修者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慧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慧如是之人于小恶业得大恶报以恐怖故常生是念我属地狱作地狱行虽闻智者说地狱苦常作是念如铁打铁石还打石木自打木火虫乐火地狱之身还似地狱若似地狱有何苦事譬如苍蝇为唾所黏不能自出是人亦尔于小罪中不能自出心初无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玼虽有过去一切善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是人所有现受轻报转为地狱极重恶果善男子如小器水置盐一升其味咸苦难可得饮是人罪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有人负他一钱不能偿故身被系缚多受众苦是人罪业亦复如是。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现轻报转地狱受。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具五事令现轻报转地狱受何等为五一愚痴故二善根微少故三恶业深重故四不忏悔故五不修本善业故复有五事一修习恶业故二无戒财故三远离善根故四不修身戒心慧故五亲近恶知识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善男子若有修习身戒心慧如上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虗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叠华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咸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恶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见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卧具病药华香而供养之赞叹尊重所至到处称说其善不说其短供养三宝敬信方等大涅槃经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日东 天台沙门本纯 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十九
师子吼品之五
起卷是第二明定慧相资亦是相即亦应言舍但是略耳又舍无别法定慧均平即名为舍文中先问后答。